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田青的个人作品
目前为止,田青研究员已经发表宗教音乐论文数十篇。他还整理录制了《中国佛乐宝典》、《中国佛教的早晚课》、《中国的佛道教音乐》等多套宗教音乐光盘,特别是《中国佛乐宝典》计11种30盒,先后花费10年时间,将中国大陆最有代表性的佛教音乐全都囊括其中。这套中国佛教音乐的录音带是对中国传统佛乐的忠实记录,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
田青研究员的研究不仅仅局限于宗教音乐领域,他对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中国民族音乐也颇为关注,先后发表各种散文随笔及文化、艺术、音乐等评论文章100多篇,出版了散文随笔集《历史的性别》。另外,他还创作电影文学剧本《钟魂》(获1986年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优秀剧作奖)、《杨贵妃》(1992年摄制完成,陈家林导演,广西电影制片厂出品)等,并出版诗歌集《老歌》 。
田青研究员致力于中国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多年来一直为此事奔走呐喊,他认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而言,保护、保存比发展更为重要,一定要慎言“发展”。2002年田青在山西左权采风时发现了羊倌“歌王”石占明,2003年又将左权盲人音乐宣传队请到北京,在各大院校巡回演出,盲人们的天籁之音使不少京城的音乐家为之动容。田青研究员可谓是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的旗手,他一直在为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积极努力 。
㈡ 田青的介绍
田青先生是我国著名音乐学家。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导、非物内质文化遗产研究保容护国家中心主任、宗教艺术研究中心主任、《艺术评论》杂志名誉主编、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学科组成员。中华佛教音乐团艺术总监、中国音乐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理事、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央音乐学院音研所学术委员会委员、台湾佛光大学客座教授、中央戏剧学院客座教授、云南艺术学院客座教授、山东艺术学院客座教授、《音乐研究》及《中国音乐学》杂志编委。2013年11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1。
㈢ 田青的学术文章
《佛教音乐的华化》(论文,2万字,1985年第3期《世界宗教研究》)
《佛教与中国音乐》(论文,1·5万字,1987年第4期《音乐研究》)
《中国音乐的线性思维》(论文,1·5万字,1986年第4期《中国音乐学》)
《音乐史中的唐明皇》(论文,1·6万字,载《燕乐二十八调之迷》,1987年人民音乐出版社)
《中国佛教音乐研究的回顾和展望》(综述,1·8万字,1995年第2期《佛学研究》)
《金瓶梅与佛曲》(论文,1·8万字,1989年香港“第一届国际佛教音乐研讨会”宣读,1992年第2期《中国音乐学》)
《智化寺音乐与中国音乐学》(论文,1·5万字,《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8·2)
《禅与中国音乐》(论文,4万字,1998年3月台北“中国佛教音乐学术研讨会”,《中国音乐学》1998·4)
《魏晋南北朝佛教音乐史》(论文,5万字,2000年12月台北第二届“中国佛教音乐学术研讨会”)
《“华韵九芳”与新古典主义》(评论,0·6万字,1997第5期《爱乐》)
《再谈民族音乐的第三种模式》(评论,0·5万字,1997年第3期《中国音乐》)
《杨荫浏与宗教音乐》(论文、1·9万字,《音乐研究》,2000年第1期)
《艺术不是科学》(评论,0·6万字,《文艺报》,2000·1·25)
《梵呗——人间佛教的弘法之舟》(23千字,台湾2002年佛学研究论文集《人间佛教》,佛光山文教基金会)
《书陈寅恪<;书魏书萧衍传后>;之后》(30千字,《中国文化》2004第1期)
㈣ 田青的人物简介
田青,男,1948年生来,汉族,研究源员,博士生导师,著名音乐学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
长期致力于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和宗教音乐的研究,积极推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因力推“原生态”唱法、主张文化多样性、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而有较大社会影响,著有《中国宗教音乐》、《净土天音》、《捡起金叶》、《佛教音乐的华化》等多部著作。
