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音乐载体 > 20世纪中国钢琴音乐风格之演进

20世纪中国钢琴音乐风格之演进

发布时间:2021-03-05 19:51:09

① 谈中国近代钢琴音乐的发展史

钢琴传入中国不过百余年,相当于晚浪漫主义时期。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是一个艰难的历程。1949 年前,中国钢琴曲创作数量很少。现代音乐流派非常多,1949 年到1966 年,基本上是浪漫主义的“民歌加和声”的思维模式,1966 年到1978 年,只有由“样板戏”旋律改编而成的钢琴曲才能生存,直到80 年代,中国钢琴创作的风格才真正开始走向多样化。

1.西方的钢琴来到陌生的东方古国
公元1601 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在北京朝见明朝皇帝,在他贡献的礼物中,有一件乐器,中国史书上称为“七十二弦琴”,实际上就是钢琴的前身,古钢琴的一种,根据对它的形状和发音原理的记载,应当是古钢琴中的击弦古钢琴。皇帝想听听,于是命四名太监向与利玛窦同来的西班牙传教士学了一个月的弹奏法,这四名太监可以说是中国最早的古钢琴学生。
到了清代,康熙皇帝不仅是我国历史上少数对西方科技、文化感兴趣的帝王之一,而且还有亲身学习西方音乐的实际行动。1673 年,经人推荐,葡萄牙传教士徐日升应召,担任康熙的音乐教师,教授皇帝西方乐理和古钢琴。皇帝学习的具体情况不得而知,但史料记载,1703 年,也就是师从徐日升的30 年后,他还能在古钢琴上演奏中国古琴曲《普奄咒》,将中国乐曲在西方键盘乐器上再现出来,这表明他相当水平的弹奏技巧。康熙在位的时间是1662—1722 年,相当于欧洲巴洛克音乐靠后的时期。康熙个人爱好西方音乐,但并未颁布御旨广泛推进,普及巴洛克音乐。
有确切记载的钢琴(不是古钢琴的传入),是1842 年(已经是肖邦的时代)中英签了《南京条约》后,英国商人认为中国是个广大市场,一个钢琴商行运来大批钢琴到中国,但是,在当时社会条件下,实际并不存在他们想象的钢琴市场,这批钢琴后来也就下落不明了。
到了19 世纪、20 世纪之交,也就是欧洲浪漫音乐进入末期之时,上海、北京等地出现了教会学校,才开始有民间的钢琴教学活动,但仍然人数较少,影响力也不大。
钢琴真正在中国大地站住脚,取得社会性的地位,是在本世纪初的“学堂乐歌”运动当中实现的。“学堂乐歌”是将某些日本、欧美歌曲的曲调,填上具有反封建思想、要求富国强兵内容歌词的歌曲。这些与传统音乐大有差别的新音调、新的音调,中国固有的乐器难以为它伴奏,于是钢琴、风琴参加进来。这说明一种乐器、一种艺术形式,只有当它符合某种社会性的需要时,才能在这个社会里存活下来。

2.中国人的钢琴演奏才能
新的乐器来了,首先要学会使用它,钢琴教学活动也同时出现了。最初的教会学校已经有了最早的钢琴教学。到了1919 后,北京、上海相继成立了许多音乐社团,其中大都有钢琴教学。与此同时,在一些高等院校内也有了更系统、更正规的钢琴教学,如“北大音乐传习所”、“北京女高师音乐科”、“北京艺专音乐科”等。
1927 年在上海成立了我国第一所高等专业音乐教育机构———上海国立音乐学院,中国的钢琴教育进入了更专业化的高水平时期。
在中国人学习钢琴的早期,很自然地主要由外国人担任教师。但中国优秀学生掌握钢琴技巧的能力却是出乎他们的意料的。例如,在上海“国立音乐学院”任教的萨哈罗夫,原来是彼得堡音乐学院的教授,在欧洲也是一流的演奏家,当著名的中国音乐教育家萧友梅请他留在上海任教时,他曾表示,在中国有什么可教的呢?只是在萧友梅一再挽留下,才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开始了他的授课。当他全身心投入工作后,就立刻喜欢上了聪明的中国青年,直到去世也没有离开中国。我国第一代钢琴家李献敏、李翠贞、丁善德等,都是他的学生。还有意大利人梅百业也教钢琴,著名钢琴家朱工一、傅聪等人就是他的学生。
50 年代,原苏联及东欧一些国家的钢琴家、钢琴教授与中国钢琴界往来频繁,对提高中国的钢琴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
此后中国钢琴水平迅速提高,仅1951—1964 年间,就有13 名我国钢琴家在20 次不同的国际比赛中获奖,其中包括傅聪、顾圣英、刘诗昆、殷承宗、李名强等人。而我国的钢琴教授丁善德、朱工一、周广仁、吴乐懿、李其芳等又都应聘担任过各种国际钢琴比赛的评委。
“WG”过后,特别是80 年代,在中外音乐的广泛交流中,新一代钢琴家成长起来。例如李坚、韦丹文、许裴平、孔祥东等等,都在重大比赛中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同时,在普及方面,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钢琴进入千千万万个普通家庭之中,全国所有大中城市,几乎都卷入到了“钢琴热”之中。

3.中国的钢琴曲
当今,中国人不仅能弹好钢琴,而且还能制造达到相当水平的钢琴。然而,钢琴来到中国的最重要的意义还不限于此,而是由此产生出来的中国的钢琴曲的创作,这段历史已有90 年之久。
20 世纪最初的20 年里,中国钢琴曲的创作可以以赵元任为代表。赵元任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和作曲家,大约1913年,他还在美国康乃尔大学读书时,曾为风琴改变一首乐曲《花八板与湘江浪》。
钢琴是立体、多声的乐器,当我们在钢琴上弹出一条中国曲调时,立刻就遇到一个如何处理多声结合的问题,中国传统音乐思维主要是单声的,欧洲虽然已经有了多声音乐的系统技术体系,但却往往不适合中国的曲调。本世纪初的20 年间,中国作曲家都在探索如何克服这一难题。1915 年赵元任又写了一首《和平进行曲》,这是正式发表的第一首中国钢琴曲。30 年代,对中国钢琴曲创作来说,一件大事是“征求中国风味钢琴曲”的创作比赛。1934 年,游历中国的美籍俄罗斯作曲家、钢琴家齐尔品深深地迷上了中国音乐。为了在世界各地演奏中国音乐,由他发起、出资,上海音专协助,组织了这次比赛。获得这次比赛第一名的作品就是著名中国作曲家、当年上海音专学生贺绿汀的《牧童短笛》。除此之外,他还在30 年代写了《晚会》《怀念》《小曲》。这些钢琴曲都有鲜明的中国风格和精致的笔法,其中《晚会》是经常被演奏的曲目之一。
40 年代,丁善德教授最负盛名。他自幼学习民间音乐,1928 年入上海国立音乐学院学习琵琶,后改学钢琴,师从萨哈罗夫。1935 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同年录制了第一张唱片。后在天津、北京、上海从事教学、演奏活动。1945 年写出了他的第一部钢琴曲《春之旅》组曲。1947 年赴法进入巴黎音乐学院学习,在巴黎写了两部钢琴曲《序曲三首》和《中国民歌主题变奏曲》。此外比较有名的还有瞿维的《花鼓》,江文的《小奏鸣曲》、《钢琴叙事诗“浔阳月夜”》和《第四钢琴奏鸣曲“狂欢日”》。
50 年代及60 年代,丁善德创作了《第一新疆舞曲》、《儿童组曲“快乐的节日”》,陈培勋写了四首以广东民间音乐为主体的钢琴曲:《卖杂货》、《思春》、《旱天雷》和《“双飞蝴蝶”主题变奏曲》,桑桐创作了《内蒙钢琴曲》等等。
70 年代末,杜鸣心改编的舞剧《红色娘子军组曲》、周广仁改编的《台湾同胞我的骨肉兄弟》、储望华改编的《二泉映月》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80 年代,随着WG结束,改编曲一统天下的局面也渐趋完结,中国钢琴曲创作进入一个新时期,最重要特点就是多样化。汪立三1982 年发表《东山魁夷画艺》,还有《他山集》。80 年代是一个多产的时期。

