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我国的民族调式都有哪些
五声调式就是按5度排列出的音阶分别是:15263.因此为12356称作:
宫商角徵羽.
让这5个音分别作主音排出5种音阶:(12356宫商角徵羽)(23561商角徵羽宫)(35612角徵羽宫商)(56123徵羽宫商角)(61235羽宫商角徵)
五声调式有下面几种:
(一)
以宫音为主音的调式称为“宫调式”。
(二)
以商音为主音的调式称为“商调式”。
(三)
以角音为主音的调式称为“角调式”。
(四)
以徴音为主音的调式称为“徴调式”。
(五)
以羽音为主音的调式为“羽调式”。
在五声音阶里,每一个音都可以成为主音,因此在每个调式的前面必须把主音的音高位置标出来,比如:以A做主音的宫调式,称为“A宫调”,F做主音的角调式称为“F角调”,D做主音的羽调式称为“D羽调”。
五个音中的每一个都可以是调式的主音,由此产生了五种调式:
■宫调式:1
2
3
5
6(1)
■商调式:2
3
5
6
1(2)
■角调式:3
5
6
1
2(3)
■徵调式:5
6
1
2
3(5)
■羽调式:6
1
2
3
5(6)
在调式名称的前面再加上调高,就构成了完整的调性名称。例如宫调式,1=C对称为“C宫调”,1=D时称为“D宫调”,1=E时称为“E宫调”……;又如徵调式,5=C时称“C徵调”,5=D时称“D徵调”,5=E时称“E徵调”……;其它调式依此类推。
以五声调式为核心,还有六声调式和七声调式,即由六个音或七个音构成的调式。在这种情况下,原来的五个音称作“正声”(或正音),新加入的音称作“偏声”(或偏音)。偏声分为四种:
变宫:宫音下方的大二度,假如1是宫,变宫为7;如果4是宫,变宫就是3。
清角:角音上方的小二度,假如3是角,清角为4;如果6是角的话,清角就是b7。
变徵:徵音下方的小二度,假如5是徵,变徵为#4。
闰:宫音下方的大二度,如果1是宫,闰就是b7。
五个正音和七个偏音的关系是:
■1
2
3(4)(#4)
5
6
(b7)(7)
宫
商
角
清
变
徵
羽
闰
变
角
徵
宫
这四个偏音加入之后,产生了大量的调式,例如:加清
角和变宫的七声宫调式:■1
2
3
4
5
6
7
1
加变宫的六声羽调式:6
7
1
2
3
5
6
加变宫的六声徵调式:5
6
7
1
2
3
5
加清角和闰的七声徵调式:5
6
b
7
1
2
3#
4
5
加变宫和变徵的七声徵调式:5
6
7
1
2
3#
4
5
㈡ 中国民族调式的中国民族调式
中国古时的音律也分为十二个半音,各律名称分别为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按五度相生法产生。后于明朝始创十二平均律。这十二个名称也就是古人所用的音名,有固定的音高。首律黄钟的音高相当于现在国际通用音律的f 1。
古时的定音器是十二个规定长度的竹管。其中黄钟律管的长度约合现在的25.36厘米。这个长度也是古时的长度单位,叫“夏尺”。(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人民画报》上发表了马王堆出土的十二律管的图片,其最长的那只长度为25.4厘米。)
因宫、商、角、徵、羽没有固定音高,所以各种民族调式音阶都可以有十二种不同的高度。不过现代人不会习惯“黄钟宫”、“大吕宫”之类的语言。因此,在说明音阶高度时采取土洋结合的方式,即“C宫调式”、“D宫调式”……。
