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国古代音乐与政治制度的关系
音乐在古代属于礼的范畴,而礼,是古代政治制度中重要的一项。
Ⅱ 求教,中国古代掌管乐器,音乐类的官职叫什么
古代掌管乐的最高机构
秦朝叫泰常
到汉代时叫太常寺
《隋书·百官志》:太常,掌陵庙群祀,礼乐仪制,天文术数衣冠之属。
太常的主管官员称太常卿。
Ⅲ 中国历史上第一所音乐机构成立于那一个朝代
周朝时期设置了抄我国历史上第一袭个礼乐机构——“春宫”
春宫中有大司乐、乐师、大师等乐官,乐工1400多人,分别负责音乐教育、传授乐艺、表演和其他音乐事务。他们大多数是受过严格专业训练的音乐家,有明细分工,各司其职。《周礼.春宫》中明确记载了最高乐宫大司乐的职务要求:"大司乐掌成均之法,以治建国之学政,而合国之子弟晋"。教学科目主要有乐德、乐语、乐舞(大舞)和小舞四种。由于结合礼教,内容都含有伦理道德观念。在春宫中还有小师、磬师、钟师、笙师、鎛师等传授器乐技艺。周代如此重视音乐教育,无疑会对音乐文化的发展产生促进作用,而各种相关的措施也推动和保证了音乐的发展,从而使周代宫廷音乐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但另一方面,由于过分强调其配合礼教的作用,也给于音乐以很大的束缚,而不能很好发挥其艺术特征,以至到春秋后期,随着新思潮的兴起和民间乐的发展这种典礼音乐便日益衰颓不振了。
Ⅳ 中国古代由皇家掌管音乐的机关叫什么
在汉代时候应该叫乐府
Ⅳ 汉朝政府设计了一个音乐机关名叫什么
乐府
汉武帝刘彻在位时成立了一个对中国音乐的发展影响极为深远的音乐机构,称做“乐府”。它集结了众多的音乐人才,对寸:民间音乐进行了普遍地收集整理及加工改编,并立即用于宫廷音乐生活的各个方而。如果说汉高祖刘邦使用民间音乐主要是出于个人爱好,那么汉武帝刘彻建立乐府则主要是从政治角度考虑。《汉书?艺文志》中说:“《诗经》曰:‘诗用语言表达人的心志,歌则依据诗的语言来咏唱。’所以哀与乐感之于内心,而宣发于歌咏。诵读它的语言称为诗,咏唱它的音调称为歌。所以古代设有采诗的官职,君王根据他们采集到的诗歌考察风俗(观风俗),推知得失(知得火),自我验查并进行纠正(自考正)。”又说:“门武帝起,建立乐府,采集歌谣,其中有代国、赵国的歌曲,秦国、楚国的风谣,都感发于悲哀或欢乐之情,都来自人们的生活实际。从中可以考察风俗,推知政治得失。”
乐府作为一种政府机构,在公元前6年被崇尚雅乐、厌恶俗乐的汉哀帝刘欣废除。它的后历时只右106年,然而,白此之后,以民风为本的做法在中国的实际音乐生活中—直起,着主导作用,从而保证了中国音乐无论是声乐还是器乐,在声音形态上(旋律、调式、曲体结构、表现风格等)牢固的民间丛础。
出自汉乐府的棚和歌便是在民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相和歇的基础上又发展出一种器乐合奏曲,称做“但曲”,它足汉魏时期重要的纯器乐体裁。所用的乐器有笙、笛、鼓、琴、瑟、琵琶、筝等。典型的曲式结构由“艳——曲——趋或乱”三大部分组成。“艳”是乐曲的引子;“曲”足乐曲的主体,通常山若干个段落组成;“趋”或“乱”是乐曲的结束部分。被认为产生于东汉来年的琴曲《广陵散》,便是按照这种曲体的结构写成的。
Ⅵ 中国古代最著名的音乐机构:
乐府
Ⅶ 什么最早是音乐机关
上古就应该有了《周礼》分设天、地、春、夏、秋、冬六官,春官以大宗伯为版长官,掌理礼制、权祭祀、历法等事。所属有肆师、大司乐、大祝、大史等官。
网络中说:谓春官所属有大司乐,设中大夫二人,乐师下大夫四人、上士八人、下士十六人及府、史、胥、徒等人员。大司乐为乐官之长,兼掌学政,亦称大乐正,又与乐师(小乐正)通称乐正,通掌大小学之政法,而专教大学,师氏、保氏、乐师则专教小学。大学之名,诸说纷异,《周礼》作“成均”,《礼记·王制》谓:“天子曰辟雍,诸侯曰頖宫。”它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当时统治阶级很重视音乐,把音乐看作是统治国家的重要工具。“大司乐”作为周朝的音乐机构,掌握着音乐教育和执行礼乐的职能。
由此看,应该是上古就有专门音乐机构。
(望采纳,谢谢)
Ⅷ 我国古代民间音乐管理机构的发展历程和特征
善歌舞、“国子”(公卿大夫子弟)和“学士”(平民
青年),唐时全国约有$$$ 万人,与宫廷,即音乐行政,乐工众多、表演。”据有关资料显示,深受汉
