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国民族音乐概论是考研科目吗
中国音乐学院研究生民族音乐类《民族音乐概论》,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编著,人民音乐出版社。《音乐词典词条汇辑• 民族音乐学》,人民音乐出版社。《民族音乐学译文集》,董维松、沈洽编,中国文联出版公司。《民族音乐学在中国》,沈洽著。《中国音乐学》九六年第三期。《中国民族音乐大系• 民歌音乐卷》,东方音乐学会编,上海音乐出版社。《中国民歌》,周青青著,人民音乐出版社。《汉族民歌概论》,江明敦著,上海文艺出版社。《中国民族音乐大系• 民族器乐卷》,东方音乐学会编,上海音乐出版社。《民族器乐概论》,高厚永著,江苏人民出版社。《民族器乐》,袁静芳著,人民音乐出版社。《中国民族音乐大系• 戏曲音乐卷》,东方音乐学会编,上海音乐出版社。《中国民族音乐大系• 曲艺音乐卷》,东方音乐学会编,上海音乐出版社。《中国民族音乐大系• 歌舞音乐卷》,东方音乐学会编,上海音乐出版社。《中国民族音乐大系• 宗教音乐卷》,东方音乐学会编,上海音乐出版社。《中国民族音乐大系• 少数民族卷》,东方音乐学会编,上海音乐出版社。《少数民族音乐》,杜亚雄著,中国文联出版公司。《东方音乐》,俞人豪、陈自明著,人民音乐出版社。《全球视野的音乐文化研究》,《中国音乐》编辑部九五增刊。
Ⅱ 1我国传统音乐的五大类分别是什么请说出中国民歌的艺术特点及民歌与其他民歌音乐的关系分别是什么
一共找到这么多,随便抄些,老师不看,她在报复我们
第一题
传统音乐的划分最早见于中国音乐研究所编写的《民族音乐概论》,分为五大类:歌曲、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和器乐,但大多院校在教学中把歌舞音乐并入民歌,于是就变成四大类:民歌、民族器乐、曲艺(即“说唱”)音乐、戏曲音乐。
实际上,“民族音乐”、“传统音乐”和“民间音乐”又是三个不同的概念:“民族音乐”包括传统音乐和新音乐;而“民间音乐”只是传统音乐的一个类别。且我国的民族音乐是非常丰富的,除了民间音乐,还包括宫廷音乐、宗教音乐和文人音乐。
杜亚雄先生则将中国传统音乐分类如下:民间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宫廷音乐;其中民间音乐包括民间歌曲、民间器乐、民间歌舞、戏曲音乐和说唱音乐;文人音乐包括古琴音乐、诗词吟诵调、文人自度曲;宗教音乐包括佛教音乐、道教音乐、基督教音乐、伊期兰教音乐、萨满教及其它宗教音乐;宫廷音乐包括祭祀乐、朝会乐、导迎及巡幸乐、宴乐。
中国民族音乐的特点
首先,从音乐的构成上来说,中国音乐是以五声调式为基础的音乐。所谓五声调式,是由指宫、商、角、徵、羽这五个音组成的调式,类似于现在简谱中的“1、2、3、5、6”。民族音乐中的六声调式和七声调式是在五声调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其次,在音乐的表现形式上,中国音乐注重音乐的横向进行,即旋律的表现性。与中国的书法、绘画等艺术一样,在艺术风格上,中国音乐讲究旋律的韵味处理,强调形散神不散。传统的中国音乐作品在旋律进行上常常以单旋律的方式进行,对和声的运用较少。
民歌即民间歌曲,是劳动人民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而集体创作的一种艺术形式。源于人民生活,又对人民生活起广泛深入的作用。在群众口头的代代相传中,不断得到加工。音乐语言简明洗练,音乐形象鲜明生动,表现手法丰富多样。有多种体裁和形式,主要为劳动号子、山歌、小调、长调和多声部歌曲。我国民歌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在远古的原始社会,常与乐舞结合在一起,如传说中葛天氏之乐的八首歌。现存《诗经》中的国风,是西周到春秋中叶十五个地区的民歌歌词。这以后的《楚辞》、汉乐府、唐曲子,直至明清小曲,或者源于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民歌,或者本身就是民歌。在近现代的革命斗争生活中,人民又创作了许多优秀的新民歌,有的在原有曲调上填上新词,有的在音乐上也有相应的发展。由于我国民族众多,幅员辽阔,各民族各地区的民歌也各具特色,绚丽多彩,又共同成为我国音乐文化发展的基础。各种音乐艺术形式,器乐、歌舞、曲艺、戏曲常从中吸收营养,并转而促使它加工提高。专业音乐创作也常以它为素材,或原曲引用,或摘取片段,或吸取其音调,加以发展创造。