宫、商、角、徵、羽的相互音程关系相当于唱名1、2、3、5、6的相互音程关系。用简谱记谱时,也可记成4、5、6、1、2(前三个音是低音,因这里无法加低音点而写成了中音。下同)或5、6、7、2、3。因为它们都符合宫、商、角、徵、羽的相互音程关系。但由于中国民族调式中有着一个“宫音常在”的原则,以及1、2、3、5、6优先出现的习惯(习惯就是规则),所以教科书中只讲了相当于1、2、3、5、6这一种情况,是符合习惯和中国音乐理论规则的。
五声音阶的每一个音都可以作为主音构成五声调式:
宫调式:宫、商、角、徵、羽、宫。
音程关系:大二度、大二度、小三度、大二度、小三度
商调式:商、角、徵、羽、宫、商。
音程关系:大二度、小三度、大二度、小三度、大二度
角调式:角、徵、羽、宫、商、角。
音程关系:小三度、大二度、小三度、大二度、大二度
徵调式:徵、羽、宫、商、角、徵。
音程关系:大二度、小三度、大二度、大二度、小三度
羽调式:羽、宫、商、角、徵、羽。
音程关系:小三度、大二度、大二度、小三度、大二度
在中国民族音乐理论中把宫、商、角、徵、羽叫正音,相当于现在说的基本音级。比正音高半音叫“清”,相当于#(升记号)。比正音低半音叫“变”,相当于b(降记号)。比正音低全音叫“闰”,相当于bb(重降记号)。这些变化音级叫偏音。古时候只集中使用四个偏音,它们是清角、变徵、变宫、闰。如果以1为宫的话,它们分别相当于4、#4、7、b7。
五声音阶加一个偏音则构成六声音阶,加两个偏音则构成七声音阶。七声音阶有下列三种:
清乐音阶:宫、商、角、清角、徵、羽、变宫、宫。
音程关系:大二度、大二度、小二度、大二度、大二度、大二度、小二度
雅乐音阶: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宫。
音程关系:大二度、大二度、大二度、小二度、大二度、大二度、小二度
燕乐音阶:宫、商、角、清角、徵、羽、闰、宫。
音程关系:大二度、大二度、小二度、大二度、大二度、小二度、大二度
在七声音阶中,也只以正音级做为主音。所以,上述每个七声音阶都只分五种调式。即宫调式清乐、商调式清乐……。宫调式雅乐、商调式雅乐……。宫调式燕乐、商调式燕乐……等。
㈢ 中国民歌五声调式是哪五个音构成的调式
宫、商、角、徵、羽。按五度的相生顺序,从宫音开始到羽音,依次为:宫—商—角—徵—羽;如按音高顺序排列,即为:1 2 3 5 6 宫 商 角 徵(zhǐ) 羽。唐代时使用“合、四、乙、尺、工”。
五声调式广泛存在于中国古代和民间音乐中,并且在这个基础上形成了中国民族调式的种种变化和完整的音乐理论体系,因此,尽管在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传统音乐中都可见到五声调式,它还是常被称为“中国调式”或“民族调式”。五声调式不仅需要歌唱家的天赋条件,还离不开长期培养、训练所造就的演唱技术。
(3)中国古代音乐民族调式扩展阅读:
五声调式演奏
自然大调的七个音是一个挨着一个的,每个音之间都是二度音程,中间没有“间隙”;它的指法是由一个三音组与一个四音组通过大指转弯连接起来。
五声调式音阶中,角到徵、羽到宫这两对音之间的音程是三度,就是说在弹奏到这两对音的进行时有距离要“跨越”;它的指法是由一个三音组与一个二音组构成,在跨越角到徵、羽到宫这两个相对较长的音程后连接起来的。
这些特征不仅是五声调式音阶与自然大调、和声小调、旋律小调的区别,而且是将五声调式音阶作为基本练习的重点和难点。
㈣ 中国的五声调式是民族调式,除了中国的以外其他国家全是七声调式吗