4、中国钢琴作品
解放后,钢琴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在建国初期的十几年里,钢琴作品的创作出现了一个高潮。这一阶段创作的钢琴作品,有这样几个特点,首先是追求鲜明的民族风格和生动的音乐形象,大都具有明朗的意境和蓬勃的生气。其次在和声、复调方面都用得比较大胆。第三,留学生的作品受俄罗斯———苏联乐派的影响,在技巧上比较工整,结构上比较严谨。
70 年代以来,中国音乐创作在艺术风格和技巧上开始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不少作曲家对如何将民间歌曲及传统的或现代的民族器乐进行钢琴化的处理,并取得很大成就。 本论文范文来源于专业提供教育论文发表等服务的中国毕业论文网,如有业务需求请咨询网站客服人员!------分隔线---------------------------- 上一篇:基于声谱图相似度浅析波形音乐检索 下一篇:没有了 最新论文发表 浅谈中国的钢琴音乐 基于声谱图相似度浅析波形音乐检索 浅析我国现代音乐流派的分类方法 探析基于内容的中文音乐自动分类技术 小论音乐课程改革在农村教育中的应用 论文分类 文学、新闻、艺术类论文发表 科技、计算机、工程、建筑类论文发表 法律、社科类论文发表 经济、管理、会计、金融类论文发表 医学类论文发表 教育、教学类论文发表 农业、交通等其它类论文发表 学报类论文发表 代写毕业论文 代写职称论文 代写教育论文 代写医学论文 代写硕士论文 代写论文格式 代写论文范文 代写论文提纲 推荐内容 浅谈中国的钢琴音乐 一、钢琴的构造、原理及发展史 1、钢琴的构造、发音原理 钢琴,是1709 年在意大利的佛...基于声谱图相似度浅析波形音乐检索 l 引言 随着计算机的广泛普及和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数字音乐也得到前所未有的传播四。...浅析我国现代音乐流派的分类方法 在自动流派分类系统中,需要判定一酋歌曲的流派特征。针对这个问题,许多系统将一首歌...探析基于内容的中文音乐自动分类技术 多媒体技术及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大量 音乐 数据可以在网上流通,多媒体数据库中的...小论音乐课程改革在农村教育中的应用 目前,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全国全面实施,这其中也包括音乐课程改革。 有些地方...钢琴传入中国不过百余年,相当于晚浪漫主义时期。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是一个艰难的历程。1949 年前,中国钢琴曲创作数量很少。现代音乐流派非常多,1949 年到1966 年,基本上是浪漫主义的“民歌加和声”的思维模式,1966 年到1978 年,只有由“样板戏”旋律改编而成的钢琴曲才能生存,直到80 年代,中国钢琴创作的风格才真正开始走向多样化。

1.西方的钢琴来到陌生的东方古国
公元1601 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在北京朝见明朝皇帝,在他贡献的礼物中,有一件乐器,中国史书上称为“七十二弦琴”,实际上就是钢琴的前身,古钢琴的一种,根据对它的形状和发音原理的记载,应当是古钢琴中的击弦古钢琴。皇帝想听听,于是命四名太监向与利玛窦同来的西班牙传教士学了一个月的弹奏法,这四名太监可以说是中国最早的古钢琴学生。
到了清代,康熙皇帝不仅是我国历史上少数对西方科技、文化感兴趣的帝王之一,而且还有亲身学习西方音乐的实际行动。1673 年,经人推荐,葡萄牙传教士徐日升应召,担任康熙的音乐教师,教授皇帝西方乐理和古钢琴。皇帝学习的具体情况不得而知,但史料记载,1703 年,也就是师从徐日升的30 年后,他还能在古钢琴上演奏中国古琴曲《普奄咒》,将中国乐曲在西方键盘乐器上再现出来,这表明他相当水平的弹奏技巧。康熙在位的时间是1662—1722 年,相当于欧洲巴洛克音乐靠后的时期。康熙个人爱好西方音乐,但并未颁布御旨广泛推进,普及巴洛克音乐。
有确切记载的钢琴(不是古钢琴的传入),是1842 年(已经是肖邦的时代)中英签了《南京条约》后,英国商人认为中国是个广大市场,一个钢琴商行运来大批钢琴到中国,但是,在当时社会条件下,实际并不存在他们想象的钢琴市场,这批钢琴后来也就下落不明了。
到了19 世纪、20 世纪之交,也就是欧洲浪漫音乐进入末期之时,上海、北京等地出现了教会学校,才开始有民间的钢琴教学活动,但仍然人数较少,影响力也不大。
钢琴真正在中国大地站住脚,取得社会性的地位,是在本世纪初的“学堂乐歌”运动当中实现的。“学堂乐歌”是将某些日本、欧美歌曲的曲调,填上具有反封建思想、要求富国强兵内容歌词的歌曲。这些与传统音乐大有差别的新音调、新的音调,中国固有的乐器难以为它伴奏,于是钢琴、风琴参加进来。这说明一种乐器、一种艺术形式,只有当它符合某种社会性的需要时,才能在这个社会里存活下来。