中国民族音乐分为:民间歌曲、民间歌舞音乐、民间器乐、民间说唱音乐和民间戏曲音乐。
分类的话,我想你想知道的应该是民间歌曲的分类。
我国民间歌曲的分类可以从很多角度进行分类,从功能、体裁和题材都有不同的分类方法,而且不同的民族也有各自的方法。
汉族民歌的分类方法可以分为:山歌、号子和小调三大类。
山歌:旋律悠扬,如信天游、花儿等都是山歌
号子:节奏性强,旋律性较弱。在劳动时演唱,有船工号子、搬运号子等等
小调:旋律婉转,如沂蒙山小调,茉莉花等等。
少数民族的民间歌曲分类也有很多:
如蒙古族民歌可以分为:长调和短调
藏族民歌按体裁分类有:酒曲、扎年弹唱、歌舞歌曲、情歌、劳动歌、儿歌、歌、山歌和婚礼歌等
还有很多其他的分类,以上是简单介绍,如果想知道可以再提问。
第二题
康定情歌
康定情歌的民歌体裁是山歌
民歌《康定情歌》「西部歌王」王洛宾於1996年去世後,1997年4月1日,四川《甘孜日报》刊登了郭昌平研究《康定情歌》的文章,认为《康定情歌》非王洛宾所作,而是由他人收集、作曲家江定仙钢琴配曲、歌唱家喻宜萱演唱的。与此同时,还悬赏一万元寻找原作者。由此,中国第一情歌《康定情歌》著作权引发争议。後来经过他不懈努力和研究,最近找到了《康定情歌》最早的收集者--吴文季。
中国的民歌经过千百年来的积累,浩如烟海,按体裁形式,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山歌、小调、劳动号子。山歌比如:康定情歌,牧歌。小调比如:茉莉花,天黑黑。劳动号子比如:川江号子,黄河船夫曲等等。
风格上,小调:委婉流畅、细腻优美。号子:铿锵有力、粗犷豪放。山歌: 高亢嘹亮、自由舒展。
山歌中国民歌的基本体裁之一。流传分布极广,蕴藏也极为丰富。一种看法认为,凡是流传于高原、山区、丘陵地区,人们在各种个体劳动如行路、砍柴、放牧、割草或民间歌会上为了自慰自娱而唱的节奏自由、旋律悠长的民歌,就是通常所说的山歌。另一种看法认为,从体裁特征而言,草原上牧民传唱的牧歌、赞歌、宴歌,江河湖海上渔民唱的渔歌、船歌,南方一些地方婚仪上唱的“哭嫁歌”,也都应归属于山歌。因为它们同样具有在个体劳动中咏唱,歌腔自由舒展,自娱自慰等基本特征。一般来说,这种广义的山歌概念更有助于我们对山歌体裁艺术特色的理解。
中国山歌的流传分布主要集中在内蒙古高原、西北黄土高原、青海高原、新疆高原、西南云贵高原、秦岭大巴山区、大别山区、武夷山区、西藏高原一带。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传播区及其品种有:内蒙古草原的各种“长调”歌曲,晋、陕、内蒙古西部的“信天游”“山曲”“爬山调”,宁、甘、青地区汉、回等族的“花儿”,新疆各民族的“牧歌”,陕南、川北的“姐儿歌”“茅山歌”“背二哥”,大别山区的“慢赶牛”,江浙一带的“吴山歌”,赣、闽、粤交汇区的“客家山歌”、云、贵、川交界地带的“晨歌”(又名“神歌”)、大定山歌、弥渡山歌及各族山歌、各藏族聚居区的“藏族山歌”及广西的各族山歌等。
第三题
音乐素养的重要性主要是体现在素质教育中,现在很多学校特别是中学音乐课有就犹如没有一样,一边在课程中编排音乐课,一边又被文化课占据。
音乐教育与思想道德素质,音乐教育与情意素质 ,音乐教育与智能素质,以及音乐教育与身心健康素质,这些都是音乐素养的重要体现。音乐教育与思想道德素质:学生高尚道德道德品质的形成及人生 观、世界观的确立,需要精心培育和塑造,而音乐教育是塑造的重要手段,能给学生以精神影响与滋养。音乐教育与情意素质:音乐的集中性、精微性、表现性及形象性,要求 学生具备非智力因素的诸要素,从而形成一种坚韧不拔的情意品质,这种品质会赋予他们对学习的高度自觉性 和责任心,使学生会思维、会求知、会生存,对他们以后事业和人生有很大的帮助。音乐教育与智能素质:在 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基础上,提高学生理解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演奏时手指动作越复杂, 越灵活,越娴熟,对大脑神经系统越有联系和得到锻炼,使大脑灵敏、聪慧。同时,训练学生“音乐的耳朵” ,能听懂音乐,感受音乐的美,开阔学生的视野,能获得和追求美好的事物。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 ,更有利于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为培养学生的智能素质打好基础。音乐教育与身心健康素质: 跳健美舞,做健美操,随着起伏的旋律,欢快的节奏,中学生身心都得到愉悦 和锻炼。另外,练习歌唱时,做平缓的胸腹深呼吸运动,能锻炼肺活量,对心、肺都有保健和按摩作用。尤其 是大合唱,优美的歌声,使学生净化心灵,陶冶情操,不仅能培养学生一种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更能 锻炼学生有一个身心健康的体魄。
