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国音乐的历史
中国音乐,文献一般追溯到黄帝时代,据考古发现,中国音乐可追溯至7000多年前,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丰富的音乐文化。
中国音乐曾经对中国周边地区的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从孔子传六艺到唐代的胡琴再到近代的西方音乐,中国音乐又在吸收外来音乐要素的过程中不断充实发展。
中国素号“礼乐之邦”,古代音乐在人格养成、文化生活和国家礼仪方面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孔子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学习步骤。
(1)中国音乐艺术的发展情况扩展阅读:
中国音乐从很早已经掌握七声音阶,但一直偏好比较和谐的五声音阶,重点在五声中发展音乐,同时将中心放在追求旋律、节奏变化,轻视和声的作用。中国音乐的发展方向和西方音乐不同,西方音乐从古希腊的五声音阶,逐渐发展到七声音阶,直到十二平均律。
从单声部发展到运用和声。所以西方音乐如果说像一堵厚重的墙壁,上面轮廓如同旋律,砖石如同墙体,即使轮廓平直只要有和声也是墙,正像亨德尔的某些作品。
中国音乐则不同,好像用线条画出的中国画,如果没有轮廓(旋律)则不成其为音乐,但和声是可有可无的。所以从未接触中国音乐的西方人听中国音乐“如同飘在空中的线”,而从未接触西方音乐的中国人则觉得西方音乐如同“混杂的噪声”。
B. 音乐的道路在中国的发展现状
一、民族音乐教育的现状及产生的原因 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传统民间音乐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就像我们的母亲河每年断流一样,民间音乐中的许多品种也出现了断流,濒临绝灭。流行音乐充斥着中小学音乐课堂,民族音乐教育被忽视。专业艺术院校招生和业余器乐考级中,报考西洋乐器和报考民族乐器的人数惊人的悬殊。更令人痛心的是多数学生都不会欣赏民族音乐的美,甚至对教材中的民族音乐持排斥态度。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有很多,用历史追朔法分析这些现象不难发现: (一)近二十年来受外来文化、市场经济的影响,各种媒体播放民族音乐的比例较少,流行音乐所占比例较大,加上港台流行音乐的推波助澜,使得很大一部分学生趋之若鹜。致使我们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追星族与歌迷越来越多,而民族音乐的爱好者却越来越少。青年学生只知道四大天王、超级女生,对民族音乐知识可以说了解甚少,说不出几种民族乐器的名称、叫不出几位中国民族音乐家的姓名; (二)应试教育长期不重视音乐教育,音乐课的情况无人问津、无人监督、无人指导音乐教学。致使音乐教育无法执行教学大纲,更无法完成规定的内容。音乐教学科研不足,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模式没有改变,致使学生对音乐课丧失兴趣。二、发展民族音乐教育的具体措施 长此以往,没有青少年对民族音乐的喜爱和发扬光大,民族音乐将会失去它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因此,“发展民族音乐教育,提高民族音乐素养”显得尤为重要。学校责无旁贷地成了弘扬民族音乐文化、振兴民族音乐的主要阵地。在教学中发挥民族音乐教育的优势,陶冶学生情操,增强民族意识,让绚丽璀璨的民族音乐自立于世界之林,乃是当前音乐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怎样落实呢我认为应主要从以下几点抓起:(一)以情感教育为主线,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深厚感情。