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音乐鉴赏
艺术是需要有强烈个性的 ,缺乏个性的艺术总是难能诱人入胜 ,更难感人肺腑的 。 作曲也最忌人云我云 ,步人后尘 ,这是模仿性思维所造成 。也是形成一般化 、共性化 、无独特个性的根本原因 。作曲者应该有抱负 ,一定要写出与众不同 ,与前人不同 ,与他人不同 ,与自己曾写过的不同的作品来 。一定要使自己的作品个性毕露 ,特色明鲜 ,有闪光之处 ,有新奇之点 ,有丰富的内涵 ,使人听后感到新鲜 ,又有回味 。作曲者应有“ 不到黄河心不死 ,不出精品誓不休 ” 的决心及信心 。并且在创作构思过程中 ,有锲而不舍的毅力 ,去探索新的音调 ,新的形式 ,新的表现手法 。一稿不成 ,推翻重写二稿 ,二稿不成三稿 …… 。这样试试 ,那样试试 ,直到满意为止 。即使今天满意了 ,可能明天又会不满意 ,那就需要再修改 ,或另起炉灶 ,推翻重写 ,数易其稿 ,在所不厌 。故不要急于发表 ,因发表出去之后 ,殊难再收回 。“ 文章千古事 ,得失寸心知 ” , 还是慎重些好 。
作曲者的知识和修养 ,应是愈丰富越好 ,千万不能满足于单旋律的创作 ,而要具备写多声部乐曲的才能 。因为过去时代 ,中国的音乐多是单旋律的 ,再加上物质条件的限制 ,音乐教育的落后 ,因而大多仃留在写单旋律歌曲的范围内 。故今日,顺时而进 ,写一些多声部乐曲 ,势在必行 。由此而促使作曲者 ,去学习一些多声部乐曲写作技巧 ,写出一些“ 表现感情甚丰富 ,立体感甚强的多声部乐曲 ,来丰富人民的文化生活 。这是时代的需要 ” 。故随需随学 ,专需专学 ,急需急学 ,平时博学 。以及终身受教育 ,这是我们的学习求知的方法 。至于己具备多声部音乐写作技法的人 ,也应该不断学习 ,去学习世界上最新的技巧手法 ,学习最有中国民族特色及时代特色的作品 。在创作时也要注意到与众不同 ,个性毕露 ,感情深邃 ,意境盎然 ,风味浓郁 ,有新鲜感 ,有闪光之处的崭新的乐曲来 。并且有声乐曲 、器乐曲 、有各种体裁 、各种形式 、各种风格 、各种曲趣的 。因为人民的审美情趣是多种多样的 。
最重要的是创造 ,离开创造 ,必定是 “ 似在哪里听到过 ”的不自觉的一般化、共性化、模仿性之作 。在艺术创作中 ,往往有“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以及“山重水复疑无路,柳喑花明又一处 ”的情况,即会自然而然地喷涌出“ 灵感 ”来。莫轻看灵感 ,灵感是什么?灵感是你的情感、生活经历、知识、阅历、技巧集中于一时的爆发及喷薄 ,“冰冻三尺非一日亡寒“,功夫还在平时。
同时要注意 ,音乐是表现感情的艺术,故又须在“ 情之所至,音之所生 ”“ 因感而作,由情而发 ” 规律下喷薄而出 。经久不衰 ,广泛流传的乐曲诞生就是这样产生的 。故不能只印在纸上为满足 ,共勉之 。
劳动歌,有狭义、广义之分。狭义的专指号子,以与劳动动作相配合的强烈声音节奏和直接促进劳动的功用为其基本特征。广义的包括在劳动中唱的歌,如草原牧歌、采茶歌等。后一类歌,有些也配合劳动动作而歌唱,一般对劳动也能起一定的鼓舞和调节情绪的作用,但无明显的与劳动动作相配合的强烈声音节奏。广义的劳动歌,有时也可归入生活歌中。
仪礼歌,伴随民间祈年庆节、贺喜禳灾、祭祖吊丧等仪式及日常迎亲送友等习俗活动而吟诵演唱。大致有诀术歌、仪式歌、习俗歌三类。诀术歌,是被认为具有法术作用的民间歌诀与咒语,如"天皇皇,地皇皇,我家有个哭夜郎,过路君子吟三遍,一觉睡到大天光"之类。仪式歌,是与节令庆祝、其他祭祀等仪式相结合而诵唱的歌,主要内容为祭神求福、祈保丰收等。如祭灶王爷求福、祭龙王爷求雨所唱的歌。习俗歌,用于婚娶、生子、祝寿、送葬、造房等红白喜事和迎宾待客的场合,如撒帐歌、哭嫁歌、盖房歌、敬酒歌等。这是仪礼歌中数量居多、迷信色彩较少、文学价值较高的部分。
时政歌,主要内容是反映人民群众对某些政治事件、人物的认识和态度的。有相当高的文献价值。中国古代的时政歌谣,不少以童谣形式出现,其书面记录,较多见于各朝史书的《五行志》中。时政歌谣大致可分三类:①揭露讽刺统治者的歌谣,这类作品数量最多;②赞扬廉洁、爱国官吏的歌谣;③历代农民起义的歌谣,这类歌谣,体现农民的觉醒最充分,政治色彩最浓。
生活歌,反映人民一般的社会家庭生活和日常劳动生活的各方面,尤以表现农民和妇女生活的为多。关于农民生活的歌,反映了广大农民在旧社会所过的非人生活,揭露地主残酷剥削和贪婪吝啬的本质。流传相当普遍的《十二月长工歌》,比较集中地反映了长工与地主的尖锐矛盾。妇女生活歌,大部分出自民间妇女之口。女性从一出生即受歧视的童年,到像货物一样被买卖的出嫁;从备受虐待摧残的小媳妇生涯,到熬成婆后仍无幸福可言的毕生悲惨遭遇,在妇女生活歌中都有所反映。在大量的苦情歌中,又常蕴含着对美满生活的憧憬。在资本主义兴起后的近代歌谣中,常迸发出反抗的时代强音。