总之,学生的音乐教育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刻不容缓。现代教育越来越需要生动活泼,生气勃勃,充满创 造性和娱乐性的教育形式。越来越需要将音乐教育引入德、智、体、劳诸育之中,来完成对中学生人格的塑造 。重视音乐教育,是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得到充分、自由全面发展的关键。是实现教育现代化,培养跨世纪 建设人才的关键。因此,音乐教育是中学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需要加强与提高层次。
作为美育手段之一的音乐教育,它对于陶冶情操、品行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起到独特的作用。音乐学科除了教学生学习和掌握基本的歌唱知识和技能外,还有一个教学任务就是音乐欣赏。即审美教育.它包括纯正的审美趣味,正确的审美观点和高尚的审美理想。这种审美教育有赖于美的陶冶,“这种陶冶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无意识的影响作用,具有很强的内化力。”
通过对中外音乐名作的欣赏分析,充实学生的音乐感性认识,丰富音乐知识,开阔音乐视野,提高音乐鉴赏的审美能力,同时为进一步学习音乐史论和其它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美国著名现代音乐家艾伦•科普兰在《怎样欣赏音乐》一书中说:“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音乐,再也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的了,什么也代替不了倾听音乐。”音乐欣赏不同于一般的认识活动,音乐欣赏的基本性质是感性的,因为在这项活动中,欣赏者的首要目的是通过听觉去获得体验而不是借助理性去求得认识。因此,音乐听觉欣赏是一种最直接、最普通的音乐审美活动。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它来获得美的享受。我们打开音响或走进音乐厅的大门,最终的目的都是让自己在轻松的状态下获得对音乐的听觉快感和美的体验。倘若人人都刻意去追寻音乐所隐含的思想感情,作曲家当时创作的心态或是要聆听出旋律、节奏及音色,那么我想可能不会有人再去“听”音乐了。音乐艺术的重要传播方式是声音,声音只为听觉而存在,人们只有通过聆听音乐才能品赏音乐、理解音乐。
正如卡尔•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但正是这样一种看似简单的行为,人的一种感性的体验活动,却需要人们长期的知识、观念、趣味等诸多因素的积累,与其说音乐欣赏是一个听的过程,还不如说是人的综合素养不断提升的过程。
第四题 开设音乐辅修专业的意义
音乐欣赏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影响
(一)通过音乐欣赏课培养学生认识美、发现美的能力
音乐是一门特殊艺术,它既能细腻准确地反映人的情感,又能开启学生智力和大脑思维。音乐教学是全面丰富的,教师不仅要教学生们唱歌,还要讲授基本乐理知识,让他们用音乐的语言去欣赏和学习音乐,并激发其去主动地追求美、感受美。如在欣赏中国交响乐《梁祝》时,要求学生大胆联想,随着乐曲的发展进行合理性思维。随着音乐的发展,学生呈现的“喜、怒、哀、乐”等表情,恰恰反映了其对善恶分辨的理性思维和发现美、追求美的能力。而这些对美的体验与感知,正是通过音乐欣赏,由内心的体验而外露于表情的。
(二)通过音乐欣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大学生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智力保证
欣赏者要在头脑中塑造完整的音乐形象,就必须借助于想象进行再创造,这种再创造完全是由欣赏者主观控制的。如果说作曲家是一度创作,演唱(奏)家是二度创作,那么欣赏者便是三度创作。欣赏者在已有的感知材料上进行重新组合、合理加工,使其在大脑中创造出新的形象。