2.中国人的钢琴演奏才能
新的乐器来了,首先要学会使用它,钢琴教学活动也同时出现了。最初的教会学校已经有了最早的钢琴教学。到了1919 后,北京、上海相继成立了许多音乐社团,其中大都有钢琴教学。与此同时,在一些高等院校内也有了更系统、更正规的钢琴教学,如“北大音乐传习所”、“北京女高师音乐科”、“北京艺专音乐科”等。
1927 年在上海成立了我国第一所高等专业音乐教育机构———上海国立音乐学院,中国的钢琴教育进入了更专业化的高水平时期。
在中国人学习钢琴的早期,很自然地主要由外国人担任教师。但中国优秀学生掌握钢琴技巧的能力却是出乎他们的意料的。例如,在上海“国立音乐学院”任教的萨哈罗夫,原来是彼得堡音乐学院的教授,在欧洲也是一流的演奏家,当著名的中国音乐教育家萧友梅请他留在上海任教时,他曾表示,在中国有什么可教的呢?只是在萧友梅一再挽留下,才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开始了他的授课。当他全身心投入工作后,就立刻喜欢上了聪明的中国青年,直到去世也没有离开中国。我国第一代钢琴家李献敏、李翠贞、丁善德等,都是他的学生。还有意大利人梅百业也教钢琴,著名钢琴家朱工一、傅聪等人就是他的学生。
50 年代,原苏联及东欧一些国家的钢琴家、钢琴教授与中国钢琴界往来频繁,对提高中国的钢琴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
此后中国钢琴水平迅速提高,仅1951—1964 年间,就有13 名我国钢琴家在20 次不同的国际比赛中获奖,其中包括傅聪、顾圣英、刘诗昆、殷承宗、李名强等人。而我国的钢琴教授丁善德、朱工一、周广仁、吴乐懿、李其芳等又都应聘担任过各种国际钢琴比赛的评委。
“WG”过后,特别是80 年代,在中外音乐的广泛交流中,新一代钢琴家成长起来。例如李坚、韦丹文、许裴平、孔祥东等等,都在重大比赛中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同时,在普及方面,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钢琴进入千千万万个普通家庭之中,全国所有大中城市,几乎都卷入到了“钢琴热”之中。

3.中国的钢琴曲
当今,中国人不仅能弹好钢琴,而且还能制造达到相当水平的钢琴。然而,钢琴来到中国的最重要的意义还不限于此,而是由此产生出来的中国的钢琴曲的创作,这段历史已有90 年之久。
20 世纪最初的20 年里,中国钢琴曲的创作可以以赵元任为代表。赵元任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和作曲家,大约1913年,他还在美国康乃尔大学读书时,曾为风琴改变一首乐曲《花八板与湘江浪》。
钢琴是立体、多声的乐器,当我们在钢琴上弹出一条中国曲调时,立刻就遇到一个如何处理多声结合的问题,中国传统音乐思维主要是单声的,欧洲虽然已经有了多声音乐的系统技术体系,但却往往不适合中国的曲调。本世纪初的20 年间,中国作曲家都在探索如何克服这一难题。1915 年赵元任又写了一首《和平进行曲》,这是正式发表的第一首中国钢琴曲。30 年代,对中国钢琴曲创作来说,一件大事是“征求中国风味钢琴曲”的创作比赛。1934 年,游历中国的美籍俄罗斯作曲家、钢琴家齐尔品深深地迷上了中国音乐。为了在世界各地演奏中国音乐,由他发起、出资,上海音专协助,组织了这次比赛。获得这次比赛第一名的作品就是著名中国作曲家、当年上海音专学生贺绿汀的《牧童短笛》。除此之外,他还在30 年代写了《晚会》《怀念》《小曲》。这些钢琴曲都有鲜明的中国风格和精致的笔法,其中《晚会》是经常被演奏的曲目之一。
40 年代,丁善德教授最负盛名。他自幼学习民间音乐,1928 年入上海国立音乐学院学习琵琶,后改学钢琴,师从萨哈罗夫。1935 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同年录制了第一张唱片。后在天津、北京、上海从事教学、演奏活动。1945 年写出了他的第一部钢琴曲《春之旅》组曲。1947 年赴法进入巴黎音乐学院学习,在巴黎写了两部钢琴曲《序曲三首》和《中国民歌主题变奏曲》。此外比较有名的还有瞿维的《花鼓》,江文的《小奏鸣曲》、《钢琴叙事诗“浔阳月夜”》和《第四钢琴奏鸣曲“狂欢日”》。
50 年代及60 年代,丁善德创作了《第一新疆舞曲》、《儿童组曲“快乐的节日”》,陈培勋写了四首以广东民间音乐为主体的钢琴曲:《卖杂货》、《思春》、《旱天雷》和《“双飞蝴蝶”主题变奏曲》,桑桐创作了《内蒙钢琴曲》等等。
70 年代末,杜鸣心改编的舞剧《红色娘子军组曲》、周广仁改编的《台湾同胞我的骨肉兄弟》、储望华改编的《二泉映月》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80 年代,随着WG结束,改编曲一统天下的局面也渐趋完结,中国钢琴曲创作进入一个新时期,最重要特点就是多样化。汪立三1982 年发表《东山魁夷画艺》,还有《他山集》。80 年代是一个多产的时期。

4、中国钢琴作品
解放后,钢琴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在建国初期的十几年里,钢琴作品的创作出现了一个高潮。这一阶段创作的钢琴作品,有这样几个特点,首先是追求鲜明的民族风格和生动的音乐形象,大都具有明朗的意境和蓬勃的生气。其次在和声、复调方面都用得比较大胆。第三,留学生的作品受俄罗斯———苏联乐派的影响,在技巧上比较工整,结构上比较严谨。
70 年代以来,中国音乐创作在艺术风格和技巧上开始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不少作曲家对如何将民间歌曲及传统的或现代的民族器乐进行钢琴化的处理,并取得很大成就。

② 论述20世纪中国传统音乐发展的特点

如果以音乐文化的历史脉络看,我们可以说20世纪是中国传统音乐与现代专业音乐的一个分水岭:1900年以前,中国是传统音乐的一统天下,数千年间传承下来的民间歌曲、戏曲、说唱、歌舞、社火、器乐、文人琴乐、庙堂之乐及词调酬唱,遍布于传统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成为中国民间社会广大民众习以为常的精神伴物。但自世纪之初始,在长达一个世纪的新旧(古今)文化、中西文化、雅俗文化的冲撞、变革、交流、吸收、融合这一历史背景的影响下,中国音乐自身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其结果是教育、创作、表演、学术研究的高度专业化、“学院化”,史家将这种深受西方专业音乐思维模式影响而产生的音乐称之为“新音乐”。“新音乐”只有100年,传统音乐则有5000年或更长的历史。但新音乐的出现却改变了20世纪中国音乐的总格局,由世纪初传统音乐的“一统天下”,变为“三分天下”(新音乐、西方音乐、传统音乐)、“五分天下”(新音乐、西方音乐、传统音乐、流行音乐、20世纪现代音乐),这一格局伴随着20世纪中国社会向现代化推进的全部进程。因此,中国音乐的多元存在已成为一种定局,一种历史的现实。而在这一历史的“转型期”,音乐家们完成了两大历史性任务,或曰建立了两大历史功勋:一是创造出属于20世纪的中国新音乐;二是发动了一场规模巨大、持久不断的传统音乐采集运动,并为后人留下一个有关中国音乐音响资料、乐器、图片、乐书、乐谱的价值巨大的资源库~

③ 20世纪80年代的西方钢琴发展局面同时期的中国钢琴又如何

20世纪80年代以来是中国钢琴音乐发展的多元化时期,此时的中国作曲家们渴望摆脱已有的创作观念和方法的束缚,把音乐创作的新思想、新观念、新技法都运用到钢琴音乐的创作之中,进行着不断的、新的探索.

