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音乐载体 > 中国戏曲音乐集成浙江卷金华本

中国戏曲音乐集成浙江卷金华本

发布时间:2021-02-14 21:35:19

❶ 流行于各地方的戏曲,被称为什么

流行于各地方的戏曲被称作"剧种"。

从字面看,"剧种"的本意应该是戏剧的种类。由于"剧种"实际上是在作为戏曲名词使用,它的本意应该是指戏曲的种类。但实际情况并非完全如此。在实际运用中,被称作"剧种"的众多流行于各地方的戏曲,常常并非在艺术上都具有与众不同的鲜明特点。

它们被称作不同的剧种,常常都是沿袭历史上出现的名称,大多都是约定俗成的结果,并不是经过深入研究后形成的分类名称。例如,陕西的秦腔、西府秦腔和同州梆子三个剧种,它们之间的差别其实主要表现在艺术风格上,在唱腔及音乐上并没有多大区别。

秦腔、西府秦腔和同州梆子原为四路秦腔中的三路,即流行于陕西关中地区以西安为中心的中路秦腔、流行于关中西部的西路秦腔和流行于关中东部的东路秦腔。中路秦腔曾又名"西安乱弹"。民国时期,成立于西安的改良剧社"易俗社"对西安乱弹进行改革,形成不同于西路和东路秦腔的"改良新声"。

这无疑是非常有意义的数据。但遗憾的是,从上文提到的几种权威的戏曲工具书中,我们不但看不到我们实际都能感到的戏曲剧种数量不断减少的事实,反而会形成相反的错觉——戏曲剧种的数量增加了!因为上述各书提供给我们的数据确实如此。

需要说明的是,如何对戏曲剧种进行统计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首先,对剧种进行认定就是一个繁难的问题。但我们似乎不应再继续受制于剧种认定上约定俗成的惯例,争取在有关的学术研究上有所作为。

因为约定成俗的惯例已经给我们造成了一些麻烦,更会误导希望进一步了解戏曲剧种问题的戏曲界以外的读者。退一步说,如果我们限于问题的复杂性不能为读者提供准确的信息,至少我们应该把问题的复杂性告诉读者。举例来说,仅以笔者认为比较符合戏曲剧种实际情况的《中国大网络全书·戏曲曲艺》卷中"中国戏曲剧种表"所列的剧种来说,表中总共列出了22种秧歌戏,其中仅山西一省就有16种。

此表中还列出18种采茶戏,其中江西省有12种。表中还有花鼓戏18种,其中湖北7种,湖南6种。我们知道,秧歌戏和采茶戏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艺术及音乐分类,各种秧歌戏和采茶戏所演唱的腔调也常常是五花八门。但同一省区,特别是同一方言区的秧歌戏或采茶戏,常常在历史渊源和腔调上有一些相同的特点。

相比而言,山西的方言不是很多,主要是流行于晋中、晋北的以太原话为代表的晋语和流行于晋南的以西安话为代表的关中话。山西境内的16种秧歌戏,是否在唱腔曲调及演唱语音等方面迥然不同,而必须被看作是各自独立的剧种?[9]江西的方言相对较多,除了赣方言之外,还有客家方言、吴方言和江淮官话,但是否存在着12个采茶戏剧种?这些其实都是值得研究、需要解决的学术问题,不宜以约定俗成来替代戏曲剧种研究。

❷ 中国戏曲作家有哪些

罗怀臻著名戏曲作家罗怀臻曾经创作过昆剧《班昭》、淮剧《金龙与蜉蝣》、京剧《宝莲灯》越剧《李清照》、黄梅戏《长恨歌》等众多佳作.