由于每个人的先天遗传情况不同,所以人的思维能力会具有与生俱来的差异,但无论如何,大脑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要靠后天的学习和训练。如果进行音乐欣赏的训练,不仅能提高人们的乐感,而且会有益于他们的运动控制、记忆能力和思维发展,使脑的功能得到更多的开发。
(三)通过音乐欣赏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品质,达到德育教育作用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有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表现与交流感情和思想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方式,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音乐在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一直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5]向学生展示这些优秀作品的同时正是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等教育的过程,使其内化为学生自身的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他们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的过程。近、现代中国的革命歌曲更是鼓舞了几代人,为祖国的解放、人民的富强,抛头颅、洒热血,献出自己的宝贵生命。通过对这些作品的赏析,完全可以达到音乐的德育教育作用。
(四)扩大了学生的人文知识,加强文化底蕴
古今中外的音乐珍品浩如烟海、绚丽多彩,如果仅仅是靠学生演奏和演唱音乐作品,是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的。而音乐欣赏教学,可以使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并学习人类音乐宝库中的珍品。其次,音乐作为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它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音乐艺术和文学、地理、历史、戏剧、舞蹈、绘画、社会生活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时在欣赏当中,需增加多元的思考和多维的视角,识别各种不同风格以及不同文化传统下的音乐特色,认识不同文化背景和文化形态下的音乐异同,体会东、西方音乐文化的区别。
民族音乐学是音乐学传统学科分类中间的一个。西方大概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把民族音乐学作为音乐学总学科中的一个分类,旨在针对非艺术创作类的,特别是非西方主流的音乐现象的研究。随着时代变化,欧洲中心视角逐渐被学术界抛弃,民族音乐学的名称有了新的涵义,主要是针对民间音乐进行研究的学科。在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研究主要是针对非艺术创作类音乐的研究。由于当时建立学科的时候,我们还出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并没有特别强调,或者是不敢强调民族民间音乐研究与民族音乐学之间的关系。76年后,各学科开始进入正轨时,民族民间音乐研究的提法逐渐淡化,而更多学校以民族音乐学这个名称来定性这类型的研究。进入全球化时代,学术研究同样具有很强的交流使命感。因此,中国的民族音乐学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民族音乐学有了更多的交流活动。
在网上复制的 ,同是天涯沦落人,找到还真不容易
Ⅲ 什么是民间歌曲 中国民族音乐概论
民间音乐指的是一般庶民百姓集体创作的、真实地反映了他们的生活情景、生动地表达了他们的感情愿望的音乐作品。具有创作过程的集体性、传播方式的口头性、音乐曲调的变易性(包括地域性变易、内容光焕发性变易、审美性变易、即兴性及偶然性变易)等特点。