通过学习一些带有典型民族风味的歌曲,在掌握和灌输民族音乐知识的同时,让学生明白音乐离不开民歌,民歌是一切音乐创作的源泉的道理,使学生从心理上崇拜民族音乐,提高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感情。我国民歌浩若烟海,内蒙民歌的豪放、辽阔,江南民歌的婉转、秀丽,陕北民歌的高亢、奔放,云南民歌的明丽、清新,新疆民歌的活泼、欢快,无不给人以美的享受,从中得到丰富的体验,体味到各民族的风俗民情和鲜明的地域色彩。学生对这些民歌创作根源的追溯,会对民族音乐产生由衷的热爱之情。有了这样美好的感情,就会对学习民族音乐产生浓郁的兴趣,为学校进一步实施民族音乐教育打下浓厚的情感基础。 (二)以民族音乐的欣赏为契机,增强学生的体验能力,体验民族音乐所塑造的意境,开拓学生的艺术视野,提高学生的艺术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以学生自我感受为基础,启发学生展开形象的翅膀,令学生将民乐与自我的情感认识不断协调起来,使民乐的欣赏成为学生情感体验的活动,在此活动中令学生自我振奋、自我感动。教师有意识地选择欣赏曲目,做到有浅到深、由表及里地对学生实施教育。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怀着由衷的喜悦去吸收民族音乐的营养,接受民族音乐文化的熏陶。 中国民族音乐走向世界很有市场前景,关键是要有好的作品和市场运作。我认为,当前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存在着创作和市场两个问题,需要下大功夫解决。“中国民族音乐的作品不够丰富制约了其自身的发展。由于民族管弦乐的乐器和编制的特性,你不能用西洋的配器方式来写中国民乐作品,而当代作曲家的作品有许多却还是从西洋乐团的配器移植过来的,这样的作品并不适合民族乐团演奏。民族音乐的市场开发问题也十分明显,从我们在欧洲和美国的演出看,实际上民族音乐有市场,但国内缺少推广民族音乐的机制,没有专门的人才和经纪公司向世界各地推广中国民族音乐。” 参考资料: http://www.15150.com/notehtml/20061129/55671.shtml
C. 简述我国音乐艺术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状况和特点
以年代之分的主线:赵,卫之音,俗称靡靡之音也。其发展在战国时代,赵、卫二专国。通俗的说就是现代的流行属音乐。不过极美,属于古代典型贵族音乐这类。其余的从远古一直到近代中国的都是以正统音乐为主;现代中国发展的音乐就有西方元素的引入,这里的元素指的是思想,其具代表性的就是上海,最终发展至港台地区演变为现在的流行音乐;再一个就是当代中国上世纪80年代年以前的革命歌曲,直至今日的从革命歌曲到流行音乐的演变。
以地区之分为主线:京剧,越剧,闽剧,川剧,花灯,黄梅戏,二人传,信天游等等在中国各个省市都有自己的独特音乐,具体的可以详细查查。
乐器之分:相信你知道的乐器比我知道的还多还懂。就我来说,除了传统的那些乐器以外特别爱听的还有这几类,马头琴(还是马尾琴,蒙古的)、葫芦丝(傣族)、手鼓(新疆)等等名族乐器。
发展状况:一个都没有发展好。
特点:多以地区之分差别最大(根本原因:经济发展)。各个年代的发展多受当时的政治局面(影响文化发展方向)、经济状况(影响休闲需求)以及皇帝爱好(以倾国之力影响格局)的影响颇多。
建议:多看看史书,在找几本相关书籍自己琢磨。
D. 中国音乐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是怎样的
起源
中国音乐,文献一般追溯到黄帝时代,据考古发现,中国音乐可追溯至7000多年前,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丰富的音乐文化。中国音乐曾经对中国周边地区的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从孔子传六艺到唐代的胡琴再到近代的西方音乐,中国音乐又在吸收外来音乐要素的过程中不断充实发展。中国素号“礼乐之邦”,古代音乐在人格养成、文化生活和国家礼仪方面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孔子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学习步骤。