约生于金亡(1234)前后,死在元成宗大德年间(1297-1307年)。元代最杰出的作家。号已斋叟。传世的作品有悲剧《感天动地窦娥冤》、喜剧《赵盼儿风月救风尘》《望江亭中秋切脍旦》、历史剧《关大王独赴单刀会》等十八本,代表了元杂剧的最高成就,在戏曲史上有过深远的影响。他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施振眉(1932- )评弹、戏曲作家。浙江长兴人。自50年代起从事曲艺工作,并于1959年组织成立浙江曲艺队(今浙江曲艺团),同年开始评弹创作。所编写的作品主要有长篇弹词《李双双》(1965年《说新书》第二集刊载),中篇弹词《东海女英雄》,短篇弹词《英雄父子》,短篇评话《壮志雄心》、《闯海》,开篇《幸福井》、《红柳》等,还与他人合作,编写了中篇弹词《新琵琶行》、《叱咤风云》、《战斗的堡垒》,短篇弹词《飞雪迎春》等。此外,还与人合作,整理汪雄飞《三国》中的《五关斩六将》、《诸葛亮出山》、《血战长坂坡》等(1989 年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井帮助汪雄飞、金声伯、胡天如等整理出版了《古城会》、《赠马》、《草岗收将》、《猫困鼠穴》、《花神庙》等传统长篇书目选回。在戏曲创作方面,曾编写过十余个睦剧和木偶戏、皮影戏剧本。同时还在报刊上发表有关评弹和戏曲的文章。现任中国曲艺家协会理事,浙江省文化厅艺术委员会副主任,浙江省曲艺家协会主席,江浙沪两省一市评弹工作领导小组成员。《中国曲艺音乐集成·浙江卷》、《中国曲艺志·浙江卷》主编。

白朴,作杂剧16种:《绝缨会》、《赶江江》、《东墙记》、《梁山伯》、 《赚兰亭》、 《银筝怨》、《斩白蛇》、《梧桐雨》、《幸月宫》、《崔护谒浆》、《钱塘梦》、《高祖归庄》、《凤皇船》、《墙头马上》、《流红叶》、《箭射双雕》。今存《梧桐雨》、《墙头马上》、《东墙记》 3种及《流红叶》、《箭射双雕》二剧残曲。此外还有《天簌集》词 2卷。清人杨友敬辑其散曲附于集后,名《摭遗》。他的散曲作品据隋树森《全元散曲》所辑,存小令37首,套曲4首。

郑光祖,元代戏曲作家。字德辉,平阳襄陵(今山西临汾附近)人。所作杂剧共18种,今存8种:《伊尹耕莘》、《三战吕布》、《无盐破环》、《王粲登楼》、《周公摄政》、《老君堂》、《翰林风月》、《倩女离魂》。其中《伊尹耕莘》、《无盐破环》、《老君堂》是否确为郑作,尚有疑问。另有《月夜闻筝》存残曲。《哭孺子》、《秦楼月》、《指鹿道马》、《紫云娘》、《采莲舟》、《细柳营》、《哭晏婴》、《后庭花》、《梨园乐府》等9种仅存目。

陈西汀.《屈原》,《花木兰》,《淝水之战》和《三元里》、《郑成功》,《汉武帝与拳夫人》(后改为同名京剧),黄梅戏《红楼梦》、昆剧《新蝴蝶梦》、京剧《王熙凤大闹宁国府》、《王熙凤与刘姥姥》,元妃省亲》、《鸳鸯断发》、《桃花宴》、《神剑》、《何知县拉纤》,《全部武松》、《一箭仇》、《劈山救母》,《鸿门宴》、《妙玉》,《汉宫双燕》等.

清代戏曲女作家--王筠.《繁华梦》《全福记》.

❸ 全国现尚存有多少个地方戏曲剧种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国办发〔2015〕52号)要求,2015年月至2017年6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地方戏曲剧种普查。经过2年的努力,目前普查数据已全部入库,普查先期工作已完成。近日,文化部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发布全国地方戏曲剧种普查成果。

本次普查的基本参照是《中国戏曲志》和《中国戏曲音乐集成》,以中国艺术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戏曲剧种认定标准》为剧种认定依据。此外,60种《中国戏曲志》中的剧种未收入本次普查名录,意味着面临着消亡的危险。其中43个已经无任何演出团体,无艺人或有个别艺人,且无传承、无演出活动,包括维吾尔剧、贵州梆子、四川土戏等;另有17种剧种无任何演出团体,仅存数名艺人,有传承、偶有演出活动,未完全消亡,包括湖调、浙江目连戏、浙江傩戏等。

❹ 中国戏曲种类

中国戏曲剧种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各民族地区地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

主要戏曲种类有——中国五大戏曲剧种:

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一般均表述依次为:京剧(有“国剧”之称 )、越剧(有“中国第二大剧种”、“第二国剧”之称 )、黄梅戏、评剧、豫剧。