④ 请问谁知道:中外钢琴音乐发展的阶段(4个阶段)各自特点

钢琴传入中国不过百余年,相当于晚浪漫主义时期。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是版一个艰难的历程。1949 年前,中国钢权琴曲创作数量很少。现代音乐流派非常多,1949 年到1966 年,基本上是浪漫主义的“民歌加和声”的思维模式,1966 年到1978 年,只有由“样板戏”旋律改编而成的钢琴曲才能生存,直到80 年代,中国钢琴创作的风格才真正开始走向多样化。

⑤ 跪求各位大佬告诉我:中外钢琴音乐发展的阶段(4个阶段)各自特点

钢琴乐器在中国的传播
据《元史・列传》中记载,公元1601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在北京拜见明朝皇帝时,进献了一台击弦古钢琴,据清乾隆12年(公元1747年)官修、纪昀校订的《续文献通考》(第110卷)中记载:“明万历28年(公元1600年),西洋人利玛窦来献其音乐。其琴纵三尺,横五尺,藏椟中弦七十二,以金银或链铁为之。弦各有柱,端通于外,鼓其端而自应。”这台古钢琴一进宫就引起了皇帝的兴趣,便命四名太监向与利玛窦同来的西班牙传教士庞迪俄学习弹奏方法。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四名太监学会了一首中文名叫《西琴曲意》的乐曲,并配上赞美之词,令皇帝大悦。这四名太监可以说是中国最早的古钢琴学生,而旁迪俄则是中国最早的外籍古钢琴教师。到了清代,康熙皇帝不仅是我国历史上少数的对西方科技文化感兴趣的皇帝之一,他还聘请了精通音乐的葡萄牙传教士徐日升来宫内为其教授或演奏拨弦古钢琴,还亲身学习过西方音乐理论和古钢琴。据传,他能在古钢琴上弹奏中国古琴曲《普庵咒》,可见具有相当的弹奏技巧甚,至有人还将康熙皇帝学习拨弦古钢琴的情景绘成图画在宫内传阅。清朝中叶,在外国传教士的推广和传播下,使西方钢琴艺术在中国的上层社会中开始流行起来。早期的传教士试图借助钢琴为载体,希望打开中国音乐艺术之门,然而钢琴这件以采用多声音乐思维为原则的键盘乐器与中国传统以线性思维单音体系的音乐审美观念之间存在着难以契合的矛盾,因此,这种传播在当时只能是没有结果的“单相思”。正是这种初始的传播才缘起了中国钢琴教育的实践活动,并在小范围内启蒙了中国钢琴教育的思维理念。随着清朝末年的鸦片战争和维新变法等一系列政治事件,使中国封建思想观念受到了强制改变,推动了当时的教育体制改革,也促使中国钢琴教育真正有了发展契机。钢琴真正在中国取得社会性地位,是在20世纪初的“学堂乐歌”运动中实现的。“学堂乐歌”在中国音乐史上市前所未有的音乐潮流,以学校为中心,影响扩大到整个社会。钢琴作为理想的伴奏乐器,乘着“学堂乐歌”的翅膀,在古老中国的大地上深深的扎下了根。此后,北京、上海相继成立了许多音乐社团,其中大多有钢琴教学。在这基础上,一些高等院校也开设了更系统、更规范的钢琴课教学。如“天津中西女中”、“北京西什库音乐专科学校”、“北京艺专音乐科”等等在这些新式教育机构中都设置了钢琴课程。这些教会学校和新式学校都积极开展了钢琴教学活动,它们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上完全是西方的移植,由此构成了中国钢琴教学的最早经验。这个时期的钢琴教学活动作为一门音乐教育的重要课程获得了重视,并在“学堂乐歌”的音乐教育实践中发挥了作用。这个阶段的钢琴教师主要是由外国传教士担任,而一些国外留学归来的中国人和外籍教师也积极参与了早期的钢琴教学活动,他们把一系列欧美的钢琴基础教程引进了中国,为钢琴乐器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春舞郎朗-DragonSongs



