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代的乐谱如何表示音符都是什么样的
乐谱的价值之于音乐,犹如古籍的价值之于历史。它把转瞬即逝的古调以某种特殊的方式刻写下来,使后人得以部分地恢复原曲,“旧调重弹”。音乐史与其他学科史的区别,正在于它有声响,而大量的古谱就是它的依据。如同文字的发明一样,把高、低、长、短不同的乐音记录下来的乐谱的发明与完善,经过了漫长的过程。
前面曾说过,上古音乐以打击乐器为主体。因此,击重节律的鼓点便成为中国乐谱最早的使者。《礼记·投壶》载有鲁、薛两国射礼时鼓的节奏谱:一种符号绘作圆圈,一种符号绘作方框。它们无疑就是两种鼓形的象形摹画。一般来说,无论何种谱式,都应具备两种功能,一是记音高,二是记节奏。中国早期的大多数谱式都沿用了以圆圈或圆点、方框“点拍”的方式。
现存历史上第一次记下音高的乐谱是唐人手抄本古琴谱《碣石调·幽兰》。该谱前“序言”说,《幽兰》是六朝丘明(493一590)所传。实际上,它是一首用4954个汉字详细记录了每个音在古琴上属第几根弦,什么位置,用什么弹奏法的文字诸。由文字谱发展成为采用文字中各种象形性的笔画,拼成符号,并作为右手音位与弹法的减字谱,是依据乐器产生的记谱法(如:謦,即右手中指勾第一弦,左手中指按一弦七徵)。唐人曹柔首创此法,晚唐陈康士、陈拙依此谱式整理了大量琴谱传世。宋元以来,少琴家使其进一步完善。中国传统音乐中的瑰宝——古琴音乐所以能卷肤浩繁,保存至今,主要是得益于减字谱。
唐代的“燕乐半字谱”也是以乐器音位和手法为基础的谱式。它又分为弦索谱和管色谱,近代在敦煌发现的唐琵琶谱,记录了四根弦上每个指位的符号,如果定弦可以确定,便可以基本恢复原来的曲调。这份珍贵的《敦煌曲谱》写于后唐明宗长兴四年(933)。而在日本发现的《天平琵琶谱》。抄写年代则在唐玄宗天宝六载(747)。唐代诗人白届易写下《代琵琶弟子谢女师曹供奉寄新调弄谱》一诗:“琵琶师在九重城,忽得书来喜且惊,一纸展开非旧谱,四弦翻出是新声。”可见唐朝时燕乐半字谱确很流行了。
工尺谱是我国应用最广的唱名谱,规范的诸字由上、勾、尺,工、凡、六、(合)、五、乙等汉字组成,有“固定唱名法”和“首调唱名法”两种。记写节奏的板(强拍)眼(弱拍)符号也发展得较完善。调号用正宫调、小工调等调名标示。宋、元以后,我国流传下来的大部分乐谱是用工尺谱式记写的。其中以器乐作品和戏曲唱腔为数最多。
古谱对于音乐传播和记录信息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随着古代文化研究领域的拓展,我们不仅从乐谱记写的音调旋律中去体味传统,而且还从记写方式去考察传统。中国历代谱式中那种提示性多千明晰性,含蓄性多于严密性的象形简笔,浸透着中国审美精神的独特之处。先秦美学中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魏晋佛禅中的“不立文字,直接人心”,民间传承习惯上“口授心传、耳提面命”的实践精神都程度不等地体现在中国古谱节奏记写“点到为止”,旋律繁简足以备忘的方式之中。
2. 音乐符号大全
♪ ♩ ♫ ♬ ¶ ‖♭ ♯ § ∮
升(#)、降(b)重升(×)、重降(bb)(⌒)连音符 (.) 附点 (∠) 渐强 (||) 双纵线 (||:) (:||) 小节反复记号内 ∮
变音记号
1:升记号(#)表示容将基本音级升高半音。
2:降记号(b)表示将基本音级降低半音。
3:重升记号(×)表示将基本音级升高两个半音(一个全音)。
4:重降记号(bb)表示将基本音级降低两个半音(一个全音)。
5:还原记号(ヰ)表示将已经升高或降低的音还原。
3. 中国古代乐谱是什么样子的
中古音乐——乐谱中刻写的民族文化精神