亦有表述为“京剧、评剧、豫剧、越剧、黄梅戏”者,采用如此表述的书籍出版物有数种,即:1997年出版的《文化娱乐通》(郭沫勤主编)、2003年出版的 《戏剧影视文艺学》(刘晔原著)等。

而2008年在北京市出版的《黄梅戏》(中国文联出版社)(金芝,杨庆生著)则特意用了“并称”一词。

其它比较著名的戏曲种类有:昆曲、坠子戏、粤剧、淮剧、川剧、秦腔、沪剧、晋剧、汉剧、河北梆子、河南越调、河南坠子、湘剧、湖南花鼓戏等。

拓展资料

中国戏曲主要是由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而成。它起源于原始歌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经过汉、唐到宋、金才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它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综合而成,约有三百六十多个种类。

它的特点是将众多艺术形式以一种标准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质中体现其各自的个性。中国的戏曲与希腊悲剧和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逐步形成了以“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五大戏曲剧种为核心的中华戏曲百花苑。

❺ 全国地方戏曲剧种都分布在哪里

从文化部今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经过2年时间,文化部现已完成对全国地方戏曲剧种的普查工作,目前普查数据已全部入库。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普查共有17种剧种未收入《中国戏曲志》,但增补至本次普查名录之中。如曾经流行,后一度衰微,现重新恢复的剧种蛤蟆嗡;因地域及声腔音乐形态的差异,从原有剧种中分立而出,作为独立剧种的怀安软秧歌、弦子腔、沙东落子、扽腔等。与此同时,也有60个剧种曾收入《中国戏曲志》,但未收入本次普查名录。如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编纂《中国戏曲志》前便已消亡,却被收入戏曲志的剧种淮红戏、丁丁腔、天津曲艺剧、文明戏、南方歌剧、山东乱弹、朱春、清戏、昆弋、满族八角鼓戏、京腔等;无任何演出团体,无艺人或有个别艺人,且无传承、无演出活动的剧种小落子、碰板调、二呼噜、南词调、渔家乐、维吾尔剧、吉安戏等。

由于本次普查的标准时间是2015年8月31日,从2015年8月31日到现在,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全国地方戏曲剧种情况可能又发生了一些变化。对此,明文军指出,全国地方戏曲剧种的生存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今后,文化部还将不定期组织开展全国地方戏曲剧种普查,通过普查,全面、及时、准确的掌握全国地方戏曲剧种情况,实现文化行政部门对各地戏曲文化资源的动态化、科学化管理,更好促进戏曲艺术繁荣发展。