03

中国钢琴音乐的历史
钢琴音乐在欧洲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了,尽管我国长期存在着钢琴艺术现象,但真正的严格意义上的钢琴艺术只不过八十几年。对中国钢琴音乐的研究,最近几年才有所重视,我们回顾中国当代钢琴音乐,会惊喜地发现,钢琴音乐在中国音乐创作中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甚至突破了欧洲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印象主义的创作形式,吸纳了民族音乐的创作技法,采用了民间传统的音乐素材,丰富了钢琴音乐的表现形态。经过近几十年和几代人的思索和探讨,中国钢琴音乐的断代划分已达成一致的共识,按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成熟程度、创作技法、风格气质特点划分,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即:萌芽时期、成熟时期、繁荣时期。当然,这样划分目的是为了便于研究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并不排斥起止时间分歧的争论。(一)萌芽时期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是赵元任,他于1913年根据民间音乐曲调创编了风琴曲《花八板与湘江浪》,并于1914年5月在美国康奈尔大学的风琴弹奏会上公演,预示着我国键盘音乐创作的启蒙。1915年赵元任又创作了钢琴曲《和平进行曲》,这首乐曲是一首风格全面西化的钢琴小品,音乐形象鲜明,富有活力,结构严谨,这种带有模仿欧洲传统技法的痕迹,在早期音乐创作中是很有价值的,同时可以看出,中西文化融合在20世纪初就已经很明显了。随后,萧友梅1923年创作的钢琴曲《新霓裳羽衣舞》是篇幅较大、较专业化的钢琴作品,青主的《大江东去》、黄自的《玫瑰三愿》、萧友梅的《问》、赵元任的《卖布谣》等作品以欧洲作曲技术为指导,创作带有民族音调的旋律,寻找具有民族特色的和声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探讨了中国钢琴音乐的创作、教学、教材等重要问题,他们在中国钢琴音乐研究方面迈出了最初的步伐,为后来的中国钢琴音乐创作提供了宝贵经验。(二)成熟时期中国钢琴音乐在30年代取得了重要的发展。1934年,贺绿汀创作了带有中国风格的钢琴曲《牧童短笛》,标志着中国钢琴音乐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这是一首标题性的再现三步曲式结构,采用欧洲对比复调技术与我国民间支声复调因素相结合的创作手法,描写了中国30年代的农村风光,音调带有浓郁的中国特色,被公认为是中国钢琴音乐成熟时期的起点,对其后中国钢琴音乐和其他多声音乐创作有重要的启迪意义。在这段时期,中国钢琴音乐无论在质量上还是数量上都得到空前发展,作曲家的创作技法也从单纯模仿新古典主义、印象派等技法中去寻求一种适合中国钢琴音乐创作的新技法,代表作品还可见瞿维的《花鼓》、赵志诚的《牧童之乐》、丁善德的《春之旅》、桑桐的《在那遥远的地方》、江定仙的《摇篮曲》、俞便民的《c小调变奏曲》、陆华柏的《浔阳古调》、《农作舞变奏曲》、旅居日本的江文也创作了《十六首断章小品》和《五首素描》等。其中《花鼓》是40年代描写人民新生活的钢琴音乐代表作,乐曲结构严谨,曲调流畅,生活气息浓厚,民间音乐风格鲜明;《在那遥远的地方》是迄今为止见诸资料中我国最早的无调性现代钢琴曲;《十六首断章小品》和《五首素描》曾在威尼斯第四届国际作曲家比赛中获奖,这是我国钢琴音乐作品第一次在国际上获奖。(三)繁荣时期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非常重视音乐教育,也使得钢琴音乐创作有了根植的土地,在毛主席“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音乐方针指导下,用西洋乐器表现中华民族的风格与特点成为广大作曲家和钢琴家探索的方向,一批青年作曲家、演奏家迅速成长起来,老一辈作曲家也表现出巨大的创作热情,他们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十几年里,创作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新作品:如马思聪的《三首舞曲》、江文也的《渔夫舷歌》、陈培勋创作了《卖杂货》和《双飞蝴蝶主题变奏曲》、杜鸣心的《练习曲》、汪立三的《蓝花花》、《小奏鸣曲》,王建中的《云南民歌五首》、《变奏曲》,朱工一的《序曲三首》,廖胜京的《火把节之夜》,黎英海的《民歌小曲五十首》,蒋祖馨的《庙会》,石夫创作的《塔吉克舞曲》等等,这一时期的作曲家在钢琴音乐创作中,大都引用现成的民间曲调,配以简易的织体、多变的节奏型,用对位法、对比法和模仿式复调二声部写作手法改变而成,赋予传统民歌新的艺术生命力,是中国钢琴音乐创作的基本体现。

⑥ 近代钢琴的简述

中国钢琴近代的发展史很复杂,当晚的讲座中只能进行简单的介绍。他介绍说,《牧童短笛》是驰名世界的中国优秀钢琴作品之一。1933年,欧洲著名作曲家、钢琴家亚历山大·齐尔品来我国征集“中国风味的钢琴作品”时,曾举办了“中国钢琴作品比赛”,当时正在上海国立音专求学的贺绿汀以《牧童短笛》应征,荣获头奖。李淇表示,这首曲子写得非常好,一听就知道是中国曲调。它把西洋曲式与中国音调相结合,是我国近代钢琴音乐创作上一个具有创造性的范例。
中国钢琴音乐的风格通过几代作曲家的努力,已经在我国20世纪钢琴音乐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中得到基本确立,但各个时期对中国钢琴音乐风格的认识以及所体现的具体内涵也是各有所异的,却呈现出一种不断发展完善的趋势。以民族化为主线不断追求钢琴音乐的“中国风格”已形成中国钢琴音乐风格演进的主要脉络。由于缺乏真正意义上的“中国风格”的作曲理论体系等诸多的因素,距离我们建市“中国钢琴学派”而挤身于世界钢琴艺术之列的目的尚有一定的差距。因此,探讨20世纪中国风格钢琴音乐的发展历程,追寻中国钢琴音乐民族风格、民族意蕴的形成轨迹,具有重大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

⑦ 中国音乐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是怎样的

起源

中国音乐,文献一般追溯到黄帝时代,据考古发现,中国音乐可追溯至7000多年前,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丰富的音乐文化。中国音乐曾经对中国周边地区的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从孔子传六艺到唐代的胡琴再到近代的西方音乐,中国音乐又在吸收外来音乐要素的过程中不断充实发展。中国素号“礼乐之邦”,古代音乐在人格养成、文化生活和国家礼仪方面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孔子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学习步骤。

发展历程

夏、商时代

根据文献记载,夏商两代为奴隶制社会早期。从古典文献记载来看,这时的乐舞已经渐渐脱离原始氏族乐舞为氏族共有的特点,它们更多地为高等阶级所占有。

西周、东周时代

西周是中国奴隶制的成熟时期,东周奴隶制社会由盛到衰,君主统治因素日趋增长的历史时期。西周时期宫廷首先建立了完备的礼乐制度。

秦、汉时代

秦汉时开始出现"乐府"。它继承了周代对采风制度,搜集、整理改变民间音乐,业绩终了大量乐工在宴享、郊祀、朝贺等场合演奏。这些用作演唱的歌词,被称为乐府诗。乐府,后来又被引申为泛指各种入乐或不入乐的歌词,甚至一些戏曲和器乐也都称之为乐府。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代

由相和歌发展起来的清商乐在北方得到曹魏政权的重视,设置清商署。两晋之交的战乱,使清商乐流入南方,与南方的吴歌、西曲融合。在北魏时,这种南北融合的清商乐又回到北方,从而成为流传全国的重要乐种。

汉代以来,随着丝绸之路的畅通,西域诸国的歌曲以开始传入内地。北凉时吕光将在隋唐燕乐中占有重要位置的龟兹(今新疆库车)乐带到内地。由此可见当时各族人民在音乐上的交流已经十分普及了。

隋、唐时代

隋唐两代,政权统一,特别是唐代,政治稳定,经济兴旺,统治者奉行开放政策,不断吸收他方文化,加上魏晋以来已经孕育着的各族音乐文化融合打基础,终于萌发了以歌舞音乐为主要标志的音乐艺术的全面发展的高峰。

宋、金、元时代

宋、金、元时代音乐文化的发展以市民音乐的勃兴为重要标志,较隋唐音乐得到更为深入的发展。随着都市商品经济的繁荣,适应市民阶层文化生活的游艺场"瓦舍"、"勾栏"应运而生。

