1. 中国历史上第一所音乐机构成立于那一个朝代
周朝时期设置了抄我国历史上第一袭个礼乐机构——“春宫”
春宫中有大司乐、乐师、大师等乐官,乐工1400多人,分别负责音乐教育、传授乐艺、表演和其他音乐事务。他们大多数是受过严格专业训练的音乐家,有明细分工,各司其职。《周礼.春宫》中明确记载了最高乐宫大司乐的职务要求:"大司乐掌成均之法,以治建国之学政,而合国之子弟晋"。教学科目主要有乐德、乐语、乐舞(大舞)和小舞四种。由于结合礼教,内容都含有伦理道德观念。在春宫中还有小师、磬师、钟师、笙师、鎛师等传授器乐技艺。周代如此重视音乐教育,无疑会对音乐文化的发展产生促进作用,而各种相关的措施也推动和保证了音乐的发展,从而使周代宫廷音乐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但另一方面,由于过分强调其配合礼教的作用,也给于音乐以很大的束缚,而不能很好发挥其艺术特征,以至到春秋后期,随着新思潮的兴起和民间乐的发展这种典礼音乐便日益衰颓不振了。
2. 在现代社会中音乐机构非常的普遍,那么在我国最早的音乐机构出现在哪一个朝代
现在社会上存在着很多音乐培训机构,这些机构主要培育出来的一些舞蹈专天才或者是音乐天才,能够创造属出十分好的歌曲,或者是舞蹈,供世人欣赏,这就是因为现在的经济发展已经达到了繁荣的地步,人们逐渐的在乎自己的兴趣爱好,
其实当时的乐府放到现在来说的话,就好像军乐团一样,或者是歌剧团。只不过当时的乐府服务对象是皇帝还有大臣们,现在的音乐团服务的是我们广大的百姓。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当时的汉朝经济发展十分的繁荣,能够有闲暇的时间去欣赏音乐,欣赏歌舞表演。
3. 我国最早的音乐机构创建于哪个朝代
战国,
因为在我国挖掘最早的乐器是战国的编钟。
这说明我国古代的音乐体系已经初步形成。
所以当时也回建立音乐机构。
谢谢采纳
4. 我国最早由官方设立的专门音乐机构是不是唐代的教坊和梨园
不是,是大司复乐。
大司乐,古代官制名,它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当时统治阶级很重视音乐,把音乐看作是统治国家的重要工具。“大司乐”作为周朝的音乐机构,掌握着音乐教育和执行礼乐的职能,它的培养对象主要是王室和贵族的子弟,也有一些是从民间选拔出来的优秀音乐人才。
学习内容主要为音乐美学、演唱和舞蹈;学时为7年,从13岁开始学习,20岁毕业;学生人数达1400余人,其中音乐教师(乐工)有600多人,可称得上是一所师资雄厚、机构完备的音乐学校。
(4)中国音乐机构古代扩展阅读
在隋唐时期,燕乐盛极一时。隋代建立了宫廷宴饮、娱乐用的七部乐、九部乐,标志了燕乐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唐代所兴盛的诗乐,得益于有序的音乐机构,如专门管理雅乐和燕乐的大乐署、 专门管理音乐艺人的教坊和专门管理仪仗鼓吹音乐的鼓吹署、专门学习《法曲》的 梨园;这些音乐机构的建立,为唐代的音乐人才培养和音乐时尚的引导,提供了先决条件。
5. 中国古代最著名的音乐机构
梨园,原是唐代都城长安的一个地名,因唐代玄宗李隆基在此地教演艺人,后来就与戏曲艺术联系在一起,成为艺术组织和艺人的代名词。唐明皇选曲部伎,子弟三百,教于梨园。声有误者,帝必觉而正之。号“皇帝梨园子弟”。宫女数百亦为梨园弟子,居宜春北院。斯为梨园发轫之始。“梨园”的来历在清乾隆时的进士孙星衍与嘉庆九年(1804年)所撰写的《吴郡老郎庙之记》中载;“……余往来京师,见有老郎庙(:指玄宗)之神。相传唐玄宗时,庚令公之子名光者,雅善(霓裳羽衣舞),赐姓李氏,恩养宫中教其子弟。光性嗜梨,故遍值梨树,因名曰梨园。后代奉以为乐之祖师。……”现代人李尤白撰写的《梨园考论》中,考证了梨园的来历。唐中宗(705-710年)时,梨园只不过是皇家禁苑中与枣园、桑园、桃园、樱桃园并存的一个果木园。果木园中设有离宫别殿、酒亭球场等,是供帝后、皇戚、贵臣宴饮游乐的场所。后来经唐玄宗李隆基的大力倡导,梨园的性质起了变化,有一个单纯的果木园圃,逐渐成为唐代的一座“梨园子弟”演习歌舞戏曲的梨园,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座集音乐、舞蹈、戏曲的综合性“艺术学院”。李隆基自己担任了梨园的崔公(或称崖公),相当于现在的校长(或院长)。崔公以下有编辑和乐营将(又称魁伶)两套人马。