有些正走向消亡。

❻ 浙江浙江有几大经典民间艺术

浙江省民间艺术资源简况 民间艺术分为表演艺术与造型艺术两大类,表演类包容了歌、舞、说、演等手段,音乐、舞蹈、曲艺、戏剧、杂技等多种表演艺术形式;造型艺术包括了绘画、建筑、雕塑、织造等。民间艺术是我国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中极为绚丽的组成部分。 浙江位于东海之滨,海岛、水乡、山川等各地貌形态铸造了极为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乡情、乡风、乡音、乡土孕育了带有地域特色的民间艺术表现形式。 民间音乐(歌曲部分)有:山歌、田歌、渔歌、号子、小调、灯调·莲花、儿歌、生活音调、畲族民歌。民间音乐(器乐部分)有:丝竹乐、吹打乐、锣鼓乐等。 民间舞蹈(汉族部分)有:马灯、灯舞、采茶舞、花鼓、龙舞、狮舞、莲花等。 民间戏曲有:宋杂剧、甬剧、湖剧、杭剧、婺剧、睦剧、越剧、瓯剧、木偶戏等。 民间曲艺有:莲花落、道情、评话、杭曲、台州曲调、宁波走书、湖州琴书、平湖调等。 民间雕刻有:东阳木雕、青田石雕、黄杨木雕、瓯塑、泥塑、微雕、玻璃雕刻、黄岩翻簧、竹刻臂搁、车木玩具等。 民间陶瓷有:龙泉青瓷、长兴紫砂、花雕酒坛等。 民间印染有:蓝印花布、夹缬等。 民间编织有:竹编、麻杆编、草编、萧山花边、花带等。 民间纸艺有:乐清细纹刻纸、浦江戏曲剪纸、仙居无骨花灯、海宁花灯、风筝、王星记扇等。 民间建筑家具装饰有:骨木镶嵌、朱金木雕、木制器皿、砖雕、明石路纹等。 民间绘画有:祖宗画、灶头画、木版年画、建筑内饰画、画帘、绣帘等、农民画。 民间服饰有:畲族服饰、戏剧服装、绣花鞋、香包等。 民间刺绣有:机绣、金银彩绣、瓯绣、发绣、挑花、绣衣、幡等 浙江省十大文艺 集成志书编纂、出版工作简况 我省“民舞集成”工作开始于1982年,共搜集整理了民间舞蹈739个,录制了190个节目与片断,编写了220个资料本。1989年12月通过终审,1990年10月《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浙江卷》正式出版。全书共144万字,图片63幅。 “民歌集成”工作开始于1980年,共采集民歌3750首,录音资料100余盒,图片200余幅,各地编成资料卷共30余卷。《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浙江卷》于1991年10月通过终审,1993年10月正式出版。全书共约110万字,其中乐谱835首,文字约95万字,图片66幅,图表4张。  “民器集成”工作开始于1983年,共采集乐曲3303首(套),录音资料150盒,录像11套,图片299幅,文字25万余字,各市(地)编成资料卷共11套。《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浙江卷》于1993年6月通过终审,1994年10月正式出版。全书共约300余万字,其中乐谱280余首(套),文字约11万,图片60幅,图表9种。 “戏曲志”工作开始于1984年,共收集原始资料2823万字,整理编印资料186万字,搜集图片1万多张,文物892件。120余万字的《中国戏曲志·浙江卷》1996年7月通过终审,已于1998年正式出版。 “戏曲音乐集成”工作开始于1986年,共整理编纂了1800余万字的地方卷本。1996年4月编写完成了200余万字的省卷本,已通过终审,即将出版。 “曲艺音乐集成”工作开始于1987年,现编辑了资料72个曲种5卷10册,共约400余万字(含曲谱、照片等)。1998年6月编成送审本250余万字,图片50幅,现已完成复审。 “曲艺志”工作开始于1992年,已完成杭州、舟山、金华、湖州、绍兴等分卷资料共约100余万字。省卷本已于1999年10月初审结束。 三套民间文学集成于1984年底开始,1986年全面展开,1997年全部出版,“民间故事集成”编入16万8千9百余个故事,“民间歌谣集成”编入6万7千余首歌谣,“民间谚语集成”编入51万条谚语。