在"瓦舍"、"勾栏"中人们可以听到叫声、嘌唱、小唱、唱赚等艺术歌曲的演唱;也可以看到说唱类音乐种类崖词、陶真、鼓子词、诸宫调,以及杂剧、院本的表演;可谓争奇斗艳、百花齐放。

这当中唱赚中的缠令、缠达两种曲式结构对后世戏曲以及器乐的曲式结构有着一定的影响。而鼓子词则影响到后世的说唱音乐鼓词。诸宫调是这一时期成熟起来的大型说唱曲种。其中歌唱占了较重的分量。

明、清时代

由于明清社会已经具有资本主义经济因素的萌芽,市民阶层日益壮大,音乐文化的发展更具有世俗化的特点明代的民间小曲内容丰富,虽然良莠不齐,但其影响之广,已经达到"不问男女","人人习之"的程度。

由此,私人收集编辑,刊刻小曲成风,而且从民歌小曲到唱本,戏文,琴曲均有私人刊本问世。如冯梦龙编辑的《山歌》,朱权编辑的最早的琴曲《神奇秘谱》等。

朱载堉他的《乐律全书》对古代文化的最大贡献是他创建了十二平均律。这是音乐学和音乐物理学的一大革命,也是世界科学史上的一大发明。

近现代音乐

16世纪晚明时期,西洋音乐通过传教士传到中国。在利玛窦进京呈现给万历皇帝的礼品单中,有西琴一张,据考这是一张古钢琴。清初,传教士徐日升教授康熙皇帝西方乐理,并著有《律吕纂要》一书。

五线谱也在这个时候传入中国。乾隆皇帝的时候,在宫中还组建了一支西洋乐队,乐器有小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木管乐器、竖笛、木琴、风琴、古琴,演奏时戴西洋假发。

中共革命音乐

在北伐战争时期,中国的音乐家配合革命,作了大量的革命歌曲,在国民革命军中广为传唱,有的是用国外通俗歌曲旋律直接配以革命歌词。

当代音乐

大陆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后,流行歌曲除革命歌曲之后,又加入翻译成中文的苏联流行歌曲。各地开始建立交响曲团,演奏西方古典音乐,和中国作曲家的新作。东欧的乐团曾多次到中国表演,中国乐团也参加了许多国际表演会。

中国音乐家也尝试用西方的乐器方法写作具有中国风味的音乐,比较成功的有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采纳了越剧的部分旋律。

和第三世界的国家交往也不断增加,为此成立了东方歌舞团,专门学习、演唱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国家各民族的民歌乐曲,在中国广受欢迎,从此发展中国家的音乐开始对中国音乐产生影响。中国民族乐队的配器、合奏方式也基本定型,产生了不少成功的民族器乐交响曲。

中国的民族音乐开始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每年春节,都会到维也纳金色大厅举行中国新年音乐会,并座无虚席。

大陆文革音乐

文化大革命是大陆历史的一个特殊阶段。在这个时期,也出现了一批文革特色的歌曲和戏曲,影响了那个时期整个一代青年。其中,一部分成为了脍炙人口的军歌,在当今解放军中广泛流传,较为著名的有胡宝善演唱的《我爱这蓝色的海洋》。

港台

五六十年代,港台延续了老上海灯红酒绿风格。随着日本经济的起飞,日本现代流行音乐开始对港台产生影响。欧阳菲菲、翁倩玉、邓丽君等港台歌手演唱了大量的日本歌曲。

八十年代,新一代音乐家在港台崛起,眼界更为开阔,把欧美流行形式与中国音乐相结合,开创了港台流行音乐新局面,并对大陆产生重大影响。

在台湾的校园歌曲和邓丽君开创的演唱方式,使中国通俗音乐发展到一个高峰,具有中国音乐独特的风格和魅力,邓丽君在美国开演唱会时,吸引得许多舞台剧务美国人在后台全程欣赏,虽然他们听不懂中文唱词。

(7)20世纪中国钢琴音乐风格之演进扩展阅读

种类

汉族传统音乐

(国乐)

中国民族音乐,简称民族音乐、民乐,又称国乐,即中国传统音乐,也是中国主体民族汉族音乐。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

中国的少数民族音乐有着丰富多样的样式和内容,如藏族音乐、蒙古族音乐等。

藏族音乐

藏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的歌曲旋律优美辽阔、婉转动听。藏族音乐大体上可以分为佛教音乐和民间音乐。佛教音乐中最著名的是喇嘛唱的无词的歌颂曲调。

藏族民歌高亢嘹亮,听起来就有高原蓝天辽阔的气象,曲调悠扬,但也是以五声为主。歌舞形式有“果谐”、“果卓”(锅庄)等。藏族音乐的一些元素被汉族和西方音乐所吸收。

有一些汉族歌曲作者模仿藏族音乐的特点创作了一些诸如《逛新城》、《青藏高原》一类的歌曲。西藏的藏族歌曲也融入了其它音乐的元素。著名的藏族歌手除了才旦卓玛和主要演唱汉语歌曲的韩红外,还有容中尔甲、亚东、琼雪卓玛等大量在藏区知名度很高的歌手。

正规戏剧方面,已经挖掘整理演出了藏族传统歌剧《格萨尔王》。

蒙古族音乐

蒙古族民歌分“长调民歌”和“短调民歌”。 “长调”有许多无意义的谐音字拉长唱腔,有草原空阔的风格。蒙古常用的乐器是马头琴、火不思、四胡、三弦、蒙古筝、蒙古琵琶、胡笳、兴隆笙以及笛子等。蒙古器乐的特点是柔和、安静。

上述最有特色的乐器是马头琴,它是一种拉弦乐器,由于琴柱上一般都雕刻一个马头装饰,所以由此命名。它的音色低沉柔美,音量不大,表现力丰富。除了为民歌与说唱伴奏外,还常用于独奏与合奏;不仅演奏旋律,而且适宜于表现马匹的奔跑与嘶叫。蒙古的器乐曲多半是民歌旋律的器乐化。

傣族音乐

傣族音乐和南亚地区缅甸、泰国的音乐风格类似,曲调婉转柔美,典型的乐器是葫芦丝和象脚鼓,葫芦丝独特的音色一演奏就是傣族的音乐风格。

傣族音乐分为声乐和器乐两种基本形式。它主要包括民歌、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民歌从内容和体裁上分为山歌、叙事歌、悲歌、宗教歌曲等。

纳西古乐

纳西古乐是在云南丽江纳西族老人中间演奏的音乐,据说是从明朝时中原地区传入的,由于当地原来交通不便,和外界交往不多,始终原汁原味地流传下来,现在只有一批老人乐队可以演奏,正在培养接班人,是中国14世纪音乐的活化石,受到音乐界的广泛关注。