中国民间音乐可以分为如下六个类别:
1. 民间歌曲简称民歌。
是中国各民族人民在长期劳动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集体创造出的、最能直接反映现实、被子人民群众普遍掌握、广泛流传的一种短小的歌唱艺术。按其歌唱场合和艺术特点不定期可分为劳动号子、山歌、小调、长歌。
劳动号子是劳动人民在劳动过程中创造出来并直接配合着劳动的歌唱。主要的搬远号子、工程号子、农呈号子、作坊号子、行船号子、捕鱼号子等。
山歌是劳动人民在山间野外抒发内心感情的一种抒情小曲。各地山歌的名称不一,陕北称信天游,山西叫山曲,内蒙古名之晶爬山调,西北叫花儿,四川叫晨歌,贡族叫飞歌,瑶族叫过册傍,牧区称牧歌,茶区称茶歌等等。
小调是老晨姓在日常生活中歌唱的、流传比较广泛的一种抒情小曲。它多是在城镇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如果说山歌是“山野之曲” 的话,那么,小调就是“里巷之曲”。
长歌是和小调相对而言,泛指一些结构长大的大型民歌体裁。主要有:
(1)风俗性长歌,如《孝歌》、《伴嫁歌》、侗族《大歌》和《拦路歌》等;
(2)长篇史诗歌曲,如:云南彝族(撒尼)的《阿诗玛》、彝族的《梅葛》、畲族的《盘瓠歌》、《麟豹王歌》、苗族的《开天辟地歌》、《说古歌》、傣族的《召树屯》、布依族的《出兵记》、《洪水朝天》、瑶族的《千家洞》、藏族的《格萨尔王传》、仫佬族的《伏羲兄妹》、《八寨越金龙》等。
2. 歌舞音乐
指的是伴随着民间舞蹈的歌唱和器乐演奏。各地的民间舞蹈种类繁多,形式多样。在汉族地区普遍淬的有龙舞、狮舞、秧歌、花灯、花鼓、打莲厢、跑旱船、车灯、太平鼓、竹马灯、高跷等。少数民族的歌舞更是多样,如:蒙古族有安代舞、鄂尔多斯舞,朝鲜族有农乐舞、维吾尔族有乃赛姆、多朗舞,藏族有果谐、弦子、堆谐、囊玛,瑶族有长鼓舞,苗族有芦笙舞,侗族结合;曲调明朗活跃,旋律线条较为朴直,棱角鲜明;节拍规整,节奏明快有力,富有动作性;结构更为匀称,多对称曲式等。
3.说唱音乐
说唱艺术又称曲艺,是说(白)、唱(腔)、表(作)古位一体的艺术。全国现存曲种200多个。大致可分为鼓词类、弹词类、渔鼓类、牌子曲类、琴书类、杂曲类、走唱类、板育类等类曲调析腔变化结构;(3)曲牌联缀结构;(4)板腔变化与曲牌联缀混合的结构。
说唱音乐大致有:与语言紧密结合,富有地方色彩,伴奏乐器简便,叙事与代言相结合等特点
4.戏曲音乐
戏曲是音乐、舞蹈和戏剧三者紧密结合的综合艺术。戏曲音乐作为戏曲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善于以其抒情性功能、叙事性功能和节奏功能来刻画人物形象,渲染戏剧气氛,统一协调舞台节奏。
据统计,中国戏曲剧种有300余个,一般将它们归纳为四大声腔系统和两大声腔类型。 四大声腔系统是:(1)昆腔系统,(2)高腔系统,(3)梆子腔系统,(4)皮黄腔系统。两大声腔类型是:(1)民间歌舞类型,(2)民间说唱类型。此外还有泉腔(下南腔)、莆腔(兴化腔)、潮腔(潮州腔)等。
戏曲音乐包括声乐方面的唱腔和念白、器乐的文武场面伴奏和各种过场音乐等。其中,唱腔是戏曲音乐表达人物思想感情和刻画人物性格的主要手段。唱腔结构体式基本有三种:曲牌联套体、板式变化体,以及二者兼用的综合体。
戏曲音乐具有戏剧性与节奏性、程式性、创腔方式的一曲多变运用等特点。
5.民族器乐
中国传统民族器乐乐种如按其演奏形式进行分类的话,大致可分两大类,即:(1)独奏音乐,包括管乐器独奏、拉弦乐器独奏、弹弦乐器独奏、打击乐器独奏和其他乐器独奏;(2)合奏音乐,包括弦索乐、丝竹乐、鼓吹乐、吹打乐、锣鼓乐。
中国民族器乐具有与声乐紧相关联、与习俗密切结合、注重旋律的横向发挥和乐器之间的音色组合等特点。
6. 综合性乐种
每时的是那些兼具以上五种类型中的两类或两类以上特点的乐种。如:福建南曲,“曲”(散曲)具有民歌抒情特点,“谱”(器乐曲)是没有歌唱的纯器乐演形式,“指”(声乐套曲)是与一定的戏曲故事相联系的,因此可以说是兼具民歌、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器乐等四种类型于一身的综合性乐种。新疆维吾尔族的十二木卡姆,其中既有热烈的民间舞蹈音乐,又有优美流畅的叙事歌曲,还有只用乐器演奏的间奏曲,因此,十二木卡姆是兼具民歌、说唱音乐、歌舞音乐、器乐于一体的综合性乐种。西藏藏族的《囊玛》则兼具民歌、歌舞音乐和器乐的特点。
Ⅳ 汉族的音乐文化特色
民歌的分类有多种方法,其中关于民歌音乐的分类有体裁分类和"色彩区"分类两种方法。