乐谱的价值之于音乐,犹如古籍的价值之于历史。它把转瞬即逝的古调以某种特殊的方式刻写下来,使后人得以部分地恢复原曲,“旧调重弹”。音乐史与其他学科史的区别,正在于它有声响,而大量的古谱就是它的依据。如同文字的发明一样,把高、低、长、短不同的乐音记录下来的乐谱的发明与完善,经过了漫长的过程。
前面曾说过,上古音乐以打击乐器为主体。因此,击重节律的鼓点便成为中国乐谱最早的使者。《礼记·投壶》载有鲁、薛两国射礼时鼓的节奏谱:一种符号绘作圆圈,一种符号绘作方框。它们无疑就是两种鼓形的象形摹画。一般来说,无论何种谱式,都应具备两种功能,一是记音高,二是记节奏。中国早期的大多数谱式都沿用了以圆圈或圆点、方框“点拍”的方式。
现存历史上第一次记下音高的乐谱是唐人手抄本古琴谱《碣石调·幽兰》。该谱前“序言”说,《幽兰》是六朝丘明(493一590)所传。实际上,它是一首用4954个汉字详细记录了每个音在古琴上属第几根弦,什么位置,用什么弹奏法的文字诸。由文字谱发展成为采用文字中各种象形性的笔画,拼成符号,并作为右手音位与弹法的减字谱,是依据乐器产生的记谱法(如:謦,即右手中指勾第一弦,左手中指按一弦七徵)。唐人曹柔首创此法,晚唐陈康士、陈拙依此谱式整理了大量琴谱传世。宋元以来,少琴家使其进一步完善。中国传统音乐中的瑰宝——古琴音乐所以能卷肤浩繁,保存至今,主要是得益于减字谱。
唐代的“燕乐半字谱”也是以乐器音位和手法为基础的谱式。它又分为弦索谱和管色谱,近代在敦煌发现的唐琵琶谱,记录了四根弦上每个指位的符号,如果定弦可以确定,便可以基本恢复原来的曲调。这份珍贵的《敦煌曲谱》写于后唐明宗长兴四年(933)。而在日本发现的《天平琵琶谱》。抄写年代则在唐玄宗天宝六载(747)。唐代诗人白届易写下《代琵琶弟子谢女师曹供奉寄新调弄谱》一诗:“琵琶师在九重城,忽得书来喜且惊,一纸展开非旧谱,四弦翻出是新声。”可见唐朝时燕乐半字谱确很流行了。
工尺谱是我国应用最广的唱名谱,规范的诸字由上、勾、尺,工、凡、六、(合)、五、乙等汉字组成,有“固定唱名法”和“首调唱名法”两种。记写节奏的板(强拍)眼(弱拍)符号也发展得较完善。调号用正宫调、小工调等调名标示。宋、元以后,我国流传下来的大部分乐谱是用工尺谱式记写的。其中以器乐作品和戏曲唱腔为数最多。
古谱对于音乐传播和记录信息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随着古代文化研究领域的拓展,我们不仅从乐谱记写的音调旋律中去体味传统,而且还从记写方式去考察传统。中国历代谱式中那种提示性多千明晰性,含蓄性多于严密性的象形简笔,浸透着中国审美精神的独特之处。先秦美学中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魏晋佛禅中的“不立文字,直接人心”,民间传承习惯上“口授心传、耳提面命”的实践精神都程度不等地体现在中国古谱节奏记写“点到为止”,旋律繁简足以备忘的方式之中。
4. 音乐的所有符号
名称:升(#)、降(b)、重升(×)、重降(bb)、(⌒)、连音符(.)、附点(∠)、渐强(||)、双纵线(||:)、(:||)、小节反复记号∮、变音记号、中弱(mp)、中强(mf)、ppp、pp、mp、p依次增强f、mf、ff、fff依次减弱。
1、升记号(#):升高基本音级半音。
2、降记号(b):降低基本音级半音。
3、重升记号(×):升高基本音级一个全音。
4、重降记号(bb):降低基本音级一个全音。
5、还原记号(ヰ):还原已经升高或降低的音。
(4)中国古代音乐符号扩展阅读:
音乐中的各类音符:
1、音符;
1、全音符:没有符干和符尾的空心的白色音符叫“全音符”。
2、二分音符:带有符干、没有符尾的白色音符叫“二分音符”。等于全音符1/2的时值;
3、四分音符:带有符干、没有符尾的黑色音符叫“四分音符”。等于全音符1/4的时值;