侗族音乐

侗族“大歌”是中国唯一采用和声的民歌系统,基本为女声无伴奏合唱,由各声部嗓音的和声配合非常和谐,曾在国际引起轰动,并多次获奖。

维吾尔族音乐

维吾尔族音乐基本是阿拉伯音乐风格,非常注重节奏,用手鼓可以打出多达几十种不同的节奏,乐器主要是都塔尔和热瓦甫,最大的是弹布尔。维吾尔族的古典音乐《十二木卡姆》包罗万象,是许多民间音乐的源头。

塔吉克族音乐

塔吉克族音乐属于阿拉伯音乐风格,和汉族音乐有较大的区别,善于运用半音,旋律婉转多变,如同山鹰高鸣,最典型的是作曲家雷振邦为电影《冰山上的来客》配的歌曲,完全运用了塔吉克民歌的旋律。

朝鲜族音乐

朝鲜族音乐和朝鲜、韩国的音乐基本相同,主要乐器有长鼓和伽倻琴伽倻琴类似中国古代的筝,比现代的筝小,弹法也不一样,是放到盘坐的膝盖上弹。音乐旋律有其独特的风格。

戏曲音乐

中国的戏曲曲艺是在中国很受欢迎也较为普及的艺术之一,广大地区都有自己的地方戏曲。最具代性的是发展于北京的京剧。中国戏曲音乐通常以高调的唱腔为主,并以笛、皮鼓、梆子、锣和京胡等弦乐器伴奏。

其他的戏曲音乐代表有:河北梆子、豫剧、评剧、越剧、粤剧、昆曲、秦腔、黄梅戏、潮剧、高甲戏和傩戏等。全中国共有600多个地方戏剧品种。昆曲被联合国列为世界口头文化遗产保护目录。

摇滚音乐

提到香港的摇滚乐,就不能不提BEYOND。因为中国摇滚乐最初的萌芽就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的香港和台湾。受西方影响,香港在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出现了一些地下摇滚乐队,除了BEYOND乐队,其它真正具备公众影响力的却很少。

中国改革开放之后,西方现代音乐通过各种途径传入中国。音乐青年或多或少的接触到摇滚音乐,并开始组建乐队,进行模仿与创作。

宗教音乐

中国的宗教音乐可分为道教音乐、汉传佛教音乐、藏传佛教音乐以及其它宗教音乐。

⑧ 20世纪的音乐特征

1、旋律上:传统音乐以流畅、起伏自然、有规律进行为基础,20世纪音乐的旋律则常常是不流畅的,出现有棱角的大跳,有时没有句读,有时避开传统音乐中的旋律因素,用其他音响方式代替旋律。

2、节奏、节拍上:节奏是传统音乐的骨架,而且组织严格;而现代音乐则是节奏自由多变,有的用复节奏,无节奏,有的无节拍、无小节线,有的由演奏者自由安排节奏,还有的是“唯节奏”。

3、和声上:传统音乐以和谐为美,以三和弦为基础;而现代音乐则打破了这一概念,以音响感觉为依据,不存在传统音乐的和弦结构与功能进行,频繁使用十一和弦,十三和弦等,采用音团和板块型音群,甚至连和弦的概念也不复存在。

4、调式调性上:传统音乐以大小调为中心,而现代音乐则常常是无调式调性的音乐,有的自创音阶、音列,有的不在旋律范畴中运动,也就失去了调式调性的意义。

5、配器上:传统音乐将各组乐器优化组合,音色强调平衡;而现代音乐则强调个别乐器常用极端音区、噪音,突出打击乐,寻求新的声音色彩和发声器械。

(8)20世纪中国钢琴音乐风格之演进扩展阅读:

2 0 世纪音乐的音乐主要流派大致可分为:

1、印象主义音乐

这类音乐是1 9 世纪末至2 0 世纪初首先在绘画领域兴起的一个艺术流派,其风格源于莫奈的一幅画作《印象:日出》,印象主义画家关注光与色的变化,在平凡题材中表达对生活大自然的热爱。

印象主义音乐是2 0 世纪音乐流派的先行者,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他在文学和绘画领域印象主义潮流的影响下产生,因德彪西交响组曲《春天》的问世而作为一种新音乐风格的称谓被保留下来。音乐大多以自然景物或诗歌绘画为题材,主动表达对客观事物瞬间的印象,具有神秘或飘忽朦胧的意境。

它不以旋律为主,重视和声和配器的色彩作用;突破大小调体系多采用全音音阶和五声音阶;增加和弦结构的可能性:用九和弦、十一和弦、十三和弦代替三和弦和七和弦;减弱和声功能,模糊调性,大量使用变化音,多采用小型体裁。

这一乐派代表人物:德彪西, 法国作曲家,他深受马拉美等象征派作家诗人的影响,在1 8 8 9 年巴黎国际博览会上从爪洼加美兰乐队的演奏中获得新音响的的灵感,同时受到穆索尔斯基独创性音乐的启发;他称颂瓦格纳,但又认为瓦格纳的道路独一无二,不适用于其他人;

于是走出了一条极具个性的音乐创作道路,并成为印象主义音乐的的开山鼻祖,他的代表作品有钢琴作品《版画集》《月光》等、管弦乐作品:《牧神午后》、歌剧作品:《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

2、表现主义音乐

这类音乐是2 0世纪初、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在德奥兴起的艺术流派,他作为印象主义的反义词在德国的绘画和诗歌领域出现,以康定斯基为代表,然后扩展到音乐领域它的产生有一定的社会原因:

当时德国实行专制统治, 社会矛盾突出,动荡不安,从而引发了一些艺术家及其主观的情感表达;他们认为世上全是苦难、丑恶和恐怖因此用夸张畸形的抽象的几何图形来表达内心的主观感受。

主要代表人物:勋伯格,奥地利作曲家,音乐理论家。他和自己的两个学生贝尔格和韦伯恩都是1 2 音音乐的代表作曲家,并成为“新维也纳乐派”,勋伯格的代表作品有《月迷彼埃罗》《一个华沙幸存者》《乐队变奏曲》。

3、新古典主义音乐

又称“新巴洛克时期音乐”,是2 0 世纪2 0 年代流行于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现代音乐派别之一。从美学上看,新古典主义音乐追求的是均衡、稳定、理性的音乐,反对后浪漫主义音乐中膨胀的主观意识,和浓烈的个人情感表达。

反对他律论,支持自律论,提出返回巴赫的主张,采用“音乐就是音乐”的绝对音乐形式,更关注音乐的技术和形式,而不是内容,以音乐形式代替情感表达。具体表现形式上,追求旋律、节奏的均衡对称。