发展历程
夏、商时代
根据文献记载,夏商两代为奴隶制社会早期。从古典文献记载来看,这时的乐舞已经渐渐脱离原始氏族乐舞为氏族共有的特点,它们更多地为高等阶级所占有。
西周、东周时代
西周是中国奴隶制的成熟时期,东周奴隶制社会由盛到衰,君主统治因素日趋增长的历史时期。西周时期宫廷首先建立了完备的礼乐制度。
秦、汉时代
秦汉时开始出现"乐府"。它继承了周代对采风制度,搜集、整理改变民间音乐,业绩终了大量乐工在宴享、郊祀、朝贺等场合演奏。这些用作演唱的歌词,被称为乐府诗。乐府,后来又被引申为泛指各种入乐或不入乐的歌词,甚至一些戏曲和器乐也都称之为乐府。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代
由相和歌发展起来的清商乐在北方得到曹魏政权的重视,设置清商署。两晋之交的战乱,使清商乐流入南方,与南方的吴歌、西曲融合。在北魏时,这种南北融合的清商乐又回到北方,从而成为流传全国的重要乐种。
汉代以来,随着丝绸之路的畅通,西域诸国的歌曲以开始传入内地。北凉时吕光将在隋唐燕乐中占有重要位置的龟兹(今新疆库车)乐带到内地。由此可见当时各族人民在音乐上的交流已经十分普及了。
隋、唐时代
隋唐两代,政权统一,特别是唐代,政治稳定,经济兴旺,统治者奉行开放政策,不断吸收他方文化,加上魏晋以来已经孕育着的各族音乐文化融合打基础,终于萌发了以歌舞音乐为主要标志的音乐艺术的全面发展的高峰。
宋、金、元时代
宋、金、元时代音乐文化的发展以市民音乐的勃兴为重要标志,较隋唐音乐得到更为深入的发展。随着都市商品经济的繁荣,适应市民阶层文化生活的游艺场"瓦舍"、"勾栏"应运而生。
在"瓦舍"、"勾栏"中人们可以听到叫声、嘌唱、小唱、唱赚等艺术歌曲的演唱;也可以看到说唱类音乐种类崖词、陶真、鼓子词、诸宫调,以及杂剧、院本的表演;可谓争奇斗艳、百花齐放。
这当中唱赚中的缠令、缠达两种曲式结构对后世戏曲以及器乐的曲式结构有着一定的影响。而鼓子词则影响到后世的说唱音乐鼓词。诸宫调是这一时期成熟起来的大型说唱曲种。其中歌唱占了较重的分量。
明、清时代
由于明清社会已经具有资本主义经济因素的萌芽,市民阶层日益壮大,音乐文化的发展更具有世俗化的特点明代的民间小曲内容丰富,虽然良莠不齐,但其影响之广,已经达到"不问男女","人人习之"的程度。
由此,私人收集编辑,刊刻小曲成风,而且从民歌小曲到唱本,戏文,琴曲均有私人刊本问世。如冯梦龙编辑的《山歌》,朱权编辑的最早的琴曲《神奇秘谱》等。
朱载堉他的《乐律全书》对古代文化的最大贡献是他创建了十二平均律。这是音乐学和音乐物理学的一大革命,也是世界科学史上的一大发明。
近现代音乐
16世纪晚明时期,西洋音乐通过传教士传到中国。在利玛窦进京呈现给万历皇帝的礼品单中,有西琴一张,据考这是一张古钢琴。清初,传教士徐日升教授康熙皇帝西方乐理,并著有《律吕纂要》一书。
五线谱也在这个时候传入中国。乾隆皇帝的时候,在宫中还组建了一支西洋乐队,乐器有小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木管乐器、竖笛、木琴、风琴、古琴,演奏时戴西洋假发。
中共革命音乐
在北伐战争时期,中国的音乐家配合革命,作了大量的革命歌曲,在国民革命军中广为传唱,有的是用国外通俗歌曲旋律直接配以革命歌词。
当代音乐
大陆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后,流行歌曲除革命歌曲之后,又加入翻译成中文的苏联流行歌曲。各地开始建立交响曲团,演奏西方古典音乐,和中国作曲家的新作。东欧的乐团曾多次到中国表演,中国乐团也参加了许多国际表演会。
中国音乐家也尝试用西方的乐器方法写作具有中国风味的音乐,比较成功的有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采纳了越剧的部分旋律。