4、八分音符:带有符干和1条符尾的黑色音符叫“八分音符”。等于全音符1/8的时值;
5、十六分音符:带有符干和2条符尾的黑色音符叫“十六分音符”。等于全音符1/16的时值;
6、三十二分音符:带有符干和3条符尾的黑色音符叫“三十二分音符”。等于全音符1/32的时值;
7、六十四分音符:带有符干4条符尾的黑色音符叫“六十四分音符”。等于全音符1/64的时值。
二全音符:在全音符左右各加上两条竖线,时值等于两个全音符。
2、休止符;
1、全休止符:没有符干和符尾的空心的白色音符叫“全休止符”。
2、二分休止符:带有符干、没有符尾的白色音符叫“二分休止符”。等于全休止符1/2的时值;
3、四分休止符:带有符干、没有符尾的黑色音符叫“四分休止符”。等于全休止符1/4的时值;
4、八分休止符:带有符干和1条符尾的黑色音符叫“八分休止符”。等于全休止符1/8的时值;
5、十六分休止符:带有符干和2条符尾的黑色音符叫“十六分休止符”。等于全休止符1/16的时值;
6、三十二分休止符:带有符干和3条符尾的黑色音符叫“三十二分休止符”。等于全休止符1/32的时值;
7、六十四分休止符:带有符干4条符尾的黑色音符叫“六十四分休止符”。等于全休止符1/64的时值。
5. 中国远古的音乐符号是怎样画的
【中国音乐】
正式的中国音乐历史文字记载,始于周朝。
中国音乐从很早已经掌握七声音阶,但一直偏好比较和谐的五声音阶,重点在五声中发展音乐,同时将中心放在追求旋律、节奏变化,轻视和声的作用。中国音乐的发展方向和西方音乐不同,西方音乐从古希腊的五声音阶,逐渐发展到七声音阶,直到十二平均律;从单声部发展到运用和声。所以西方音乐如果说像一堵厚重的墙壁,上面轮廓如同旋律,砖石如同墙体,即使轮廓平直只要有和声也是墙,正像亨德尔的某些作品。中国音乐则不同,好像用线条画出的中国画,如果没有轮廓(旋律)则不成其为音乐,但和声是可有可无的。所以西方人听中国音乐“如同飘在空中的线”,而从未接触西方音乐的中国人则觉得西方音乐如同“混杂的噪声”。
【史前古乐】
中华民族音乐的蒙昧时期早于华夏族的始祖神轩辕黄帝两千余年。据今六千七百年 至七千余年的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可能已经可以烧制陶埙,挖制骨哨。这些原始的乐器 无可置疑地告诉人们,当时的人类已经具备对乐音的审美能力。 远古的音乐文化根据古代文献记载具有歌、舞、乐互相结合的特点。葛天氏氏族中的所谓“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的乐舞就是最好的说明。当时,人们所歌咏的内容,诸如“敬天常”、“奋五谷”、“总禽兽之极”反映了先民们对农业、畜牧业以及天地自然规律的认识。这些歌、舞、乐互为一体的原始乐舞还与原始氏族的图腾崇拜想联系。例如黄帝氏族曾以云为图腾,他的乐舞就叫做《云门》。关于原始的歌曲形式,可见《吕氏春秋》所记涂山氏之女所作的"候人歌"。这首歌的歌词仅只"候人兮猗"一句,而只有"候人"二字有实意。这便是音乐的萌芽,是一种孕而未化的语言。 河南舞阳县贾湖遗址的骨笛溯源于公元前距今8000年左右 ,是全世界最古老的吹奏乐器。其中的一支七孔骨笛保存得非常完整,专家们进行过实验,发现仍然能使用该骨笛演奏音乐,能发出七声音阶。但中国古代基本上只使用五声音阶。
【古代音乐】
中国古代“诗歌”是不分的,即文学和音乐是紧密相联系的。现存最早的汉语诗歌总集《诗经》中的诗篇当时都是配有曲调,为人民大众口头传唱的。这个传统一直延续下去,比如汉代的官方诗歌集成,就叫《汉乐府》,唐诗、宋词当时也都能歌唱。甚至到了今天,也有流行音乐家为古诗谱曲演唱,如苏轼描写中秋佳节的《水调歌头》还有李白的《静夜思》。