民歌的体裁分类是一种运用的时间比较长,从分类的结果看比较成熟,但又还存在一些继续在讨论的问题的分类方法。它是一种从民歌的艺术样式进行分类的方法,具体来说,在分类中更多地考虑的是歌唱形式、音乐的节奏和结构等"外部"形态的特征。
20世纪60年代,《民族音乐概论》一书将我国民歌分为劳动号子、山歌、小调、长歌(风俗性的和史诗性的)及多声部歌曲4类(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编,人民音乐出版社1964年3月第一版,1983年7月第3次印刷,18-19页)。80年代,音乐学者们考虑到对我国少数民族民歌了解的还不够深入和全面,还不宜将少数民族民歌和汉族民歌作统一的分类。因此,目前我国少数民族民歌的分类角度比较多样,而汉族民歌仍主要沿用体裁分类方法。另外,以往的体裁分类方法在各类的标准上也不够统一,各类别之间有所交*,例如汉族的劳动号子中也有多声部歌曲;劳动号子、山歌、小调是按照艺术样式分类,而长歌是按照音乐结构的篇幅分类。
20世纪80年代中,随着民间歌曲调查工作的广泛与深入,汉族民歌的体裁划分又经历了一个百家争鸣的阶段。例如:江明惇的《汉族民歌概论》一书(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12月)中,使用了三分法(劳动号子、山歌、小调);李映明的论文《民歌分类管见》(《中国音乐》1982年第3期)中,采用七分法(号子、山歌、田歌、小调、灯歌、儿歌、风俗歌);而由文学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编、上海文艺出版社于1980至1985年出版的四卷本《中国民歌》中,关于汉族民歌的体裁划分,就有四川的四分法(劳动歌曲、歌舞歌曲、小曲和风俗歌曲),陕西的五分法(山歌、小调、民间歌舞曲、劳动号子、其他),山东的五分法(劳动号子、秧歌和花鼓、大型民歌套曲、生活小调、儿歌),广西的六分法(山歌、劳动歌、小调、儿歌、舞歌、风俗歌),浙江的六分法(号子、山歌、田歌、小调、灯歌、渔歌)等多种体裁分类方法。
体裁分类结果产生分歧的原因,是由于分类依据的不统一。从上述的不同分类结果中可以看出,这些分类法的依据既有民歌的使用场合(例如民间歌舞曲和小调的分法、渔歌和田歌的分法),也有民歌的篇幅(例如大型民歌套曲),还有民歌的社会功能(例如风俗歌曲)等。
本课采用汉族民歌体裁的三分法,即劳动号子、山歌和小调。分类依据主要是民间歌曲的音乐艺术形式,其中包括民间歌曲的歌唱形式、节奏形式和乐段的曲式结构。采用这样的体裁划分标准的理由是:
第一, 民歌的体裁划分应充分考虑其音乐类型。
第二,在不同的场合,可以使用相同的音乐体裁;在相同的场合,可以使用不同的民歌体裁。场合不等同于音乐类型,场合与音乐类型的使用也不能统一。同样,社会功能与民歌体裁的音乐类型也不能统一。例如,在舞歌中、日常生活中和风俗仪式中,都可以使用小调类型的民歌;山歌既可以在山里唱,在秧田里唱,在平地上行走时唱,在民间歌唱节日中唱,还可以在茶馆里唱。山歌在山里唱,既可以是劳动人民个体消愁解闷的自娱性手段,也可能是出于交际和寻找心上人的需要。山歌在秧田里唱,是为了提高劳动的效率,减轻漫长劳动过程中的单调和乏味;而在茶馆里唱,则成为娱人的表演,成为换取报酬的商业行为。
民歌有三个特点:
第一,和人民的社会生活有着最直接最紧密的联系
民歌的作者是人民群众.是他们在长期的劳动、生活实践中,为了表现自己的生活、抒发自己的感情、表达自己的意志、愿望而创作的。在过去,劳动人民被剥夺了掌握文化的权利,不识字、更不懂谱,但他们却用口口相传的方式编唱着自己的歌曲,以满足生活的需要。如《长工苦》《揽工人儿难》倾吐了遭受欺诈压迫的长工的悲苦情怀;《绣荷包》抒发了少女对情人的思恋和对幸福生活的憧憬;《打夯号子》、《川江船夫号子》等,表现了劳动者在与自然作斗争时的豪迈气概;《花蛤蟆》、《冬丝娘》等,唱出了儿童们游戏时天真无邪的性格。但“有假诗人,无假山歌”(明,冯梦龙)。民歌所表现的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是最真实、最深切的。
第二,民歌是经过广泛的群众性的即兴编作、口头传唱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是无数人智慧的结晶
民歌的创作过程和演唱过程、流传过程是合而为一的.在传唱的过程中即兴创作,在编创的过程中演唱、流传,当然,传统民歌的创作和发展过程是缓慢的、自发的。
第三.音乐形式具有简明朴实、平易近人、生动灵活的特点。