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所长、宗教艺术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会长、中国佛教协会顾问、全国政协委员。2013年9月被聘任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4)中国宗教音乐田青扩展阅读
上世纪80年代末,首先将中国佛教音乐带到国际舞台,为促进两岸和平及国际文化交流做出重大贡献。
因在中央电视台《青歌赛》评委席上批评“罐头歌手”的《千人一声》、力主“原生态”唱法、主张文化多样性而引发中国声乐界的讨论和反思,其音乐批评在我国音乐界有重大影响。
㈤ 田青的音乐活动
策划1989年“香港第一届中国佛教音乐国际研讨会”
策划1989-1990“中国首届佛道音乐周”(任版秘书长,筹权委会主席赵朴初、贺敬之)
1989年率五台山佛乐团访问香港(任副团长,团长周绍良)
1993年率天津佛乐团访问英国、荷兰(任顾问)
1996年率北京佛乐团访问德国,参加“马克欧伯道夫国际宗教音乐节”(任副团长,团长冯其庸)
1997年率拉卜楞寺佛乐团访问法国并参加“圣·佛罗朗艺术节”(任顾问)
1998年策划台湾台北“中国佛教音乐研讨会”
1999年率北京佛乐团参加比利时古典音乐节(任团长)
2000年策划台湾第2届“中国佛教音乐研讨会”,率五台山沙弥乐团访台(任顾问)
2004年2-3月,任“中华佛教音乐展演团”艺术总监,组织海峡两岸三大语系佛教、八大寺庙一百四十僧人于高雄、台北、香港、澳门、洛衫玑、旧金山、温哥华巡回演出。
㈥ 中国宗教音乐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音乐的起内源容http://wenku..com/link?url=OgVsC2m6-VrvePrQjCdOKd3U1w_54rwqakm_FOMezDw9Kn63CvY5tMw_
㈦ 中国宗教音乐田青怎么下载
www.sohu.com进入这个网,然后点音乐。
㈧ 中国的传统音乐分为哪几类
中国传统音乐在学界被分为4个部分,分别是宫廷音乐、宗教音乐、文人音乐和民间音乐。
1、宫廷音乐:
一般认为,到1912年清王朝结束以后,宫廷音乐就退出了历史舞台;但田青认为其实在清朝中后期宫廷音乐就已经成为了摆设,从故宫珍宝馆里所藏的金编钟就可以看出。
作为礼器象征的金编钟,根本无法敲出乐音来。此外,从广义上讲,宫廷音乐也包括孔庙的祭孔音乐这类的礼乐,而这部分音乐现今仍有延续。
2、宗教音乐
我国古代的宗教音乐主要包括佛教音乐和道教音乐。不同的宗教音乐相互学习,相互影响,存在很多交叉、相似的部分。
在近代,随着佛教、道教的衰落,佛教音乐和道教音乐也逐渐衰落。北京智化寺所存宗教音乐,包括乐谱、乐器、乐僧,可以作为我国宗教音乐的典型代表。目前,智化寺的音乐已经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3、文人音乐
真正的文人音乐其实只有古琴音乐。古琴,又称琴、瑶琴、玉琴、丝桐和七弦琴,是中国的拨弦乐器,也是古代文人士大夫进行音乐活动的主要乐器,甚至有“左琴右书”的说法。
近代,随着这一阶层的消失,以古琴音乐为代表的文人音乐也几近消失殆尽。在上世纪50年代,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曾在全国范围内做过一次普查,当时全国6亿人口中会弹古琴的人竟不足百名。因此,文人音乐相比其他传统音乐来说衰落得最为严重。
不过,“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2003年古琴成功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后,古琴音乐在新世纪又迎来了一片新天地。
4、民间音乐
民间音乐可以分为民歌和民族乐器两大类,现代舞台上很多所谓的民歌,准确的说法应该是“民族风格的创作歌曲”。真正的民歌是来自底层的,一般没有具体的创作者,代代相传、口口相传,最真实地表达了人民尤其是底层人民的喜怒哀乐。
(8)中国宗教音乐田青扩展阅读:
传统音乐现状
中国传统音乐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近百年来遭遇了和传统文化同样的命运。田青说,中国的音乐曾影响了整个亚洲,日本、韩国至今有所保留,而在中国却逐渐没落,甚至被遗忘。
在当下的音乐教育领域,西方音乐完全占据主导地位,中国传统音乐大多只存在于乡间的舞台上,苟延残喘。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反思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近些年逐渐兴起的非遗保护项目,让包括古琴艺术在内的中国传统音乐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野当中。
㈨ 我国的传统音乐有哪些
中国传统音乐主要指的是宫廷音乐、宗教音乐、文人音乐和民间音乐。
1、宫廷音乐:
一般认为,到1912年清王朝结束以后,宫廷音乐就退出了历史舞台;但田青认为其实在清朝中后期宫廷音乐就已经成为了摆设,从故宫珍宝馆里所藏的金编钟就可以看出。
作为礼器象征的金编钟,根本无法敲出乐音来。此外,从广义上讲,宫廷音乐也包括孔庙的祭孔音乐这类的礼乐,而这部分音乐现今仍有延续。
2、宗教音乐
我国古代的宗教音乐主要包括佛教音乐和道教音乐。不同的宗教音乐相互学习,相互影响,存在很多交叉、相似的部分。