中国古代对音乐家比较轻视,不像对待画家,因为中国画和书法联系紧密,画家属于文人士大夫阶层,在宋朝时甚至可以“以画考官”(其实也是因为宋徽宗个人对绘画的极度爱好)。乐手地位较低,只是供贵族娱乐的“伶人”。唐朝时著名歌手李龟年也没有什么政治地位,现在的人知道他也是因为他常出现在唐诗中,受人赞扬。
中国古代的“士大夫”阶层认为,一个有修养的人应该精通“琴棋书画”,所谓的“琴”就是流传至今的古琴。不过古琴只限于士大夫独自欣赏,不能对公众演出。古琴音量较小,也是唯一地位较高的乐器。
总结:中国古代的音乐理论发展较慢,在“正史”中地位不高,没有能留下更多的书面资料。但音乐和文学一样,是古代知识分子阶层的必修课,在古代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无疑有着重要地位;民间则更是充满了多彩的旋律。
6. 中国古代的乐谱是什么样的
中国传统音乐有三种最常见的音阶结构,第一种叫“正声调音阶”,第二种叫“清商音阶”,第三种叫“下徵调音阶”,它们因音列间全音程与半音程所处位置不同而形成不同的结构。
C D E F G A B
正声调音阶 徵 羽 变 宫 商 角 中
清商音阶 和 徵 羽 闰 宫 商 角
下徵调音阶 宫 商 角 和 徵 孙 变
以下我们把贾湖骨笛测音后得出的音阶结构与传统音阶作一比较:
筒音
#F5或G5 7孔 6孔 5孔 4孔 3孔 2孔 1孔 结论
角 徵 羽 闰 宫 商 角 徵 清商音阶
六声
宫 商 角 和 徵 羽 变 商 下徵调
音阶七声
乐音是自然现象,音阶却不是自然现象,世界上不同民族有不同种类的音阶,因此可以说,一种乐音组合方式,即音阶结构就是一种音乐文化模式,是一群人按一定审美趣味选择编配而成的音调样式。中国式的旋律建立在中国音阶之上,产生于中国调式之中。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人们曾有一种中国是五声传统,西方是七声传统,五声简单,七声复杂的怕见。如今,东方神笛在中原破上面出,吐出了一串地地道道的中国传统七声音阶,它与我们今天依然耳闻的中国音调竟完全一致,这是多么意味深长!
当不再凄清寂静的宇宙中开始飘扬人类自制的乐器的音响,那旋律不但注入了炎黄先民明确的乐音意识,更包含了开天辟地者的欢畅心音!
7. 音乐符号有哪些
休止符号
升号
降号
颤音记号
吸气记号
重音记号
pp(很弱)、p(弱)、mp(中弱)、mf(中强)、f(强)、ff(很强)、sf(极强)
……分音符
MS
表示两个音符之间有明显停顿
∨叫做吸气记号。一般出现在两小节之间,也有个别的出现在两个音之间的。在演唱歌曲时,遇到此记号,要吸气以唱下一句。一楼说的也对,在弹钢琴时遇到这个记号要以腕带手抬起再落下继续弹奏。
▲叫做重音记号,不过这个记号应该是倒过来的,尖朝下,出现在某个音的上方,表示这个音在演唱时要有力、加重来表现歌曲的情绪。
>叫做渐弱。常出现在某段乐句处,记号的标识也比这个长些,来表现这句渐渐弱下去,也有单独表现某个音是若的,较少见。
8. 中国古典音乐的五个音符分别用汉字代表的字怎么写
五音:宫、来商、角、徵、羽自。
工尺谱:合、四、一、上、尺、工、凡、六、五、乙。
现代唱名:哆、唻、咪、发、梭、拉、西。
减字谱:土、耻、止、郳、角、山、耿、火、洱、水、耶、耳。
再如G和弦,一个牙齿的“齿”字就可以了。
9. 古代音乐符号称什么
古代音乐符号以“五音十二律”为主。
五音又称五声。最古的音阶,仅用五音,即宫、商、角、徵、羽。
十二律是指十二调,从低到高依次为: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中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