和第三世界的国家交往也不断增加,为此成立了东方歌舞团,专门学习、演唱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国家各民族的民歌乐曲,在中国广受欢迎,从此发展中国家的音乐开始对中国音乐产生影响。中国民族乐队的配器、合奏方式也基本定型,产生了不少成功的民族器乐交响曲。
中国的民族音乐开始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每年春节,都会到维也纳金色大厅举行中国新年音乐会,并座无虚席。
大陆文革音乐
文化大革命是大陆历史的一个特殊阶段。在这个时期,也出现了一批文革特色的歌曲和戏曲,影响了那个时期整个一代青年。其中,一部分成为了脍炙人口的军歌,在当今解放军中广泛流传,较为著名的有胡宝善演唱的《我爱这蓝色的海洋》。
港台
五六十年代,港台延续了老上海灯红酒绿风格。随着日本经济的起飞,日本现代流行音乐开始对港台产生影响。欧阳菲菲、翁倩玉、邓丽君等港台歌手演唱了大量的日本歌曲。
八十年代,新一代音乐家在港台崛起,眼界更为开阔,把欧美流行形式与中国音乐相结合,开创了港台流行音乐新局面,并对大陆产生重大影响。
在台湾的校园歌曲和邓丽君开创的演唱方式,使中国通俗音乐发展到一个高峰,具有中国音乐独特的风格和魅力,邓丽君在美国开演唱会时,吸引得许多舞台剧务美国人在后台全程欣赏,虽然他们听不懂中文唱词。
(4)中国音乐艺术的发展情况扩展阅读
种类
汉族传统音乐
(国乐)
中国民族音乐,简称民族音乐、民乐,又称国乐,即中国传统音乐,也是中国主体民族汉族音乐。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
中国的少数民族音乐有着丰富多样的样式和内容,如藏族音乐、蒙古族音乐等。
藏族音乐
藏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的歌曲旋律优美辽阔、婉转动听。藏族音乐大体上可以分为佛教音乐和民间音乐。佛教音乐中最著名的是喇嘛唱的无词的歌颂曲调。
藏族民歌高亢嘹亮,听起来就有高原蓝天辽阔的气象,曲调悠扬,但也是以五声为主。歌舞形式有“果谐”、“果卓”(锅庄)等。藏族音乐的一些元素被汉族和西方音乐所吸收。
有一些汉族歌曲作者模仿藏族音乐的特点创作了一些诸如《逛新城》、《青藏高原》一类的歌曲。西藏的藏族歌曲也融入了其它音乐的元素。著名的藏族歌手除了才旦卓玛和主要演唱汉语歌曲的韩红外,还有容中尔甲、亚东、琼雪卓玛等大量在藏区知名度很高的歌手。
正规戏剧方面,已经挖掘整理演出了藏族传统歌剧《格萨尔王》。
蒙古族音乐
蒙古族民歌分“长调民歌”和“短调民歌”。 “长调”有许多无意义的谐音字拉长唱腔,有草原空阔的风格。蒙古常用的乐器是马头琴、火不思、四胡、三弦、蒙古筝、蒙古琵琶、胡笳、兴隆笙以及笛子等。蒙古器乐的特点是柔和、安静。
上述最有特色的乐器是马头琴,它是一种拉弦乐器,由于琴柱上一般都雕刻一个马头装饰,所以由此命名。它的音色低沉柔美,音量不大,表现力丰富。除了为民歌与说唱伴奏外,还常用于独奏与合奏;不仅演奏旋律,而且适宜于表现马匹的奔跑与嘶叫。蒙古的器乐曲多半是民歌旋律的器乐化。
傣族音乐
傣族音乐和南亚地区缅甸、泰国的音乐风格类似,曲调婉转柔美,典型的乐器是葫芦丝和象脚鼓,葫芦丝独特的音色一演奏就是傣族的音乐风格。
傣族音乐分为声乐和器乐两种基本形式。它主要包括民歌、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民歌从内容和体裁上分为山歌、叙事歌、悲歌、宗教歌曲等。
纳西古乐
纳西古乐是在云南丽江纳西族老人中间演奏的音乐,据说是从明朝时中原地区传入的,由于当地原来交通不便,和外界交往不多,始终原汁原味地流传下来,现在只有一批老人乐队可以演奏,正在培养接班人,是中国14世纪音乐的活化石,受到音乐界的广泛关注。
侗族音乐
侗族“大歌”是中国唯一采用和声的民歌系统,基本为女声无伴奏合唱,由各声部嗓音的和声配合非常和谐,曾在国际引起轰动,并多次获奖。
维吾尔族音乐