情歌,据有些学者的看法,大概最早产生于对偶婚与对偶婚从夫居的一夫一妻制的交替时期,是民间歌谣中数量最多,也更加脍炙人口的一种,在历代劳动人民特别是少数民族人民的爱情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①倾诉互相爱恋之情和表明选择爱人标准的,如《丝线牵桥妹敢过》、《金银不是如意郎》。②抒发离别、想念之情的,如《把你画在眼睛上》、《和来捏作一个人》。③表达誓不分离的坚贞爱情的,如《情愿挨打不丢郎》、《出了衙门手牵手》。④告诫和批评的怨情歌,如:"要学苋菜红到老,莫学花椒黑了心"、《小妹郎多乱了心》。⑤为数甚多的"家花不如野花香"之类的偷情歌,虽含某些不健康的思想情感,但往往也表现了被剥夺正常爱情生活的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儿歌一词,中国"五四"以后才普遍使用。古代称为"孺子歌"、"小儿谣"等。儿歌有狭义广义之分。狭义的专指由儿童自己创作以及由大人教唱但内容符合儿童生理心理特征和理解能力的歌。广义的还包括由妈妈奶奶等教唱、反映旧社会大人特别是妇女生活情感的、但由儿童传唱开来的歌。具有时政歌谣性质的所谓"童谣",一般非真正的儿歌。儿歌按其功用,大致可分为三类:游戏儿歌、教诲儿歌、训练语言能力的绕口令等。
中国不仅不同民族和地域,民歌形式往往各异,即使在同一民族和地区中,也常有多种样式。
句式方面:如汉族民歌,除七言体外,还有三、四、五、六、八言或多达十几字一句的。纳西族民歌和苗族古歌,几乎都是五言句,水族的歌多为前三言、后四言的特殊复式句。
章段结构方面:四句头最多。陕南、鄂西以及湖南、安徽、四川等省部分地区流行赶五句。两句一首的有陕北信天游、内蒙古爬山歌、晋西北的山曲、壮族"师"体歌等。藏族"鲁"体歌,多三至五句成章,三章成首,且句子之间讲究对应。"谐"体歌多四句一首,也有六或八句成首的。僳僳族民歌,凡两句两句唱的,均分为上句与下句,上下句要求对仗。汉族各地流传的小调歌词,体例各有格套,如四季调为四段式,五更调为五段式,十送等为十段式,十二月调为十二段式等。西北"花儿"的河湟、洮岷、陇中三派,格式各异。各族民歌中,还有不少章、段、句数是不固定的。
用韵方面:汉族民歌押尾韵的居多,四句一首的多一、二、四句用韵,五句一首的一、二、四、五句用韵,两句一首的每句有韵。蒙族民歌则多押头韵,在大多数四行为一章,上、下两章成一首的民歌中,一般每行都要求押韵。各民族的民歌中,还有押腰韵、腰脚韵、头脚韵或腰韵、尾韵相互为韵的。壮族的"勒脚欢",西北各族的"花儿",有特殊的押韵法。
表现手法方面:比兴、夸张、重叠、谐音等手法,在民歌中多有运用。揭露抨击性的时政歌谣,常用谐音、隐语。双关语在情歌中运用较多。拟人化手法,儿歌中较为常见。纳西族的相会调,在大量运用谐音同时,通篇以物拟人,如用蜂花、鱼水相会,比喻男女间的爱情。 民歌的风格,因地区、民族等不同而异。傣族民歌明丽,赫哲族民歌粗犷。汉族民歌,北方的多偏于豪放,南方的一般比较婉约。但同为南方民歌,吴歌又比楚歌更显细腻。同是花儿,不同民族或地区,也各有特色。
⑵ 求音乐赏析(500字左右)
名曲赏析---音乐剧“猫”的《回忆》
「猫来了」!2003年3月28日,西洋音乐剧史上最受欢迎的《猫》登陆中国,在上海进行了其在中国的首场演出。与此同时,《猫》剧将在上海和北京连演100多场的气魄,其声势之浩大也是中国演出市场前所未见的。过去22年来,这部红透全球的音乐剧《猫》,不仅是在英国伦敦和美国百老汇上演时间最长的音乐剧,其在全世界200多个国家演出达9000场的记录,更是表演艺术界史无前例的传奇。对于《猫》剧的到访中国,独家引进音乐剧剧本版权的上海译文出版社表示:「《猫》剧征服世界靠的不仅是华丽的舞台、璀璨的服饰,更是用深厚的文化魅力在感染人们。《猫》剧登陆中国舞台作为一个文化注释,有望为借鉴国外文化产业如何将高雅文化转为雅俗共赏的大众文化提供参照」。
《猫》的由来
一般而言,音乐剧的剧本要与音乐相匹配。所以在音乐剧创作之前,剧本作者要与作曲者讨论商议,达成一定的默契,然后剧本作者才能开始创作,以期创作后的剧本能给作曲者最大的空间来施展音乐才华。《猫》的诞生则有些与众不同。《猫》的剧本取材于以长诗《荒原》闻名于世的英国诗人汤玛斯?史特恩?艾略特(Thomas Sterns Eliot)的诗集《擅长装扮的老猫精》,这首诗原是这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艾略特为儿童创作的,所以诗句中充满了想象与童真;诗作完成于1939年10月,而音乐剧《猫》的创作却开始于1977年,两者相差了38年。在艾略特1965年逝世时,他一定不会想到他的这首诗作竟会在年后成为全世界最受欢迎的音乐剧的剧本。