外国统称西洋调式 。 中国民族调式:我国的民族调式,以五声音阶为主,用五个汉字分别代表调式的名称。即:宫、商、角、徵、羽。其音程关系分别为:大二度、大二度、小三度、大二度、小三度。如果以宫为主音,按次序排列,即为宫调式音阶。又如以角为主音,按次序排列,即为角调式音阶。依此类推,我国的民族调式可分为五种。(另外,还有两种民族调式为:燕乐和雅乐,所不同的是,两者排列仍然像是自然大调,但前者降低七级,后者则升高四级。我国的民族调式:清乐,与自然大调相同。) 中国民族调式乐曲,通常使用的和弦,如:SUS2、SUS4、SUS2-6…等。 早的“宫商角徵羽”的名称见于距今2600余年的春秋时期,在《管子·地员篇》中,有采用数学运算方法获得“宫、商、角、徵、羽”五个音的科学办法,这就是中国音乐史上著名的“三分损益法”。宫商角徵羽这五音是中国古乐基本音阶,同西方有别。如用西乐的七个音阶对照一下的话,古中乐的“五音”相当于do、re、mi、sol、la少去了半音递升的“fa”和“ti”。当然,古中乐的五音唱名,不可能同西乐的“哆、来、咪、索、拉”叫法一样,唐代时用“合、四、乙、尺、工”;更古则用“宫、商、角(决音)、徵(读zhǐ音)、羽”了。所以,如果我们稍加留意,正宗中国古乐曲,是没有“发(fa)”和“稀(ti)”两个音阶的。比如,现在还时有听到的江南小调《茉莉花》即是古曲之一,它全曲若用唱名哼出,只有“哆、来、咪、索、拉”,全无“发、稀”两音;名古曲,岳飞词的《满江红》亦然。 “五音”:唇、舌、齿、鼻、喉(张炎《词源》) "五声”:宫、商、角、徵、羽(《周礼·春官》) 或认为“五声“指阳平、阴平、上、去、入(王仲闻《李清照集校注》 按:这两种观点其实是一致的。因为古代的五声音阶名和平仄四声是相同的,所谓”宫商为平声,徵为上声,羽为去声,角为入声“(《文镜秘府论》引元兢语) 乐律上的“五声”就是“五音”。在宫、商、角、徵、羽五个音级中,古人通常以宫作为音阶的第一级音,商、角、徵、羽也可作为第一级音。如以宫作为第一级音,则五声音阶为:宫、商、角、徵、羽;如以徵为第一级音,五声音阶则为:徵(低音5)、羽(低音6)、宫、商、角。 音阶的第一级音不同,调式就不同。以宫为音阶起点的是宫调式,意思是以宫作为乐曲旋律中最重要的居于核心地位的主音;以商为音阶起点的是商调,商为主音,其余类推。这样,五声音阶就可以有五种主音不同的调式。同样,七声音阶也可以有七种主音不同的调式。 古乐调分为宫(C)、商(D)、角(E)、变徵(F)、徵(G)、羽(A)、变宫(B)七种。变徵相当于现代西洋乐的F调,声调悲凉。羽声相当于现代西洋乐中的A调,比变徵音高,能表现激愤或高昂的情绪。如《战国策.燕策》:“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瞠目,发尽上指冠
㈤ 中国的民族调式是什么
中国民族调式
中国古时的音律也分为十二个半音,各律名称分别为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按五度相生法产生。后于明朝始创十二平均律。这十二个名称也就是古人所用的音名,有固定的音高。首律黄钟的音高相当于现在国际通用音律的f
1。
古时的定音器是十二个规定长度的竹管。其中黄钟律管的长度约合现在的25.36厘米。这个长度也是古时的长度单位,叫“夏尺”。(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人民画报》上发表了马王堆出土的十二律管的图片,其最长的那只长度为25.4厘米。)
因宫、商、角、徵、羽没有固定音高,所以各种民族调式音阶都可以有十二种不同的高度。不过现代人不会习惯“黄钟宫”、“大吕宫”之类的语言。因此,在说明音阶高度时采取土洋结合的方式,即“C宫调式”、“D宫调式”……。
宫、商、角、徵、羽的相互音程关系相当于唱名1、2、3、5、6的相互音程关系。用简谱记谱时,也可记成4、5、6、1、2(前三个音是低音,因这里无法加低音点而写成了中音。下同)或5、6、7、2、3。因为它们都符合宫、商、角、徵、羽的相互音程关系。所以,中学教科书上说宫、商、角、徵、羽就是1、2、3、5、6是不够严谨的,只能说“相当于”1、2、3、5、6。