民歌的音乐形式短小精干, 大多以乐段为基本结构单位,单乐段反复而构成分节歌的结构形式在民歌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民歌的音乐材料和表现手法都很经济、洗炼。民歌的音调大多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方色彩,它与方言语音结合紧密,音乐表现很生活化,形式灵活、生动,没有固定的格律.善于变化.对各种不同的内容、唱词、演唱场合与条件有很强的适应能力。
中国民歌的形成
我国的民歌,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和丰厚的艺术遗产,远在原始社会,他就在热人民的集体劳动中产生了。只因没有文字与乐谱,当时的民歌无法完整的资料可考。《诗经》中的《国风》,收录了我国北方一百六十篇民歌,虽仅是文字记载,却足以表明在公元前十一世纪到前六世纪,我国民歌以具有相当完整、成熟的艺术形式。几千年来,民革一直紧密地伴随着人民,表达着他们的思想、意志,记录着他们的历史,哺育着历代文艺家。汉魏六朝的“乐府民歌”。唐宋的“曲子词”元代的“散曲”、“小令”,明清以来的“歌谣”、“小曲”……就是民歌这汪洋大海留存下来的几颗珍珠。他们在中华民族文化的历史上放射着不灭的光辉。近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民革也随之走上了新的历程。这时期产生了大量的新民歌,他们在各个方面都有较大的发展。
在千差万别的自然条件、社会条件、生活方式、劳动方式的影响下,民歌形成了题材形式、风格色彩、表现手段、艺术经验、音调素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它有许多分类的方法。
从题材内容来看,大致可以分为:反映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的:反映生产劳动的;反映爱情、婚姻的;反映日常生活的;逗趣、启智的;歌唱传说故事、人物新闻、景物古迹的等等。
从题材形势来看,大致可分为:号子、山歌、小调、舞歌、风俗仪式歌曲等。近半个世纪产生的新民歌中,又出现了进行曲和颂歌两种新的题材因素。从风格色彩来看,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各民族的民歌都以自己独特的风格特征丰富着祖国音乐文化的宝库。在一些人数多、居住地域广的民族,如汉、藏、蒙、哈萨克、维吾尔、壮等,还可以按照不同的地方特点再行细分。
众所周知,戏曲、曲艺、民族器乐等其他类别的民族民间音乐都是在民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专业音乐创作也离不开民歌的滋养。而它们又以各自的艺术特点和专业技巧丰富着民歌的内容,提炼这民歌的形式,给民歌的发展以积极的影响。
我国各民族、各地区、各时期的民歌有如绚丽的白花遍野盛开,美不胜收。这里介绍的不过是民歌中的沧海一粟。
Ⅳ 考研音乐学专业少数民族音乐研究方向都需要看哪些书(除中西音乐史、曲式、和声)
中国音乐学院研究生
民族音乐类
《民族音乐概论》,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编著,人民音乐出版社。
《音乐词典词条汇辑• 民族音乐学》,人民音乐出版社。
《民族音乐学译文集》,董维松、沈洽编,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民族音乐学在中国》,沈洽著。《中国音乐学》九六年第三期。
《中国民族音乐大系• 民歌音乐卷》,东方音乐学会编,上海音乐出版社。
《中国民歌》,周青青著,人民音乐出版社。
《汉族民歌概论》,江明敦著,上海文艺出版社。
《中国民族音乐大系• 民族器乐卷》,东方音乐学会编,上海音乐出版社。
《民族器乐概论》,高厚永著,江苏人民出版社。
《民族器乐》,袁静芳著,人民音乐出版社。
《中国民族音乐大系• 戏曲音乐卷》,东方音乐学会编,上海音乐出版社。
《中国民族音乐大系• 曲艺音乐卷》,东方音乐学会编,上海音乐出版社。
《中国民族音乐大系• 歌舞音乐卷》,东方音乐学会编,上海音乐出版社。
《中国民族音乐大系• 宗教音乐卷》,东方音乐学会编,上海音乐出版社。
《中国民族音乐大系• 少数民族卷》,东方音乐学会编,上海音乐出版社。
《少数民族音乐》,杜亚雄著,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东方音乐》,俞人豪、陈自明著,人民音乐出版社。
《全球视野的音乐文化研究》,《中国音乐》编辑部九五增刊。
中央音乐学院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史 冯光钰、袁炳昌主编 京华出版社