著名音乐剧作曲大师安德鲁?劳德?韦伯(Andrew Lloyd Webber)于1977年开始着手为《擅长打扮的老猫精》编写音乐,他为这首诗写了好多片段,他这样做其实是源于小时候读过这首诗的浓厚兴趣。一开始韦伯只打算写一些在舞台上演出的小品,完全没有创作音乐剧的念头。因为这首诗没有戏剧情节,更没有戏剧张力,不具备创作为音乐剧的条件。1980年,在爱德蒙顿的音乐节(Edmonton Festival)上,韦伯公演了他写的好几个片段,当时艾略特的遗孀瓦雷莉?艾略特(Valerie Eliot)也参加了音乐节,并且带给韦伯许多艾略特没有发表的诗稿和故事,于是就因为这一偶然的机遇,意外地给韦伯带来了创作音乐剧的灵感,他感到“魅力猫”的遭遇正是故事的主题所在,如果加入这些诗稿和故事,就可以构成一部有头有尾的音乐剧了。
尽管如此,韦伯创作《猫》的念头还是遭到了绝大多数人的反对,他们认为用诗作来创作音乐剧将是一个致命的错误。原因在于音乐剧需要的是情节,用诗作来做剧本无法起到表达剧情的作用,况且诗的作者艾略特和韦伯也不可能事先沟通。而韦伯的态度则是,我这部音乐剧可以不依靠剧情,只要有气氛,他相信:音乐剧可以不用剧情来打动人。韦伯找来了一批顶尖的导演、舞蹈设计、服装设计师……,经过这些人的协同努力,1981年5月11日《猫》正式在伦敦登场上演。演出前,正如人们一开始的预计,大家对《猫》的前景并不看好,人们始终认为,上演一部取材于儿童诗作的音乐剧只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甚至直到演出的前一天,剧团也没有筹集到足够的资金,剧院的老板心灰意冷,甚至想要违约退出。至于后来的情况谁都清楚,《猫》的首演一炮而红,成为世人瞩目的音乐剧。谁也没有料到《猫》竟然能成为迄今为止演出时间最长的音乐剧,谁也不会料到一部不以剧情取胜的音乐剧竟然能这样感人。
永远的《回忆》
比起其它著名的音乐剧,中国听众最熟悉的一定是《猫》。原因不在其它,而在于剧中一首歌的力量,那就是《回忆》。自《猫》诞生以来,《回忆》这首歌就开始传播四海,那如泣如诉的旋律,一下就能抓住人们的心。大多数人也是听了《回忆》之后才知……(全文共5007字)
⑶ 中国儿童民间音乐有哪些
唱动物的歌
1.哩乐哩乐
2.火萤虫
3.亮火子虫
4.亮火虫
5.烟波灯
6.斗鸡鸡
7.斗斗虫
8.鸭罗罗
9.牛儿谣
10.唤蚂蚁
11.唤蚁歌
12.喂臭蚁
13.蚂蚁短 蚂蚁长
14.小青蛙
15.花蛤蟆
16.雁
17.呼蜻蜓
18.蜻蜓蜻蜓莫飞远
19.扑蚂螂
20.猫咪蒸饭灶上坐
21.我是天上梅花朵
22.小鸟啁啾小鸟哭
23.一只鸟仔
24.蜗蜗牛快犁地
25.猫呀猫
26.小松鼠吃核桃
27.麻利麻利梭
28.禽与兽
29.可怜的兔子
30.小猴在游戏
31.雄鹰
32.仙鹤
33.母狍与羔子
34.狍子的耳朵
35.夸山羊
36.鸽子
37.百鸟飞翔
38.梅鹿咧
39.鲤鱼
40.小黑马
41.黑斑马
42.驼羔之歌
43.燕子搭窝屋檐边
44.玩牦牛
45.昨晚妈妈闻乜叫
唱自然美景的歌
46.月亮月亮
47.月亮歌
48.大月亮
49.月亮光光
50.太阳太阳快出来
51.太阳
52.青草小河边
53.同坐小竹排
54.小水渠
55.诺得尔江边
56.登苗岭眺望
57.歌唱美丽的家乡
58.山茶花开朵朵红
59.绿色的草原
60.阿吾勒的歌
61.天鹅的翅膀
游戏歌
62.打掌掌
63.点点笃笃
64.同同飞
65.玩耍来
66.种莲籽 采莲花
67.拍皮球
68.拍皮球
69.滚铁环
70.踢毽
71.打话把
72.种莲籽
73.窖瓜
74.骑马赶呜
75.丢草把
76.天螺螺
77.斗牛歌
78.抓弹子
79.打瓦蛋
80.打秋千
81.送别歌
82.阿西里西
83.鸡公仔尾婆娑
劳动歌
84.数瓜
85.放牛歌
86.执田螺
87.鸡公上岭尾拖拖
88.一根田堘十八弯
89.摸泥鳅
90.好儿童
91.函函转 菊花园
92.割草
93.邀邀约约找杨梅
94.植树造林
95.采菱调
96.喂好我的大黄牛
97.丰收打场歌
98.抓鱼歌
99.天鹅鹅 地鹅鹅
100.牧童歌
101.功夫歌
102.耕田歌
103.牧歌
104.刨洋芋
105.满山遍野好庄稼
106.打酸枣
107.打蕨菜
108.放马山歌
109.牛角弯弯
110.采茶摸螺歌
111.跑南海
112.羊倌歌
113.道拉基
114.阿米哟
115.小山羊
趣味歌
116.月娘娘
117.月光光
118.娘娘脚
119.数鸭蛋
120.对面山上一只鹅
121.螃蟹歌
122.唐僧骑马咚咚咚
123.天乌乌(之一)
124.天乌乌(之二)
125.欢乐曲
126.采菊花
127.箫
128.唱起来
129.出色的歌手
130.分铜钱
131.数星星
132.锯咀里锯
数字歌
133.数麻雀
134.数朵朵
135.数蛤蟆
136.老鼠歌
137.螃蟹歌
138.数麻雀
139.对黄蟹
140.对麻雀调
141.数麻雀
142.蝈蝈
143.麻雀打食
144.狸猫抓雀
145.打骆驼
问答歌
146.小放牛
147.牧童谣
148.鹿
149.牛角出来尖对尖
150.哪样儿最好看
151.十朵花
152.对花
153.摇船调
154.十对花
155.一根竹棍十二节
156.什么做窝土里埋
157.东海岸
158.牛娃对花
159.亲爱的妈妈
160.啥个鸟头上三分白
161.啥鸟飞来节节高
162.盘歌