提倡清新规范的曲式结构,反对自由散漫的结构;提倡纯音乐, 复兴浪漫主义之前的体裁形式,反对标题音乐;提倡小型化室内化的乐队编制, 反对庞大的乐队编制。

但是,由于这个流派常把巴赫等作曲家的音乐形式与2 0 世纪新的音乐语言结合在一起,倾向于采用扩张调性、甚至无调性技法,和声复杂,常加带2 0 世纪、新颖、不协和的音响,配器特有的尖锐,新颖、不协和的音响,配器音色多变,因此并没有回到古典主义时期的功能调性系统中,没有真的反映巴洛克时期的音乐本色。

所以人们把这一复古的音乐流派称为“新古典主义音乐”,以区别于古典主义时期。新古典主义乐派的代表人物:斯特拉文斯基;美籍俄罗斯作曲家,代表作曲家《火鸟》、《春之祭》、《普契涅拉》。

4、新民族主义音乐

2 0 世纪新民族主义音乐在讴歌民族内容和本民族人民生活诸方面的深度较1 9 世纪民族主义音乐有所减弱,,作曲家关注的是民间音乐本身的内涵,重视民间音乐特征的新发现。在音乐素材的处理上,新民族主义音乐强调吸收民间固有的特征和旋律按照民间调式, 音阶、节奏进行写作。

在音乐特点的吸收上,这类音乐或多或少的受到一些新作曲技术的影响。这一乐派的代表人物:巴托克;匈牙利作曲家,代表作品有《小宇宙》、《献给孩子们》等体系化钢琴教材。歌剧《蓝胡子公爵的城堡》等。

除以上四种外,2 0 世纪音乐种类中还出现了: 微分音音乐, 噪音音乐,序列音乐,偶然音乐,电子音乐等形式的音乐。而大约从7 0 年代起,2 0 世纪音乐的发展已经向多元化的方向迈进。

没有哪一种风格占据中心位置, 作曲家们把注意力都集中于创造、发现新手法,新音响、新花样,而更多的是利用过去几十年已经累积的新的表现手法结合传统音乐进行创作,浪漫主义的思潮再逐渐缓慢的返回,无调性音乐也在悄悄的退出音乐的潮流。

⑨ 上世纪20至40年代各个年代,中国音乐发展的特征有哪些

1、学习和继承传统音乐的陈述结构
(1)中国传统音乐在旋律、音阶、音色、版节奏等方权面与西方音乐存在区别。

(2)中国传统音乐的陈述方式具有自己的特征,其中还有一些特定的终止方式;中国民族音乐中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

2、中国传统音乐与中国传统文学的结构关系

文学中有对联,音乐中就有上下句;文学中有“起承转合”四句诗体绝句,音乐中就有类似的四句结构小曲;文学中有八句结构的律诗,音乐中就有与之结构原则极为相似的、并大量存在于器乐曲的“六十八板体”(它也是八句,只是其中有一句内部有扩展,不及律诗规整);文学中有章回体,音乐中有套曲体;文学中有使用成语的习惯,音乐中也有集曲等使用现成乐思的习惯……;文学中有“枣核诗”等通过数列形态控制的游戏性诗体,音乐中也就有“金橄榄”等结构形态与之对应。《六十八拍》为琵琶曲。

⑩ 关于“中国钢琴音乐之地域风格”都有什么文献

内容内容提要:中国钢琴作品的创作在一定程度上运用了大量的民间音乐元素,所以就不行避免地凸显出各个民族的地域风格特色。在演奏和教学这些作品时,一定认识和了解这些民族音乐文化的特征,除了从钢琴的基本表现手法(和声、织体、踏板等)来研究以外,还要注重各个民族的生活习惯、历史积淀和音乐文化的审美内涵等。

本文关键词:中国钢琴作品 民族性 地域风格

在中国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孕育着56个民族,历史过去、生长地域、平常生活风俗等各个方面的不一样,使得了在每个地域生活的人民有着诸多地域性特质,这些特质对各地的音乐文化都有着深刻的影响。由于各民族历史过去、文化背景、居住地环境气候、语言发音的音节长短不一样,使得各地音乐在节奏节拍上的表现各有特色,使得了各地区音乐具有豪迈奔放、细腻委婉、质朴含蓄等不一样的个性化(就是非一般大众化的东西。在大众化的基础上增加独特、另类、拥有自己特质的需要,独具一格,别开生面的一种说法。打造一种与众不同的效果。)特征。中国钢琴音乐的创作不行避免地受到了地域性音乐文化的影响。作曲家常常对各地广为传播的民间音乐进行改编处理,加以创作使之成为民族风格突出的钢琴音乐改编曲;或是采用某个民族的音乐特征音响,使之成为具有民族音乐气质的原创钢琴音乐;大概是生长于不一样地域环境或少数民族的作曲家,直接以本身的地域文化与民族情感作为创作的突破(意为打开缺口突破难关)点。不一样的生活地域造就了不一样风格的音乐。毫无疑问,对民族地域风格作品的创作是作曲家非常直接、感性的创作手法。笔者对怎么样表现中国钢琴作品的民族地域风格做了部分研究。

一、民族地域风格的形成

艺术的民族性便是表现民族的本质特征所形成的艺术上的特殊性,其最基本、最重要的内涵在于是否用民族精神去观察(细察事物的现象、动向;考查或调查;清朝官员的名称)客观事物,是否表达了民族精神。中国钢琴音乐的民族化,便是要用钢琴这一外来西洋乐器来表现本民族的音乐文化和音乐内涵,传达本民族的精神、意韵和风格,其实这是一个“舶来——融合—弘扬”的整个过程。

从中国钢琴艺术创作的发展史中,咱们可以看出钢琴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具有时代的风格、民族的风格、地域的风格、体裁形式的风格、艺术家个人的风格、艺术家不一样时期不一样作品的风格等。无论

阅读全文

与20世纪中国钢琴音乐风格之演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爱情围墙歌词 浏览:230
道奇酷威广告背景音乐 浏览:106
比喻轻音乐之美的文字 浏览:542
小号音乐下载 浏览:578
歌曲专辑图下载地址 浏览:867
财神驾到歌曲mp3下载 浏览:734
琴歌指弹海阔天空吉他谱 浏览:355
下载mp4格式的音乐 浏览:352
电脑听音乐用什么 浏览:512
最好酷狗音乐播放器 浏览:502
信乐团队的假如简谱 浏览:243
平安酷狗音乐 浏览:760
佳人轻抚桃花mp3下载 浏览:453
infinite网易云音乐 浏览:844
岁月赵忠祥背景音乐 浏览:980
如何将电脑的歌体添加到苹果音乐 浏览:672
fade钢琴mp3 浏览:86
奔跑吧兄弟宋仲基背景音乐 浏览:806
成都彩虹小学音乐老师 浏览:496
凤凰传奇星光歌曲点评 浏览: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