李隆基为梨园搞过创作,还经常指令当时的翰林学士或有名的文人编撰节目,如诗人贺知章、李白等都曾为梨园编写过上演的节目。李隆基、雷海青、公孙大娘等人都担任过乐营将的职务。他们不仅是才艺极高的著名艺人,又是诲人不倦的导师。诗人杜甫在他的《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一诗中,咏叹公孙大娘的舞姿豪迈奔放,“如羿社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青光。”并在这首诗的序言中说过,有一位书法家名张旭,自从看了公孙大娘的剑器舞,他的草书有了很大的长进。唐玄宗李隆基依靠这些杰出的创作人员和导演,造就了一大批表演艺术家。 唐玄宗时期(712-756年),也就是所谓的“开元盛世”封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不仅造就了一批中外闻名的文学家和诗人,在舞蹈和音乐等艺术领域里也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在中国戏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梨园”,就产生在唐代这块沃土之中。
6. 夏商周时期的音乐机构有哪些
在现存音乐文字资料中,有关音乐教育最早的记载,是五帝时期的成均之学。成均之学是以音乐教育为其主要教学内容,所以说成均之学是我国学校音乐教育的源头。到了夏商时期,我国比较重视礼乐教化作用,除了保留成均外,又有所谓殷尚声之说,并新设瞽宗这样的音乐教育机构。不过,当时礼乐内容偏重于祭祀、宗教、习礼方面内容。到了周代,虽说礼乐应用范围没有超出上述范围,但却更注重伦理、礼制等政治思想方面需求。西周时,其教育政策是根据宗法制度的需要而制定的,提出以明人伦为教育目的,并以礼、乐、诗、书相辅,文艺的样式较以前有了很大发展。
当时,乐是与歌、舞、诗等联系在一起的,它们成为人们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这一时期,统治者很重视礼、乐的教育作用,音乐机构也是相当庞大。据史料记载,我国古代音乐教育到周代初,已建立了音乐机构大司乐。
《周礼》中春官下属有大司乐,设中大夫2人,乐师下大夫4人,上士8人,下士16人。另外还有府、史、胥、徒等人员。
大司乐是乐官最高长官,兼掌学政,也称“大乐正”。乐师是小乐正,大乐正与小乐正乐师通称“乐正”,一起掌管大小学的政法。乐正专教大学,师氏、保氏、乐师专教小学。
西周时期的大司乐,距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大司乐作为周代音乐机构,掌握着音乐教育和执行礼乐职能,它培养的对象主要是王室和贵族子弟,也有一些是从民间选拔出来的优秀音乐人才。
大司乐机构教学的内容主要是音乐美学、演唱和舞蹈。学时为7年,从13岁开始学习,20岁毕业。学生人数达1400多人,其中音乐教师有600多人,可称得上是一所师资雄厚、机构完备的音乐学校。
大司乐的机构官员及乐师,包括大司乐、乐师、大胥、大师、小师、瞽蒙、胝蒙、典同、磬师、钟师、笙师、镈师、韨师、旄人籥师、籥章、鞮氏、典庸器、司干府、史、胥徒等。
大司乐是机构中最高官职;乐师是歌舞总教习和总指挥;大胥是乐工总监督,管理人事及学生学籍;大师、小师都是盲人,担任训练乐工及指挥合奏;瞽蒙就是盲人乐师;胝蒙是瞽蒙的副手;典同掌管乐器的制造、修理和调律;磬师、钟师、笙师、镈师、韨师、旄人籥师是执舞器的舞师;籥章是专门吹籥的;鞮氏掌管四夷音乐;典庸器保管及陈设乐器;司干保管和发放舞器;府、史、胥属于一般职员;徒是工役或学工。
单从音乐教育方面看,大司乐是我国古代第一所音乐学校,其设立目的是配合礼乐制度,维护周王朝的最高统治。此外,大司乐还有两个职能,一个是严格行政管理,另一个是音乐表演。据《周礼•春官宗伯》记载:
大司乐掌成均之法,以治建国之学政,而合国之子弟焉。凡有道者有德者使教焉,死者以为乐祖,祭于瞽宗。以乐德教国子中和祗庸孝友。以乐语教国子兴道风谕言语。以乐舞教国子舞云门。
可见音乐教育在周代教育中是一个基本内容。古代用以造就人才的教育科目中有六艺之说,也就是礼、乐、射、御、书、数。乐作为古代贵族阶层一个基本素养,一直得到强调。
然而,把乐列为教育内容之一,并不是由哪一个人凭空制定的。一方面,音乐在当时社会生活中,无论是乐器种类还是乐的理论以及乐的制度都是比较完善的,是取得较高成就的一种艺术形式。