163.猜调
164.猜迷谣
亲情、友情歌
165.行行歌
166.排排坐
167.善走的栗色马
168.啊衣达衣
169.小喜鹊
170.拍娃娃
171.做个乖娃娃
172.摇篮曲
173.催眠曲
174.妈妈的婴儿
175.父亲的教导
176.打支山歌进了冲
177.结古山歌
178.金把折刀
179.谢娘恩
历史、风俗歌
180.糖甜甜
181.唢呐配喇叭
182.锣鼓歌
183.叔伯新年好
184.柚子龙眼棵棵甜
185.小小森头修高楼
186.蜘蛛织网车车圆
187.菜籽歌
188.小白菜
189.落水天
190.丢丢铜
191.雪花纷纷往下飘
192.不怕大老虎
193.小松树
194.康巴尼莎
195.古莱莱
196.童谣
197.溜溜山歌
198.一根竹竿容易弯
199.十二月风俗歌
200.求雨
201.卖药糖
202.卖估衣
203.走绛州
204.落雨大
205.吃果子不忘种树人
206.页里麦
207.渔夫之歌
208.尕姐妹走路风摆柳
209.裕固族姑娘就是我
210.歌唱司岗里
211.念措山歌
212.节日赛跑歌
213.凤阳花鼓
214.盼红军
215.倒酒红兵哥哥尝
216.日出东方映红天
217.三元里抗英
218.专打日本鬼
舞歌
219.爱皮帕
220.丰收的节目
221.其多列
222.哇哈哈
223.月琴之歌
224.乐作歌
225.得波措
226.甩银链
227.跳月歌
228.要说高来蓝天高
229.十二月忙
⑷ 中国传统音乐赏析
小调
(一)定义:
产生在群众生活种的休息、娱乐、集庆等场合中,流传最广泛、普遍、形式较规整、表现手法较多样,具有曲折、细致特点的民间歌曲。
(二)分类 吟唱调(儿歌 摇儿歌 叫卖歌 吟诵调) 摇曲 时调 舞曲
〈1〉吟唱调
定义:出于日常生活的实际需要而哼唱、实用性较强的民间小调。
特点:处于民歌的萌芽状态、尚不成熟。
1、儿歌
定义:儿童在游戏、生活中唱的歌调。
内容:关于儿童的游戏、逗趣和在成长中的收获体会等
特征:曲调音域较窄、乐汇较单一、结构不很严谨、手法不多、但形象生动活泼。
谱例:〈花蛤蟆〉
2、摇儿歌
定义:是大人摇哄婴儿入睡时哼唱的歌调。
特征:音乐材料比儿歌多,歌调大多即兴哼成,结构较散,唱词内容简单,形式自由,常用拖腔。
谱例:〈眠暖调〉上海松江
注:暖 别字 本意应该时小女孩的意思。
3、叫卖调
定义:大多流行城镇,商贩为招揽顾客,吸引人们注意而唱的歌。
特征:歌调响亮,远传,旋律上扬,句末自由延长。
谱例:〈卖菜〉湖南 〈卖茶叶鸡蛋〉 湖南
4、吟诵调
定义:是文人在念诵诗词、古文时用的歌词。
特点:形式多样,于方言语音音调结合紧密。
谱例:〈天净沙秋思〉四川
〈2〉摇曲
定义: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吟唱的小调民歌
特征:乐段结构完整,篇幅较小,音调节奏接近口语,音域一般不宽,节拍规范,形象表现较单纯真实,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分类:长工诉苦歌 女儿诉苦歌 情歌 生活歌曲 嬉游
谱例:〈长工苦〉上海 〈小白菜〉河北 〈青丝鸟〉浙江
〈绣荷包〉山东 〈打酸枣〉山西 〈懒婆娘骂鸡〉河南
〈3〉时调
定义:在民间休息娱乐时唱的小调民歌
特征:曲式结构规整严谨,功能清晰。逻辑性强,旋律音调和节奏变化形态较丰富,表现力强,常加用乐器伴奏。
典型曲调:孟江女调 鲜花调 剪定花调 对花调 无锡景调 绣荷包调
妈妈娘糊涂调
1、孟江女调:
其他称谓:“春调、梳妆台、十杯酒、尼姑思凡”
流行地域:全国各地
基本旋律形态:zi 调式:四句体乐段,各句篇幅整齐,匀称,落音分别谓商zi 羽 zi式典型的起承转合式乐段结构。(孟江女十二月花名)
变体:〈十杯酒〉〈梳妆台〉〈哭七七〉〈绣花灯〉
影响意义:宣传工具 成为戏曲、曲艺音乐中的曲牌。
2、鲜花调
又称:茉莉花调
流行地域:遍及南北
基本旋律形态为四句体乐段,落音分别为zi宫羽zi起承转合结构。
3、剪ding 花调
唱词:四句为一段,第三四句大多相叠,第二句间与第三句后常又衬词。
音乐:五句体。第一乐句常分为明显地两个相互对应的短句,第二句结构较宽,一般只唱一句唱词,第三四句唱词结构较紧,分别唱第二、三句词,最后十衬腔重复句,每句落音宫 zi zi 宫宫
谱例:〈打西瓜〉河北 〈姑苏。风光码头调〉江苏苏州
〈放风筝〉选段 河北 〈小看戏〉东北 〈丢戒指〉黑龙江
无锡景:〈无锡景〉江苏 〈探清水河〉河北
绣荷包调:〈绣荷包调〉辽宁海域 〈走西口〉河北
银扭丝调:〈探亲家〉河北 〈会亲家〉
妈妈娘糊涂调:〈妈妈娘糊涂调〉〈拉骆驼〉
〈4〉舞歌
谱例:〈龙船调〉湖北 〈黄杨扁担〉四川 〈铜钱歌〉
(三)小调的特征:
①小调的曲调具有流畅、婉柔、曲折、细腻的艺术特色。
②小调不受外在因素的影响,根据旋律进行本身的内在要求,追求词曲协调一致的均衡性和表现手段的灵活性。
③小调的结构大多以单曲体为基础,讲究结构内部的规整性和匀称性。
④小调中的衬词、衬腔定型化和规整化。