在近代,随着佛教、道教的衰落,佛教音乐和道教音乐也逐渐衰落。北京智化寺所存宗教音乐,包括乐谱、乐器、乐僧,可以作为我国宗教音乐的典型代表。目前,智化寺的音乐已经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3、文人音乐
真正的文人音乐其实只有古琴音乐。古琴,又称琴、瑶琴、玉琴、丝桐和七弦琴,是中国的拨弦乐器,也是古代文人士大夫进行音乐活动的主要乐器,甚至有“左琴右书”的说法。
近代,随着这一阶层的消失,以古琴音乐为代表的文人音乐也几近消失殆尽。在上世纪50年代,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曾在全国范围内做过一次普查,当时全国6亿人口中会弹古琴的人竟不足百名。因此,文人音乐相比其他传统音乐来说衰落得最为严重。
不过,“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2003年古琴成功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后,古琴音乐在新世纪又迎来了一片新天地。
4、民间音乐
民间音乐可以分为民歌和民族乐器两大类,现代舞台上很多所谓的民歌,准确的说法应该是“民族风格的创作歌曲”。真正的民歌是来自底层的,一般没有具体的创作者,代代相传、口口相传,最真实地表达了人民尤其是底层人民的喜怒哀乐。
(9)中国宗教音乐田青扩展阅读:
在生活中,许多民乐CD中都可看到“国乐”二字,这“国乐”指的是从古代流传下来,在近代又有所发展的属于“国粹”的音乐,可见“国乐”的创作时间指的是古代;“新音乐”指的是那些学习过西方音乐的人所写的音乐,如学堂乐歌,可见新音乐的创作时间是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
“中国音乐”则不仅指古代传承下来的音乐,也指中国人按西方理论创作和改编的音乐。“中国传统音乐”是指中国人运用本民族固有方法、采取本民族固有形式创造的、具有本民族固有形态特征的音乐,不仅包括在历史上产生、流传至今的古代作品,还包括当代作品。
可见,传统音乐包括“国乐”但不包括“新音乐”,但它们都是“中国音乐”。传统音乐是我国民族音乐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传统音乐与新音乐的区别并不在于创作时间的先后,而是在于其表现形式及风格特征。
㈩ 我国的传统音乐是怎么划分的包含哪些范畴
中国传统音乐在学界被分为4个部分,分别是宫廷音乐、宗教音乐、文人音乐和民间音乐。
1、宫廷音乐:
一般认为,到1912年清王朝结束以后,宫廷音乐就退出了历史舞台;但田青认为其实在清朝中后期宫廷音乐就已经成为了摆设,从故宫珍宝馆里所藏的金编钟就可以看出。
作为礼器象征的金编钟,根本无法敲出乐音来。此外,从广义上讲,宫廷音乐也包括孔庙的祭孔音乐这类的礼乐,而这部分音乐现今仍有延续。
2、宗教音乐
我国古代的宗教音乐主要包括佛教音乐和道教音乐。不同的宗教音乐相互学习,相互影响,存在很多交叉、相似的部分。
在近代,随着佛教、道教的衰落,佛教音乐和道教音乐也逐渐衰落。北京智化寺所存宗教音乐,包括乐谱、乐器、乐僧,可以作为我国宗教音乐的典型代表。目前,智化寺的音乐已经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3、文人音乐
真正的文人音乐其实只有古琴音乐。古琴,又称琴、瑶琴、玉琴、丝桐和七弦琴,是中国的拨弦乐器,也是古代文人士大夫进行音乐活动的主要乐器,甚至有“左琴右书”的说法。
近代,随着这一阶层的消失,以古琴音乐为代表的文人音乐也几近消失殆尽。在上世纪50年代,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曾在全国范围内做过一次普查,当时全国6亿人口中会弹古琴的人竟不足百名。因此,文人音乐相比其他传统音乐来说衰落得最为严重。
不过,“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2003年古琴成功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后,古琴音乐在新世纪又迎来了一片新天地。
4、民间音乐
民间音乐可以分为民歌和民族乐器两大类,现代舞台上很多所谓的民歌,准确的说法应该是“民族风格的创作歌曲”。真正的民歌是来自底层的,一般没有具体的创作者,代代相传、口口相传,最真实地表达了人民尤其是底层人民的喜怒哀乐。
(10)中国宗教音乐田青扩展阅读:
传统音乐现状
中国传统音乐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近百年来遭遇了和传统文化同样的命运。田青说,中国的音乐曾影响了整个亚洲,日本、韩国至今有所保留,而在中国却逐渐没落,甚至被遗忘。
在当下的音乐教育领域,西方音乐完全占据主导地位,中国传统音乐大多只存在于乡间的舞台上,苟延残喘。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反思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近些年逐渐兴起的非遗保护项目,让包括古琴艺术在内的中国传统音乐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野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