五声音阶的每一个音都可以作为主音构成五声调式:
宫调式:宫、商、角、徵、羽、宫。
商调式:商、角、徵、羽、宫、商。
角调式:角、徵、羽、宫、商、角。
徵调式:徵、羽、宫、商、角、徵。
羽调式:羽、宫、商、角、徵、羽。
在中国民族音乐理论中把宫、商、角、徵、羽叫正音,相当于现在说的基本音级。比正音高半音叫“清”,相当于#(升记号)。比正音低半音叫“变”,相当于b(降记号)。比正音低全音叫“闰”,相当于bb(重降记号)。这些变化音级叫偏音。古时候只集中使用四个偏音,它们是清角、变徵、变宫、闰。如果以1为宫的话,它们分别相当于4、b5、7、b7。
五声音阶加一个偏音则构成六声音阶,加两个偏音则构成七声音阶。七声音阶有下列三种:
清乐音阶:宫、商、角、清角、徵、羽、变宫、宫。
雅乐音阶: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宫。
燕乐音阶:宫、商、角、清角、徵、羽、闰、宫。
在七声音阶中,也只以正音级做为主音。所以,上述每个七声音阶都只分五种调式。即宫调式清乐、商调式清乐……。宫调式雅乐、商调式雅乐……。宫调式燕乐、商调式燕乐……等。
就音程关系而论,宫调式清乐音阶与大调音阶是完全相同的。但由于作曲时采用的旋法不同,使调式各音级的稳定属性也有所不同。所以它们还是有区别的。例如,宫调式清乐音阶的稳定音是主音、属音和下属音,而大调音阶的稳定音是主音、属音和三级音(即主三和弦的三个音)。大调式的七级音对主音有极强的倾向,而宫调式清乐的七级音一般不直接进行到主音,而是先进行到属音或二级音后再进行到主音。
㈥ 中国古代音乐“宫调”的五音
宫调,起源于宋代,是元曲中音乐部份的曲调模式。元曲中最常用的有五宫四调,版合称“九宫”或南北九权宫,包括有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五宫)、大石调、双调、商调、越调(四调)。中国传统乐学把音乐实践中音﹑律﹑声﹑调之间的逻辑关系概括起来,用以表明调性范畴的全面情况的基本理论。 音乐实践中所用一定音阶(音)的各个音级(声),各相应于一定的律高标准(律),构成一定的调音体系;某一调音体系中的音阶,又都具体地体现为以某“声”为主的一定调式(调)。审察其间的诸种逻辑联系,包含律高﹑调高﹑调式间各种可变因素在内的综合关系的研究,即是宫调理论。
㈦ 中国古时的音乐是如何定调的
中国古代音乐是五声调式:宫商角徵羽。
在此基础上加以变化……内容就专丰富起来了
五声属调式音阶中,角到徵、羽到宫这两对音之间的音程是三度,就是说在弹奏到这两对音的进行时有距离
五声调式要"跨越";它的指法是由一个三音组与一个二音组构成,在跨越角到徵、羽到宫这两个相对较长的音程后连接起来的。
㈧ 音乐民族调式有几种
以下供参考
五声调式。。。。。。
六声调式
六声音阶是在五声音阶的基础上,在小三度间加入清角(角音上方小二度)或变宫(宫音下方小二度)而成。在六声音阶中,原有的“宫、商、角、徵、羽”五个音叫做正音,后增加的“清角、变宫”叫做偏音,正音和偏音在调式中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六声音阶和五声音阶一样,增加一个音后,仍然可以按照纯五度(或纯四度)的关系排列起来。
五声音阶在增加了一个音变成六声音阶后,其特点是增加了半音音程(清角音与角音之间、变宫音与宫音之间)
七声调式
七声音阶是在五声音阶的基础上,在小三度间加入不同的偏音而成。
1、雅乐音阶
在五声音阶的基础上,加入变徵(徵音下方小二度)和变宫两音而成。
2、清乐音阶
在五声音阶的基础上,加入清角和变宫两音而成。
3、燕乐音阶
在五声音阶的基础上,加入清角和闰(宫音下方大二度)两音而成。