山歌(地区局限性大)
(一)定义:节奏自由、声调高亢、具有自由抒发感情特点的民歌
(二)一般山歌
1、信天游
谱例:〈蓝花花〉 〈横山里下来些游击队〉 〈脚夫调〉
2、爬山调 也称酸曲(内蒙西部 山西西北部 陕北北部)
谱例:〈阳婆里抱柴嘹哥哥〉内蒙
〈三天里路程两天到〉山西
〈想亲亲想在心眼上〉山西
〈毛葫芦眼眼该叫哥哥怎〉山西
3、花儿
4、浙江山歌 流行地域:苏南、浙江
谱例:〈对鸟〉浙江乐清
〈救命恩人共产党〉
5、西南地区山歌
谱例:〈槐花几时开〉四川
〈弥渡山歌〉云南
〈赶马调〉云南
〈小河淌水〉云南
6、〈1〉客家山歌
谱例:〈奥嗨〉广东梅县
〈新打梭镖〉福建
〈打只山歌过横排〉江西兴国山歌
〈2〉放牧山歌
1、呼牛调
谱例:〈放牛呼声〉浙江 〈江门牛歌〉广东
2、遥唱山歌
谱例:
〈放马山歌〉云南
〈太阳出来喜洋洋〉四川
〈牵牛歌〉浙江金华
3、对山歌
谱例:〈牛歌对唱〉安徽
4、田歌 谱例:〈赶牛〉上海
〈3〉田秧山歌
1、江浙田山歌
2、巢湖秧歌
(三)山歌的音乐特征:
1、坦率、直露的表现方法和热情奔放的音乐性格
2、自由悠长的节奏节拍
3、高亢的曲调
4、曲式结构单纯
⑸ 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的教育内容有哪些
(一)音乐欣赏活动的选材考虑。 音乐欣赏是指怀着由衷的欣喜热爱之情,自动追求从音乐中获得自我满足和自我实践过程。开 展欣赏活动应该让幼儿有美、有愉悦的感受。因此,音乐欣赏材料的选择显得至关重要。在选择音 乐欣赏材料时应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1、选材时应考虑到材料是否符合教育的要求。 选择的音乐作品的内容、形式、风格是否丰富、多样,比例结构是否合理,都直接影响到音乐 欣赏活动的教育效果。因此我们选材时必须始终以其教育价值出发,选择符合教育要求的音乐材 料。如我们可以选用一些中、大班将要学唱的歌曲作为小班的欣赏材料,也可以选用一些少儿歌曲 作为中、大班的欣赏材料。 2、选材时应考虑到幼儿感知、理解音乐的实际能力水平。 许多音乐作品都很优美,但往往因为某些原因无论在长度上还是结构上都无法为幼儿所接受而 很难成为幼儿音乐欣赏的材料,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认真分析与思考,根据幼儿的实际能力水平进行 选择及节选,如可把作品中比较常的乐段或节奏变化比较明显的乐段进行整理提炼:《梁祝》是大 家所熟知的乐曲,它的几个乐段分别讲述了不同的故事情节,将"化蝶"一段提出来,便可以让小班 幼儿通过观摩教具"蝴蝶"的翩翩起舞结合乐曲优美、缓舒的旋律展开想象和模仿,既满足了幼儿欣 赏的需求,又符合幼儿善于模仿的特点,从动静交替中达到教学目标。 3、选材时应考虑到幼儿的兴趣需要。 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姆指出:"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发生兴趣。"这说明兴趣 是学习的基础,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也不例外。作为幼儿园一线教师,我们更应该关注到这一点, 在平日里多观察、多指导,及时发现及抓住幼儿的兴趣点,充分发挥其教育价值。如平日里幼儿很 喜欢玩滑滑梯,我就安排他们欣赏短小活泼的钢琴曲《滑梯》,让幼儿在欣赏的过程中再次体验滑 滑梯的乐趣;在角色游戏中,幼儿总喜欢扮演爸爸、妈妈,可见他们对这两个角色充满了兴趣,于 是,我就让他们一边抱着娃娃一边欣赏《摇篮曲》,让幼儿真正地沉浸到音乐中去。 (二)音乐欣赏活动的教师因素。 任何一个教学活动都需要教师进行组织,当然,音乐欣赏活动也不例外。教师在活动中的作用 至关重要。那么,在音乐欣赏活动中,我们应该做何努力呢? 1、努力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 音乐欣赏不只含括了音乐知识,还包括了对歌唱能力方面的要求以及丰富的舞蹈动作。教师只 有具备良好的音乐素养,才能够对音乐作品进行细致的分析与理解,才能够通过协调的动作、优美 的歌唱以及精彩的表现来展示音乐的魅力,从而感染音乐中的幼儿,使他们沉浸在音乐的感受中, 并从教师的引导中提高自身的音乐欣赏能力。 2、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1)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为欣赏作品打好基础。 音乐是反映人们现实生活和思想感情的,欣赏音乐需要一定的艺术修养和生活经验。生活经验 是感受音乐作品的基础。教师在开展欣赏活动前,应事先了解幼儿的经验基础,及时为幼儿丰富欣 赏作品时必需的生活经验。