维吾尔族音乐基本是阿拉伯音乐风格,非常注重节奏,用手鼓可以打出多达几十种不同的节奏,乐器主要是都塔尔和热瓦甫,最大的是弹布尔。维吾尔族的古典音乐《十二木卡姆》包罗万象,是许多民间音乐的源头。
塔吉克族音乐
塔吉克族音乐属于阿拉伯音乐风格,和汉族音乐有较大的区别,善于运用半音,旋律婉转多变,如同山鹰高鸣,最典型的是作曲家雷振邦为电影《冰山上的来客》配的歌曲,完全运用了塔吉克民歌的旋律。
朝鲜族音乐
朝鲜族音乐和朝鲜、韩国的音乐基本相同,主要乐器有长鼓和伽倻琴伽倻琴类似中国古代的筝,比现代的筝小,弹法也不一样,是放到盘坐的膝盖上弹。音乐旋律有其独特的风格。
戏曲音乐
中国的戏曲曲艺是在中国很受欢迎也较为普及的艺术之一,广大地区都有自己的地方戏曲。最具代性的是发展于北京的京剧。中国戏曲音乐通常以高调的唱腔为主,并以笛、皮鼓、梆子、锣和京胡等弦乐器伴奏。
其他的戏曲音乐代表有:河北梆子、豫剧、评剧、越剧、粤剧、昆曲、秦腔、黄梅戏、潮剧、高甲戏和傩戏等。全中国共有600多个地方戏剧品种。昆曲被联合国列为世界口头文化遗产保护目录。
摇滚音乐
提到香港的摇滚乐,就不能不提BEYOND。因为中国摇滚乐最初的萌芽就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的香港和台湾。受西方影响,香港在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出现了一些地下摇滚乐队,除了BEYOND乐队,其它真正具备公众影响力的却很少。
中国改革开放之后,西方现代音乐通过各种途径传入中国。音乐青年或多或少的接触到摇滚音乐,并开始组建乐队,进行模仿与创作。
宗教音乐
中国的宗教音乐可分为道教音乐、汉传佛教音乐、藏传佛教音乐以及其它宗教音乐。
E. 华语乐坛的发展状况
从华语音乐发展历程可以看出,现在华语流行音乐是越来越多元化了,不仅是音乐风格,还有各种元素的创新,将西方的流行乐和中国元素更多的结合,将西方的流行乐和自己的音乐风格结合或是和其他民族,其他国家的民乐结合原创出属于新的流行音乐,形成独特的或者说是新的流行音乐风格应该是以后中国流行乐的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
随着中国经济的逐渐强大,富足而安定的生活为中国流行音乐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温床,有利于我们对西方流行乐的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经济的发展和贸易的增多,越来越多的外来文化传入中国,必然会在中国流行音乐中注入新鲜血液,使得来至于西方的流行音乐在中国不光是结合了很多的中国特色,中国元素,同时还会有其他国家与民族的音乐灵魂注入,使得中国的流行音乐更加多元化,创造出独具特色的中国流行音乐。流行音乐中无处不在的民族风格借助于“流行这一快速通道广泛迅速地传播开来,并感染着整个民族,加固着民族情节,将极大地促进国家、民族的文明和发达。”流行音乐本身的生命力也将在民族化的道路上更加旺盛。中国流行音乐必须植根于民族音乐土壤,研究有中国民族特点的音乐艺术发展方向
,在内容、体裁、表现形式等方面加以创新,创作属于自己的民族化音乐作品,使中国民族化的流行音乐作品在世界乐坛独树一帜。
F. 中国音乐艺术发展简要综述
中国音乐艺术发展简要综述
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在从上古至近代的悠久岁月中,各族人民共同
创造了祖国的优越的音乐文化。今天面对着这样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遗产,
根据大量有关的文献资料、考古资料以及社会调查资料,全面而概括地对中国音乐史加以论述,是我自己多年的研究心得,可以反映出中国音乐发展的历史
音乐的本源出于民间。就乐曲说,有些是民间的集体创作或民间艺人的
创作,有些是音乐家从人民生活中汲取了艺术原料而创作,或在民歌的启发