由七声音阶中的音构成的调式,叫做七声调式。七声调式的特点是增加了半音音程和三整音。七声调式中的音同样可以按照五度(或四度)的关系排列起来。
㈨ 实际的音乐作品,大小调旋律与民族调式的区别
调式是调内音与音之间的关系,中国传统的民族调式的典型代表是五声调式,与西洋大小调式在表现形式、精神韵味、民族性格等方面有着迥然不同的艺术秉性,但作为音乐的两大调式体系又具有本质上的内在联系,使得二者能够取长补短,交流融合,相得益彰。
一、形式上西洋大小调式和中国民族调式在乐曲中的不同表现
①音阶结构不同:西洋调式是由七个音构成,民族五声调式是由五个音构成,没有Fa和Si。但在民族五声调式中,Fa和Si这两个音不是绝对不用,而是慎用,经常作为偏音处理,即使出现也只是做装饰音、经过音。
②主音的区别:西洋大调式必须以Do为主音,小调式是必须以La为主音,民族五声调式每个音都可以作为主音出现。
具体来看,中国民族调式相对于西洋调式在音名上更加复杂。同西洋大小调一样,调式名称是根据主音来确定的。
同时,中国的民族调式有三种调式音阶:1.五声音阶
2.六声音阶
3.七声音阶。
最为传统和规范的当是五声音阶,如果以C调为例,中国民族调式在形式上有如下规律:
以宫为主音的五声音阶(1
2
3
5
6
1)
C宫调式,
宫音为C,称C宫调式;以商为主音的五声音阶(2
3
5
6
1
2)
D商调式,
商音为D,称D商调式,宫音为C,但调式名称与它无关;以角为主音的五声音阶(3
5
6
1
2
3)
E角调式,角音为E,称E角调式,宫音为C,但调式名称与它无关;以徵为主音的五声音阶(5
6
1
2
3
5)
G徵调式
徵音为G,称G徵调式,宫音为C,但调式名称与它无关;以羽为主音的五声音阶(6
1
2
3
5
6)
A羽调式
羽音为A,称A羽调式,宫音为C,然而调式名称与它无关。但是,在中国民族调式中,所有的偏音都不能当作主音而构成调式。
......
㈩ 中国古代音调怎么表示
五声调式:宫商角徵羽(基本调式)
六声调式:加清角(4)或者变宫(7)音阶1234561或者1235671
七声调式:雅乐:加变徵(升4)还有变宫(7)音阶123#45671
清乐:加清角和变宫音阶12345671
燕乐:加清角和润(b7)音阶123456b71
所有的调式都是在五声调式的基础上变化的。
古之乐有宫、商、角、徵、羽五音,五音都有相对应之物,“宫为君,商为臣,角为民,徵为事,羽为物”,后人的论述中更把宫、商、角、徵、羽五音与春、夏、秋、冬、中五时,金、木、水、火、土五行都一一对应,并作了精辟的论述。先从宫说起,宋裴骃《史记集解》引东汉大经学家王肃曰:“居中总四方;”唐司马贞《史记索引》说:“居中总四方,宫弦最大,用八十一丝,声重而尊,故为君。”张守节《史记正义》曰:“宫属土,居中央,总四方,君之象也。”关于商,王肃曰:“秋义断。”司马贞曰:“商是金,金为决断,臣事也。弦用七十二丝,次宫,如臣次君也。”关于角,王肃曰:“春物并生,各以区别,民之象也。”司马贞曰:“弦用六十四丝,声居宫羽之中,比君为劣,比物为优,故云清浊中,人之象也。” 张守节《史记正义》曰:“角属木,以其清浊中,民之象。”关于徵,王肃曰:“夏物盛,故事多。”司马贞曰:“徵属夏,夏时生长,万物皆成形体,事亦有体,故配事。弦用五十四丝。” 张守节《史记正义》曰:“征属火,以其征清,事之象也。”关于羽,王肃曰:“冬物聚”,司马贞曰:“羽为水,最清,物之象。”王肃又云:“冬物聚,故为物,弦用四十八丝。”张守节《史记正义》云:“君、臣、民、事、物五者各得其用,不相坏乱,则五音之响无獘败也。”五音之中充分体现了君臣的尊卑之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