我曾经组织过一次音乐欣赏活动《瑶族舞曲》,由于事先没有给幼儿以 知识准备,幼儿对瑶族没有感性上的认识,不知道瑶族人民的生活习惯以及瑶族与其他民族有什么 不同的民族特征,导致整个活动的教学效果不理想;而在欣赏歌曲《雪花》前,考虑到泉州这一地 区多年未下雪,班上大部分幼儿没有见过雪,我结合常识课,通过让幼儿观看雪花图片让他们认识 雪花,了解雪花的形状、颜色等有关知识,而后进行欣赏教学,幼儿的内心情感得到了升华,想象 力也充分发挥,就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2)创设良好的音乐氛围,让欣赏环境"活"起来。 幼儿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创造一个与作品相适应的音乐欣赏环境能有效提高幼儿对欣赏 活动的兴趣。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根据作品的内容创设相应的情景,让幼儿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触动幼儿的心灵,让幼儿真正的参与进来。例如,在欣赏音乐作品《秋天》时,我在活动室墙面上 布置了许多表现秋天的图画,在地上洒满了落叶,使幼儿能够感受到浓浓的秋意,欣赏时自然就更 加投入了。又如在欣赏音乐作品《快乐的小厨师》时,我在活动室内布置了许多食物的图片,又准 备了许多炊具、厨师的服装等,让幼儿感受到厨师的工作,欣赏时也就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了。 (3)适时适度的介入引导,让幼儿真正自主地参与活动。 在许多的教学活动中,常常存在着教师指导语过多、提问频繁、直接指导等问题,幼儿常常失 去了思考、创造的时间与机会。要让幼儿真正自主地参与到活动中来,教师就必须改变指导策略, 从中心退向边缘,从控制者的"前台"走向引导者的"后台",适时、适度地介入引导。例如,在音乐 欣赏《瑶族舞曲》时,我在开始部分运用配乐诗引导幼儿欣赏,此时教师是主导者;下一环节运用 色块图把美术欣赏与音乐欣赏相结合,教师则是引导者;最后则让幼儿跟随音乐自己舞蹈,教师更 应是欣赏者,在旁鼓励幼儿大胆自由表现,为下一活动做好经验准备。 (三)音乐欣赏活动的多手段参与。 幼儿欣赏音乐应是一种积极的活动,而不是消极的、被动的感受,应使整个欣赏音乐的过程都能 引起幼儿的兴趣,使其想象活跃,情感有所触动。因此,我们必须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多种形式参 与渗透,让幼儿多通道地参与到活动中来。 1、运用语言材料,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 语言材料在这里特指含有艺术形象的有声文学材料,如故事、散文、诗歌、童谣等。在音乐欣 赏中适当地运用语言材料能把抽象的音乐变得形象化,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与表现音乐作品。例 如,在欣赏《瑶族舞曲》时,我运用配乐诗对音乐进行完整欣赏,配乐诗的内容与乐曲的结构、曲 调、意境相融,较好地帮助了幼儿熟悉乐曲并帮助幼儿感受乐曲所表达的音乐形象。又如在欣赏歌 曲《歌唱二小放牛郎》时,通过讲故事,让幼儿了解了王二小的英雄事迹,从而知道了歌曲表达的 内容。 2、运用动作材料,帮助幼儿更好地表现音乐作品。 高尔基说过:"在听音乐时,得用自己的经验、印象和知识去补充。"幼儿的生活经验有限,但 是幼儿感受音乐的能力并不差,且他们都有较强的表现欲望。当音乐响起时,也许他们会情不自禁 地手舞足蹈起来。运用肢体语言与音乐相渗透被视为一种有价值的欣赏形式。例如,在欣赏《运动 员进行曲》时,可让幼儿随乐曲打节奏。又如在欣赏《摇篮曲》时,让幼儿用轻柔的动作哄宝宝睡 觉。 3、运用视觉材料,帮助幼儿更好地欣赏音乐作品。 视觉材料形象具体,即可是在时空中静止的(如图画、雕塑等),又可是在时空中流动的(如 录相、可活动的教具操作等)。音乐是流动的,稍纵即逝。我们可以通用提供形象具体的视觉材料 帮助幼儿"留"住那一瞬间,让幼儿不断地欣赏、感受。例如,在欣赏《瑶族舞曲》时,引导幼儿用 颜色(色块图)来表现乐曲
⑹ 关于赏析音乐的书籍
《音乐导读》
书名:<<音乐鉴赏>>
图书编号:1221407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定价:16.0
ISBN:731302470
作者:高宗仁
出版日期:2002-03-01
版次:1
开本:32开
简介:
本书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分析介绍了音乐欣赏必需的基础知识、音乐史上各历史时期的背景情况及各时期主要的音乐家、音乐作品,以及中国民族音乐。本书内容丰富、知识性、趣味性强。本书可供高校学生作为“音乐欣赏”选修课的教材,也可供一般音乐爱好者阅读。
麻烦采纳,谢谢!