之下,或在民歌的基础上创作的。随时都能证明这一点。《诗经·国风》大都是民间歌谣,《楚辞》中有些作品是在民歌的基础上加工改编的;即使魏晋六朝上层社会流行的琴曲,我认为有不少直接来自当时的相和歌及相和大曲。按相和歌原出于“汉世街陌谣讴”,相和大曲即相和歌的高级形式。此外,又如对后来产生并不断发展的描写秦汉之际楚汉鏖战的琵琶曲《十面埋伏》,书中也指出它的两段尾声是来自民间曲牌《五声佛》和《撼动山》的曲调。当然其他部分也可能有民间曲调。
音乐文化是日积月累而形成的,又是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的一部分,有
时代特色。在历史上,新音乐都是在继承了旧音乐的成就,在新的社会条件
之下发展起来的,例如书中指出南北朝的清商乐是在南方民歌“吴歌”“西
曲”的基础上,继承了相和歌的传统而发展起来的新乐种;北宋未年在温州
出现的南戏,原是在当地的民歌、曲子的基础上发展成的一种民间戏曲,后
来又吸收了唱赚、诸宫调及杂剧的若干成就才逐渐趋于完善。音乐史上这种
不断的推除出新的运动一直在进行着。每个民族或国家的音乐文化的发展,主要是由各自社会发展的动力所触发的,而本国各民族之间或本国和外国之间的音乐文化交流,也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例如战国时代西南地区的“滇国”即借鉴中原的编钟而铸造具有本民族特色的编钟,汉朝的鼓吹曲中吸收了北方少数民族的歌曲,南北朝时期西部少数民族的乐章不断地传入中原,等等。
此外,中国和亚洲及欧洲音乐文化的交流情况,特别是中国和近邻日本密切的音乐文化关系。这不仅是回忆往事,而更重要的则是重温历史友谊。
中国古代音乐学家的一些学说,如《乐记》一书认为音乐应反映社会现实,应发挥教育功能,等等。这些主张虽然有历史的、阶级的局限性,但可供我们参考。
G. 请分一下中国音乐发展的各个阶段
按时间顺序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2000年这52年间的音乐发展演进历程分为:
“朝气蓬勃的创作年代(1949-1956)”、“在曲折中前进(1957-1963)”、“山雨欲来风满楼(1963-1966)”、“‘文革’中的音乐现实(1966-1976)”、“改革开放中的阵痛与转型(1976-1988)”、“回复时期的音乐思潮与创作(1989-1992)”、“当代音乐的再生与腾飞(1992-2000)”等7个阶段,忠实记叙了各个阶段的不同时代条件和中国音乐家在歌曲、交响音乐、室内乐、民族器乐、歌剧、舞剧、合唱、艺术歌曲、电影音乐等不同体裁和在音乐教育、音乐表演、音乐学研究与思潮批评、音乐出版等不同领域所从事的创造活动及其优秀成果,把其中有重大影响的作曲家和他们的代表性作品、各个专业的表演艺术家、音乐教育家、音乐理论家和重要音乐事件放到当时具体的历史环境中进行如实的记叙和评价,对其中的历史经验和失误作了初步的梳理和总结,力求公正、客观、全面地反映出新中国音乐发展的真实面貌。
作者按照音乐艺术的特殊规律及其审美标准,对新中国音乐史上产生的各种体裁和风格的优秀音乐作品,如交响音乐中的《春节序曲》、《瑶族舞曲》、交响诗《黄鹤的故事》、《长征交响曲》、《八一交响曲》、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钢琴协奏曲《黄河》;歌剧中的《洪湖赤卫队》、《江姐》、《原野》,舞剧中的《宝莲灯》、《鱼美人》、《红色娘子军》、《白毛女》;大合唱中的《长征组歌》、《祖国,我可爱的母亲》,民族器乐中的《二泉映月》、《江河水》,电影音乐中的《李双双》《舞台姐妹》《刘三姐》《阿诗玛》以及在各个阶段普遍流行的优秀群众歌曲,均作了详略不等的艺术分析和热情评价。
H. 中国民族音乐现状
一、民族音乐教育的现状及产生的原因
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传统民间音乐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就像我们的母亲河每年断流一样,民间音乐中的许多品种也出现了断流,濒临绝灭。流行音乐充斥着中小学音乐课堂,民族音乐教育被忽视。专业艺术院校招生和业余器乐考级中,报考西洋乐器和报考民族乐器的人数惊人的悬殊。更令人痛心的是多数学生都不会欣赏民族音乐的美,甚至对教材中的民族音乐持排斥态度。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有很多,用历史追朔法分析这些现象不难发现:
(一)近二十年来受外来文化、市场经济的影响,各种媒体播放民族音乐的比例较少,流行音乐所占比例较大,加上港台流行音乐的推波助澜,使得很大一部分学生趋之若鹜。致使我们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追星族与歌迷越来越多,而民族音乐的爱好者却越来越少。青年学生只知道四大天王、超级女生,对民族音乐知识可以说了解甚少,说不出几种民族乐器的名称、叫不出几位中国民族音乐家的姓名;
(二)应试教育长期不重视音乐教育,音乐课的情况无人问津、无人监督、无人指导音乐教学。致使音乐教育无法执行教学大纲,更无法完成规定的内容。音乐教学科研不足,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模式没有改变,致使学生对音乐课丧失兴趣。
二、发展民族音乐教育的具体措施
长此以往,没有青少年对民族音乐的喜爱和发扬光大,民族音乐将会失去它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因此,“发展民族音乐教育,提高民族音乐素养”显得尤为重要。学校责无旁贷地成了弘扬民族音乐文化、振兴民族音乐的主要阵地。在教学中发挥民族音乐教育的优势,陶冶学生情操,增强民族意识,让绚丽璀璨的民族音乐自立于世界之林,乃是当前音乐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怎样落实呢我认为应主要从以下几点抓起:
(一)以情感教育为主线,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深厚感情。通过学习一些带有典型民族风味的歌曲,在掌握和灌输民族音乐知识的同时,让学生明白音乐离不开民歌,民歌是一切音乐创作的源泉的道理,使学生从心理上崇拜民族音乐,提高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感情。我国民歌浩若烟海,内蒙民歌的豪放、辽阔,江南民歌的婉转、秀丽,陕北民歌的高亢、奔放,云南民歌的明丽、清新,新疆民歌的活泼、欢快,无不给人以美的享受,从中得到丰富的体验,体味到各民族的风俗民情和鲜明的地域色彩。学生对这些民歌创作根源的追溯,会对民族音乐产生由衷的热爱之情。有了这样美好的感情,就会对学习民族音乐产生浓郁的兴趣,为学校进一步实施民族音乐教育打下浓厚的情感基础。
(二)以民族音乐的欣赏为契机,增强学生的体验能力,体验民族音乐所塑造的意境,开拓学生的艺术视野,提高学生的艺术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以学生自我感受为基础,启发学生展开形象的翅膀,令学生将民乐与自我的情感认识不断协调起来,使民乐的欣赏成为学生情感体验的活动,在此活动中令学生自我振奋、自我感动。教师有意识地选择欣赏曲目,做到有浅到深、由表及里地对学生实施教育。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怀着由衷的喜悦去吸收民族音乐的营养,接受民族音乐文化的熏陶。
中国民族音乐走向世界很有市场前景,关键是要有好的作品和市场运作。我认为,当前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存在着创作和市场两个问题,需要下大功夫解决。“中国民族音乐的作品不够丰富制约了其自身的发展。由于民族管弦乐的乐器和编制的特性,你不能用西洋的配器方式来写中国民乐作品,而当代作曲家的作品有许多却还是从西洋乐团的配器移植过来的,这样的作品并不适合民族乐团演奏。民族音乐的市场开发问题也十分明显,从我们在欧洲和美国的演出看,实际上民族音乐有市场,但国内缺少推广民族音乐的机制,没有专门的人才和经纪公司向世界各地推广中国民族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