❼ 吴一峰的故事

吴一峰没有进过音乐专业学校,甚至连普通中学都没毕业,但他从小喜爱民族乐器。在杭州读中学时,他就被《当代日报》(杭州日报前身)誉为“少年笛手”,后曾师从著名箫笛演奏家宋景濂学笛。上世纪50年代考入剧团做演员期间,他仍吹笛不辍,经常主动入乐队参与演奏,担任“正吹”。他当时就积极改进婺剧音乐及其乐队建制,取得了很好的演奏效果。1961年调到兰溪婺剧团,他更进一步致力于钻研音乐。
“其实当时我对婺剧的一些原唱调并不大了解。‘作曲’谈何容易?幸好那时剧团大都演出老戏,不用怎么作曲,我也就天天坐进乐队跟着演奏。这一来,使我得到了学习传统的好机会,逐渐能分辨出各个唱调的原貌,以及什么戏剧情绪唱什么样的唱调了……”慢慢地,吴一峰不断在传统基础上求变、创新,他为许多剧作所作的曲,总让演员易上口、能发挥,便于乐队演奏,适合导演处理、演员表演,也深受观众喜爱。
20多年编曲生涯,《李渔别传》《东海魂》《君子亭》是他最难忘也最得意的作品。吴一峰觉得,婺剧团的音乐原创是太少太少了,这与人才的断层和过度注重市场开发等有关。也许是婺剧音乐编曲人才太少,新的编曲人才也不容易培养,吴一峰在1986年调入文联,包括后来退休至今十来年,兰溪当地以及义乌、江山等地的婺剧团还是会不时地请他帮忙。
有时灵感来了,吴一峰就会半夜起来作曲,哪怕是在寒冷的冬夜;有时他出门不便,有些剧团就会搬一套人马过来,配合他的作曲工作,有的剧团甚至专门派人过来跟他学习编曲。与他接触过的人都说:“只要你有需要,吴老师都会将全部东西毫无保留地教给你。” 吴一峰说,他从婺剧音乐的创作实践更多地转到婺剧音乐研究,是从1986年入选《中国戏曲音乐集成·浙江卷》编辑部之后开始的,而之前他对婺剧音乐研究得并不多,也没那么深入。这套书编写历经12年才“修成正果”,随后编辑部又齐心地用多年劳动所得的稿费,自费出了他们觉得体例更合理科学,也更具成果的《戏曲音乐类种》一书。
这个编辑部形式松散,成员来自全省各地,平时各自都有其他工作,但大家分工明确,团结一致,有事就碰头开会。每一次编辑会更像是学术研讨会,所有人都开诚布公,学术上能坦陈己见,畅所欲言,这对吴一峰开展研究工作帮助极大。主编洛地要求非常严格,他要求每个编辑不仅是资料的编撰者,更要做个能揭露事物本质和真谛的人,要做到“识、知、道”。
吴一峰觉得,戏曲音乐编曲说容易也容易,说难也很难,但绝非有些人说的“套套老调就行了”,也不是简单化地把老调全部推翻而另行“作”曲。戏曲音乐编曲必须遵循其本体规律,保持其传统本质,“守其本易其色”,“据本而演文”。最根本的是戏曲音乐是由戏演出来的,是由演员唱出来的,它要求美听,但不能放弃原则地以“花”代美,以“繁”代美。
吴一峰告诉记者,一个地方剧种区别于另一个地方剧种的标志是什么?不是表演程式,不是服饰化妆,也不是传统剧目,而是戏曲音乐。为什么电影看了一遍已经足够,戏曲“看你千遍也不厌倦”?因为戏曲音乐对特定的观众具有恒久的魅力,与其说看戏,不如说听戏。音乐,既是戏曲的标志,也是戏曲的根基、戏曲的灵魂,更是戏曲的魅力所在。婺剧音乐现在有点脱离传统的倾向,有时为了迎合市场,放弃了很多自己的东西,甚至离开本体太远了。“其实,老传统蛮好听的。传统也有大量可变、待创新的地方,戏曲编曲要注意到戏曲音乐表现的各种可能性,艺术表现无废品,关键在于怎么用。”在这方面,吴一峰有不少亲身的创作体会,甚至还大胆地将所谓的“糟粕”变成了精华。
婺剧传统有一点被人认为是“糟粕”———唱起来只听得“啊、咦”两字,因被人嗤笑而废除数十年。1989年兰溪婺剧团排演《李渔别传》。剧本中有个叫丁藩的角色,他“磨穿铁砚为皇封”,讥讽李渔读书写戏是“处处路不通”,这个角色不是一般的丑角,是一个文绉绉的酸秀才,用什么唱调能刻画这个人物?作曲吴一峰根据笛子(散声)闷3的吹奏特点,创作了摊簧“角字北调”,并要演员用“雌雄嗓”(就是“啊、咦”)来唱,结果效果出奇的好,将缺点变成了特点。
吴一峰说,他进行婺剧音乐编曲还有一个有利条件,那就是他的夫人阎庆花。阎庆花原先是个婺剧演员,当他作品完成后,首先就唱给她听,她是他的第一个听众,也会及时提出一些客观中肯的意见与建议。

阅读全文

与中国戏曲音乐集成浙江卷金华本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爱情围墙歌词 浏览:230
道奇酷威广告背景音乐 浏览:106
比喻轻音乐之美的文字 浏览:542
小号音乐下载 浏览:578
歌曲专辑图下载地址 浏览:867
财神驾到歌曲mp3下载 浏览:734
琴歌指弹海阔天空吉他谱 浏览:355
下载mp4格式的音乐 浏览:352
电脑听音乐用什么 浏览:512
最好酷狗音乐播放器 浏览:502
信乐团队的假如简谱 浏览:243
平安酷狗音乐 浏览:760
佳人轻抚桃花mp3下载 浏览:453
infinite网易云音乐 浏览:844
岁月赵忠祥背景音乐 浏览:980
如何将电脑的歌体添加到苹果音乐 浏览:672
fade钢琴mp3 浏览:86
奔跑吧兄弟宋仲基背景音乐 浏览:806
成都彩虹小学音乐老师 浏览:496
凤凰传奇星光歌曲点评 浏览: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