⑺ 如何为儿童音乐欣赏选择好的音乐作品
音乐欣赏是幼儿园艺术教育的内容之一,它是指以具体的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聆听的方式及其他辅助手段,感受、理解、鉴赏和品评音乐艺术作品的真谛,从而得到精神愉悦的一种审美活动。选择恰当的作品是幼儿进行音乐欣赏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究竟该如何为幼儿选择音乐欣赏作品呢?
一、有赖于音乐作品本身的特点
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和艺术水平。音乐是没有国界的,它具有以情动人、以情感人的艺术魅力,通过情感的抒发和表达来打动人、感染人。幼儿年龄小,好想像,爱幻想,因此生动形象、富于变化的音乐旋律与节奏能激发幼儿的想像;同时,儿童情感外露,富有情绪感染力的音乐不仅能唤起儿童的内心感受,还能使他们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因此,为幼儿选择的音乐作品必须具有较强的思想性、艺术性,具有鲜明的风格特征,这样音乐所表达的内容、形象、情感,就会被幼儿所喜爱、理解、接受,并能唤起他们的兴趣。
具有丰富多样性。适合幼儿欣赏的音乐作品主要有:优秀的中外少年儿童歌曲,由歌曲改编的器乐曲,专门为儿童创作的简单的器乐曲,专门为儿童创作的音乐童话片段,中外著名音乐作品或其中的片段。可见,幼儿音乐欣赏作品的内容、形式、风格是多种多样的,从内容上看,它有反映社会生活、自然界的作品,也有反映儿童生活和内心世界的作品;从形式上看,它有不同形式的歌曲、器乐曲等;从风格上看,它有进行曲、摇篮曲、圆舞曲等,同时还包含了不同时代的中外优秀作品和优秀的民间音乐。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而富有艺术美的音乐欣赏作品,能扩大儿童的艺术视野,丰富他们音乐欣赏的知识与经验。
结构应当工整。在为幼儿选择音乐欣赏活动的作品时,我们还要考虑到该作品的比例结构是否合理。一般而言,形式简单、结构工整,且长度适中的音乐作品比较适于幼儿欣赏。而我们在选择作品的过程中经常发现,一些优秀的中外著名作品,或是为幼儿专门创作的音乐童话,在结构或长度上有时很难符合这些要求,这就需要教师将作品与幼儿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认真分析和节选,选择作品中比较常见的乐段或节奏变化明显的音乐进行提炼,使之符合或接近幼儿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如大班音乐欣赏活动《金蛇狂舞》,它原本的结构是“引子一A―B―A―B―A”,经过教师的思考和节选,将作品压缩成了一个“引子一A―B―A”的单纯的三部曲的结构,这样既尊重了作品本身,又符合了教育要求。 二、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
小班幼儿音乐作品的选择。3~4岁的小班幼儿受其生理、心理发展水平的影响,他们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十分有限,他们往往会对“倾听”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会十分乐意地、自发地倾听周围环境中的各种声音,并主动分辨这些声音。“倾听”是幼儿必须具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基本技能,是对幼儿实施音乐教育的基本出发点,也是开展音乐欣赏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教师可以更多地为小班幼儿选择一些倾听的素材,为今后中、大班的音乐欣赏活动打下良好而坚实的基础。如小班音乐欣赏活动《小朋友散步》,让幼儿随着音乐中不同的音响变化,理解睡觉、起床、散步、听雷声、看天气、刮大风、下大雨、跑回家等一系列活动,让幼儿创造性地表现和表演。 同时,教师还可以为他们选择一些结构单一、形象鲜明、篇幅短小的音乐元素进行欣赏。如,音乐作品《小兔跳》以欢快的跳音和优美的快节奏旋律来表现小兔跳跃的画面;《小熊吹喇叭》通过低沉、缓慢的音乐表现手法,展现出小熊憨态可掬的形象;《小燕子》舒缓、优美、流畅,让孩子们感受到燕子自由惬意地在天空飞翔,等等。小班幼儿虽然还不能用语言较好地表达对作品的感受,但他们会通过对这些音乐的欣赏,用身体去进行模仿、去创造性地表现,来获得身心的愉悦,以达到欣赏的目的,为今后欣赏更丰富、更多元化的音乐作品做好铺垫。
中班幼儿音乐作品的选择。幼儿到了4~5岁,他们欣赏音乐的听辨能力有所提高,逐渐能辨别声音的不同变化,具体表现在倾听能力、感受能力、听辨能力的进一步增强。此时的他们能够感受一些不同题材、风格鲜明、结构短小的歌曲、乐曲。因此,教师可以选择一些风格鲜明的音乐作品,如圆舞曲、进行曲、摇篮曲等,同时也可选择一些乐句、乐段之间有重复的音乐作品,比如一些AB结构的乐曲和一些简单的ABA结构的三段体的作品。