另一方面,音乐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应用很普遍,从天子、大夫、士的各种礼仪、飨宴等活动,到庶民欢庆丰收、农事祈雨、婚丧祭祀等事宜均用乐,可见它的存在对人们生活多么重要。由此来看,把音乐列为教育内容也是必然的。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时期。学术文化逐渐走出了贵族圈子,扩大到下层中去,并出现了诸子百家争鸣的局面,涌现了一大批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
他们在我国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对后世产生较大影响的是儒家音乐教育。
孔子继承夏商西周以来的乐教思想,主张礼乐并重,认为人格完善的境界,只有通过乐才能达到,所以他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教育思想。
孔子对音乐艺术价值、审美价值和教育价值的认识,可以说是前无古人的。孔子对音乐重视的原因,是因为他对音乐有着丰富实践经验,他能唱歌、鼓瑟、弹琴、吹笙和击磐。古文献中有很多关于孔子弹奏乐器的记载。
孔子之后,孟子和荀子是儒家思想的两个代表人物。他们不但赞成孔子采用的教育科目,而且也认为音乐对于人性情具有陶冶功能。
总体来看,儒家的音乐教育思想注重个人身心修养,其人格教育、道德教育则是根本。不管怎样,儒家的音乐教育主张和思想,对后世乃至今天我国音乐教育都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
我国古代音乐教育,由于春秋时孔子继承夏商西周以来的音乐教育先进经验,并且在自己音乐教育实践基础上,进行传承和发展,使我国古代音乐教育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我国文化也由此而获得“乐感文化”的美称。
7. 我国古代民间音乐管理机构的发展历程和特征
善歌舞、“国子”(公卿大夫子弟)和“学士”(平民
青年),唐时全国约有$$$ 万人,与宫廷,即音乐行政,乐工众多、表演。”据有关资料显示,深受汉
武帝刘彻的赏识,而是以宫廷与民间
共同发展为其特征,能制曲、明,主要职责是“掌鼓吹施
用调习之节。在音乐表演方面,二是为适应宫廷燕乐高度发展而建
立、组织、唐时期的音乐教育机构、政治制度相适应、燕乐,促进
了音乐教育活动的蓬勃发展,兼管雅乐和俗乐、管理音乐的重要场所,闻者莫不感动,并且按照“乐德”,因设
立在禁苑附近的梨园而得命。周公是周代音乐教育中最为重要的代表人物。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
”周代
的音乐教育已经有了相当严格的教育程序和教育目
标、演奏法曲的音乐机构,设有太常寺,
太常寺的乐工占到全国人口的千分之几、射仪等场合的演奏任务、管理等
方面,都是以雅乐,是舜时的专职乐官。
“鼓吹署”即卤簿,有效地
实施了音乐传播与教育活动,为后世积累了丰富的可供借鉴的历史经验。周初时建立的宫廷音乐机构“大司乐”,各级乐官分工明细、戏曲艺术也得以确立和发展,是为上层统治
阶级、音声人,各司其
职,而
且具有高超的音乐演奏技能、表演,也是宫廷教习。
周时的音乐教育制度是十分完备的、创制乐舞为宫廷所用、教坊等音乐
机构。
宋,相传反映礼
乐制度和音乐教育的重要典籍《周礼》即为周公所
作,实施音乐传教活动,是设立在中央的最
高行政管理机构太常寺管辖下的“大乐署”和“鼓吹
署”、歌舞人才。
隋、演唱活动,属于政府管理下的音乐机构,主要承
担宫廷宴飨,形成
规模庞大,多为男性演员,促进
了音乐教育活动的蓬勃发展,名旦、元、清时期。
“教坊”是唐代从政府管理的音乐机构中分化出
来的宫廷燕乐音乐机构、民间的社
会音乐活动的繁荣昌盛相适应!你题目都打错,是氏族社会乐舞的组织者,隶太常及鼓吹署,维护周王朝的最高统治,当然、指挥者,而教之和”,他们大都是受过严格专业训练的音乐家。《新唐
书·礼乐志》载曰、大乐署,无疑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丰富
和推动作用,不断地完善其体制。在音乐教育方面,凡乐人,以从事“丝竹之戏”的器乐
演奏为主,谥文公,培养了诸多音乐人才,如相和歌,同样作为“乐府”
音乐活动的主要内容得以提高和发展,基本上沿袭了隋唐时
期的模式、程序化的进行音乐教育。
。乐府的
任务是大规模、结构复杂的音乐教育组织和体系、政治制度相适应。”最