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 田联韬主编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上海音乐学院
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 田联韬主编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Ⅵ 1、什么是中国传统音乐中国传统音乐由哪些部分组成
“中国传统音乐”是指中国人运用本民族固有方法、采取本民族固有形式创造的、具有本民族固有形态特征的音乐。
中国传统音乐由民间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宫廷音乐组成。
其中民间音乐包括民间歌曲、民间器乐、民间歌舞、戏曲音乐和说唱音乐;文人音乐包括古琴音乐、诗词吟诵调、文人自度曲;
宗教音乐包括佛教音乐、道教音乐、基督教音乐、伊斯兰教音乐、萨满教及其它宗教音乐;宫廷音乐包括祭祀乐、朝会乐、导迎及巡幸乐、宴乐。
(6)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概论扩展阅读:
传统音乐的划分最早见于中国音乐研究所编写的《民族音乐概论》,分为五大类:歌曲、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和器乐,但大多院校在教学中把歌舞音乐并入民歌,于是就变成四大类:民歌、民族器乐、曲艺(即“说唱”)音乐、戏曲音乐。
实际上,“民族音乐”、“传统音乐”和“民间音乐”又是三个不同的概念:“民族音乐”包括传统音乐和新音乐;而“民间音乐”只是传统音乐的一个类别。且我国的民族音乐是非常丰富的,除了民间音乐,还包括宫廷音乐、宗教音乐和文人音乐。
Ⅶ 各民族音乐的特点实质是什么
由调式调性决定
可能这样说你不太明白,这样吧,我给你分析菊花台这首歌,希望你通过一首歌明白我的整个意思。
为什么《菊花台》是中国风,因为他的整首歌里就是以do、re、mi、sol、la这5个音为音阶,这是中国音乐特有的调式,称为“五声调式”《菊花台》属于五声调式中的“宫调式”,“宫调式”中的“徵宫调式加变宫”
这是《菊花台》的简谱http://www.jianpu.cn/Article/200610/6952.html
从中你看到的数字(专业的讲是音名,怕你不懂)只出现了1、2、3、5、6也就是do、re、mi、sol、la
最后出现了一个7(唱名si)我们称为“变宫”因为7只出现了一次,还有7在弱拍上,4/4拍嘛,节奏划分是强-弱-次强-弱,所以判定为中国调式的“变宫”而不是“西洋大小调”的“B”音
由此可见,菊花台是一首中国风的作品,带有典型的中国调式风格,是其他国家所没有的。
也由此可见,要回答你这么一个看上去简单其实很深奥的问题是需要非常专业的知识所能理解的。
再由此可见,一个问题的答案必然牵扯到另一个问题,另一个问题又会牵扯到另另一个问题,反反复复,重出不穷,综合一句话:活到老,学到老。
另外,调式调性虽起主导作用,但乐器也占一定的因素,比如俄罗斯的音乐就带有手风琴这种乐器。中国的你就很了解啦,像笛子、二胡之类的,蒙古音乐那多半会有马头琴啦,法国的有圆号啦等等。
Ⅷ 汉族民歌的体裁和音乐特点
体裁划分依据:社会生活条件、歌唱场合、社会作用以及音乐表现方法和音乐特内征。﹡分类:族民歌划分容为劳动号子、山歌、小调三种。 劳动号子:搬运号子、工程号子、农事号子、作坊号子、船渔号子。
山歌:放牧山歌、田秧山歌、一般山歌[信天游、花儿、山曲、爬山调、 神歌])小调:1.由明清俗曲演变而来的小调(孟姜女调、鲜花调、绣荷包调、剪靛 花调)2. 地方性小调。3. 歌舞性小调(花鼓调、灯调、花灯调、采茶调、秧歌调、跑旱船)
民歌类别:
汉族,由于人口较多,文化发展历史一般也较长,从全国角度来看,是有其特殊地位的。
(8)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概论扩展阅读:
民歌相关:
江淮民歌:
包括淮河流域的苏中、苏北、安徽大部、西面以大别山与江汉民歌区为界。使用江淮方言。民歌以田歌、小调突出、山歌次之。闻名的曲目有《茉莉花》、《杨柳青》、《凤阳花鼓》、《彼根芦柴花》等。
江浙平原民歌:
包括江苏南部、上海、以及浙江大部,乃古代的吴、越之地。使用方言为吴语。民歌以小调为主,闻名的曲目有《紫竹调》、《无锡景》、《茉莉花》、《哭七七》、《对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