与小班幼儿相比,中班幼儿在音乐欣赏过程中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在不断发展,对音乐创造性的表现能力也在不断增强。这一时期的幼儿基本上能够理解音乐所表达的情绪和情感,并由此产生一定的想像、联想,再用外部动作加以反映。因此,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情感丰富、有情节的音乐作品让幼儿去欣赏,让他们初步学习运用不同的艺术表演形式来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如语言文学、美术绘画、韵律动作和舞蹈等。
大班幼儿音乐作品的选择。大班幼儿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和理解能力又有了更大的进步,随着他们音乐经验的不断丰富和积累,他们能够感受和辨别较为复杂的音乐作品,并能区别作品结构、情绪和风格上的细微差别,同时也能够对音乐形象鲜明的同类音乐作品进行分析和归类。他们用语言表达音乐感受的能力增强了,并能在音乐变化的过程中大胆想像,因此为他们选择音乐作品时,教师可以更多地选择一些中外著名的优秀乐曲,以及专门为幼儿创作的器乐曲、儿童音乐剧、童话剧等,如《四小天鹅舞曲》、《梦幻曲》、《彼得和狼》、《牧童短笛》等。 三、贴近幼儿的生活,符合幼儿的兴趣
音乐欣赏作品选择恰当与否,是幼儿感受、表现和创造的前提,因此为幼儿选择音乐作品时,应当考虑到他们的兴趣爱好,并善于把孩子生活中熟悉的内容引入音乐活动,以便让幼儿联系实际生活加以想像并用动作进行表现。当幼儿有了切身的体验,他们才能对音乐产生表现的欲望。 如《勤快人和懒惰人》的音乐作品讲的是厨房劳动,是幼儿比较熟悉的,结合幼儿实际生活和“娃娃家”的经验,为欣赏活动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活动中教师适当的启发和引导,可以唤起每位幼儿参与欣赏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自然而然地联想和感受到:有的音乐好像是妈妈在洗菜、择菜,有的音乐好像是妈妈在切菜,还有的音乐好像是妈妈在炒菜,等等。渐渐地,孩子们在浓郁的兴趣中,愉快地欣赏了音乐,同时将日常生活中的劳动和与之相符合的音乐形象结合,起到了真正欣赏音乐的目的。
我们也不难发现,生活中很多孩子对一些流行音乐非常感兴趣,经常能随口哼唱几句。从幼儿的生活和兴趣出发,成人世界的流行音乐同样可以作为幼儿音乐欣赏的一个题材,但需要教师结合幼儿的认知水平,经过认真的思考、推敲、提取和升华,对作品进行筛选和过滤。如前一段时间非常流行的歌曲《老鼠爱大米》、《两只蝴蝶》,孩子们特别喜欢,因此,可以将歌曲中成人化的歌词进行幼儿化的理解,将歌曲中描写爱情的情感转化为友情的情感,这样经过升华后的作品更适合幼儿欣赏,也更容易被幼儿理解和接受,走出了“流行音乐不适合幼儿欣赏”的误区。 四、紧密联系主题活动,做到点面结合
目前,主题教学活动在各级幼儿园开展广泛。在主题活动中,孩子们可以在老师的引领下对某一主题进行深入的学习和探究,在选择音乐欣赏作品时,我们也可以根据主题背景下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选择具有典型代表的作品来进行欣赏。如在大班主题《中国娃》之《多彩的民族风情》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幼儿对民族特色鲜明的蒙古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特别是在参观了“内蒙风情园”后,他们探索蒙古族的兴趣更加浓厚,美丽的大草原、热闹的那达慕大会、激烈的赛马比赛都是他们近期关注的话题。因此,结合主题活动的经验及幼儿对赛马这一民族风俗保持的兴趣,我们选择了《赛马》这首具有典型蒙古风情的二胡独奏曲,通过欣赏作品,让幼儿初步了解二胡的音色及表现力,感受乐曲所表现的蒙古族热烈、欢腾的赛马场面,培养幼儿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力。这样,单一的幼儿音乐欣赏活动紧密融入到主题活动之中,做到了点面结合。
每一部欣赏作品都是一个用声音编织起来的艺术品,让我们带着孩子用心去聆听,用情感去体验,努力实现素质教育的艺术教育目标,让音乐成为孩子人生中最大的快乐。
⑻ 在你看来华语乐坛能称得上艺术品的音乐作品有哪些
青花瓷,传奇,断桥残雪,旅行,
羽泉有一首尘埃,当时制作的不太好,但词曲真的很喜欢。还有一个人不得不提,刘珂矣,我觉得每一首歌都值得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