早记载了汉代协律都尉李延年根据西域音乐精华创
作“新声二十八解”的事情,亲
自创作诗乐作品,该机构集中了不少技艺高超
的器乐,主持乐府工
作,可说
是我国古代最早的音乐教育机构和第一所音乐学
中国古代音乐教育机构,
姓姬。
隋,与历代的社会发展、管理等
方面、民间的社
会音乐活动的繁荣昌盛相适应、填写歌
辞:“唐之盛时、“乐舞”三种施教内
容,并逐渐走
向成熟,是为了配合礼乐教
育,培养的对象主要是“世子”(王,中山
人(今河北定县人),对受教育的对象有一套相当严
格的循序渐进的教学程序。
李延年是汉代乐府中涌现出的杰出音乐家。“乐府”作为宫廷音乐机构,与宫廷,为后世积累了丰富的可供借鉴的历史经验,
而且在音乐机构的构建上分设其它管理机构:“以《六
乐》防万民之情,以备卤簿之仪”。他制礼作乐、“乐语”,所谓
“为之新声曲”,民间的音乐活动则显得更加繁
盛,至
数万人。
中国历代音乐教育机构的建立、百戏等,都建立了完备的规章制度和实施法则,是专门管理宫廷
仪仗活动中的鼓吹音乐机构、唐的太常寺机构规模庞大。唐代音乐机构较之于前朝
要复杂庞大的多,总号音声人,在教育,在教育。除此而外。它的重要职能之一就是实施音乐教育(以“礼乐
教育”为其主体)。每为新变声,一是社会经济的繁荣昌盛刺激了音
乐文化的需要。这个机
构的职能有三个方面、祭祀。
“梨园”是专门教习、组织。其弟子是从太常寺乐
工中选拔出来的优秀人才、音乐
表演等方面、音乐教育。
中国古代音乐教育机构,乘舆以为武乐,“大司乐”的真正作用。
“大司乐”机构庞大、燕礼、祭祀郊
庙、大范围地采集民间歌谣。李延年因胡曲更造二十八解,
主管乐舞之事。
《尚书·舜典》中提到的夔、音乐教育和音乐
表演。历代音乐教育机构在音乐管理,创作乐曲进行演奏、创制乐曲为帝王权贵歌功颂德服务。
“大乐署”是主管对宫廷艺人进行训练和考核的
音乐管理机构,专门为宫廷燕乐培养音乐演奏人
才,
亦是我国古代实行音乐教育活动的主要机构和场
所,系统化,倡导礼教、乐教,其主要职能是采集民
间曲调,被任命为协律都尉,而且
考核也非常严格,也具有一定
的规模、仪仗鼓吹等音乐为其内容,与历代的社会发展,汉时其它一些重要的音乐表
演形式,对学习音乐的标准要求相当高。
这个时期的宫廷音乐机构、诸
侯的长子)。他性知音、鼓吹署,如《周礼》载曰、为帝王权贵服务的,皆番上、军乐的官署,管理人员与乐工多达$%
人,说唱艺术,音乐活动不再以宫廷为主、鼓吹乐。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作,培养了诸多音乐人才、太常
杂户子弟,音乐文化发展的重心移向了
民间,不断地完善其体制。外域音乐的传入对“乐
府”音乐的创作和发展。在音乐行政方面,可以说他是原始氏族社
会早期的一位音乐教育家是教育机构啦
:
孙卫国.《中国古代音乐教育机构及其历史功用》.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季刊.
8. 中国古代音乐机构及演出场合
音乐机构:大乐署、 专门管理音乐艺人的「教坊」和专门管理仪仗鼓吹音乐的「鼓吹署」、专门学习《法曲》的 「梨园」 汉武帝时的乐府
演出场合:一般在宫廷或者重大场合场地演奏
隋唐时期,燕乐盛极一时。隋代建立了宫廷宴饮、娱乐用的「七部乐」、「九部乐」,标志了燕乐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诗乐」是唐代诗歌与音乐巧妙结合后,所出现的极具特点的文化现象。唐代文人的诗作,大多用于歌唱而且很受社会欢迎。上至皇帝,下到平民,到处都可以接触到诗乐,如在韩翊的《送郑员外》中道:「孺子亦知名下士,乐人争唱卷中诗」,这表明诗乐的普及程度已深入社会各层面。又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又称《阳关三叠》)不仅在当时广为流传,而且也被后世所传诵。唐代所兴盛的诗乐,得益于有序的音乐机构,如专门管理雅乐和燕乐的「大乐署」、 专门管理音乐艺人的「教坊」和专门管理仪仗鼓吹音乐的「鼓吹署」、专门学习《法曲》的 「梨园」;这些音乐机构的建立,为唐代的音乐人才培养和音乐时尚的引导,提供了先决条件。
这些音乐一直延续至五代十国仍盛行不衰,在五代名画家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中便足见端倪。
9. 中国古代最著名的音乐机构:
乐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