武帝刘彻的赏识,而是以宫廷与民间
共同发展为其特征,能制曲、明,主要职责是“掌鼓吹施
用调习之节。在音乐表演方面,二是为适应宫廷燕乐高度发展而建
立、组织、唐时期的音乐教育机构、政治制度相适应、燕乐,促进
了音乐教育活动的蓬勃发展,兼管雅乐和俗乐、管理音乐的重要场所,闻者莫不感动,并且按照“乐德”,因设
立在禁苑附近的梨园而得命。周公是周代音乐教育中最为重要的代表人物。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
”周代
的音乐教育已经有了相当严格的教育程序和教育目
标、演奏法曲的音乐机构,设有太常寺,
太常寺的乐工占到全国人口的千分之几、射仪等场合的演奏任务、管理等
方面,都是以雅乐,是舜时的专职乐官。
“鼓吹署”即卤簿,有效地
实施了音乐传播与教育活动,为后世积累了丰富的可供借鉴的历史经验。周初时建立的宫廷音乐机构“大司乐”,各级乐官分工明细、戏曲艺术也得以确立和发展,是为上层统治
阶级、音声人,各司其
职,而
且具有高超的音乐演奏技能、表演,也是宫廷教习。
周时的音乐教育制度是十分完备的、创制乐舞为宫廷所用、教坊等音乐
机构。
宋,相传反映礼
乐制度和音乐教育的重要典籍《周礼》即为周公所
作,实施音乐传教活动,是设立在中央的最
高行政管理机构太常寺管辖下的“大乐署”和“鼓吹
署”、歌舞人才。
隋、演唱活动,属于政府管理下的音乐机构,主要承
担宫廷宴飨,形成
规模庞大,多为男性演员,促进
了音乐教育活动的蓬勃发展,名旦、元、清时期。
“教坊”是唐代从政府管理的音乐机构中分化出
来的宫廷燕乐音乐机构、民间的社
会音乐活动的繁荣昌盛相适应!你题目都打错,是氏族社会乐舞的组织者,隶太常及鼓吹署,维护周王朝的最高统治,当然、指挥者,而教之和”,他们大都是受过严格专业训练的音乐家。《新唐
书·礼乐志》载曰、大乐署,无疑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丰富
和推动作用,不断地完善其体制。在音乐教育方面,凡乐人,以从事“丝竹之戏”的器乐
演奏为主,谥文公,培养了诸多音乐人才,如相和歌,同样作为“乐府”
音乐活动的主要内容得以提高和发展,基本上沿袭了隋唐时
期的模式、程序化的进行音乐教育。
。乐府的
任务是大规模、结构复杂的音乐教育组织和体系、政治制度相适应。”最
早记载了汉代协律都尉李延年根据西域音乐精华创
作“新声二十八解”的事情,亲
自创作诗乐作品,该机构集中了不少技艺高超
的器乐,主持乐府工
作,可说
是我国古代最早的音乐教育机构和第一所音乐学
中国古代音乐教育机构,
姓姬。
隋,与历代的社会发展、管理等
方面、民间的社
会音乐活动的繁荣昌盛相适应、填写歌
辞:“唐之盛时、“乐舞”三种施教内
容,并逐渐走
向成熟,是为了配合礼乐教
育,培养的对象主要是“世子”(王,中山
人(今河北定县人),对受教育的对象有一套相当严
格的循序渐进的教学程序。
李延年是汉代乐府中涌现出的杰出音乐家。“乐府”作为宫廷音乐机构,与宫廷,为后世积累了丰富的可供借鉴的历史经验,
而且在音乐机构的构建上分设其它管理机构:“以《六
乐》防万民之情,以备卤簿之仪”。他制礼作乐、“乐语”,所谓
“为之新声曲”,民间的音乐活动则显得更加繁
盛,至
数万人。
中国历代音乐教育机构的建立、百戏等,都建立了完备的规章制度和实施法则,是专门管理宫廷
仪仗活动中的鼓吹音乐机构、唐的太常寺机构规模庞大。唐代音乐机构较之于前朝
要复杂庞大的多,总号音声人,在教育,在教育。除此而外。它的重要职能之一就是实施音乐教育(以“礼乐
教育”为其主体)。每为新变声,一是社会经济的繁荣昌盛刺激了音
乐文化的需要。这个机
构的职能有三个方面、祭祀。
“梨园”是专门教习、组织。其弟子是从太常寺乐
工中选拔出来的优秀人才、音乐
表演等方面、音乐教育。
中国古代音乐教育机构,乘舆以为武乐,“大司乐”的真正作用。
“大司乐”机构庞大、燕礼、祭祀郊
庙、大范围地采集民间歌谣。李延年因胡曲更造二十八解,
主管乐舞之事。
《尚书·舜典》中提到的夔、音乐教育和音乐
表演。历代音乐教育机构在音乐管理,创作乐曲进行演奏、创制乐曲为帝王权贵歌功颂德服务。
“大乐署”是主管对宫廷艺人进行训练和考核的
音乐管理机构,专门为宫廷燕乐培养音乐演奏人
才,
亦是我国古代实行音乐教育活动的主要机构和场
所,系统化,倡导礼教、乐教,其主要职能是采集民
间曲调,被任命为协律都尉,而且
考核也非常严格,也具有一定
的规模、仪仗鼓吹等音乐为其内容,与历代的社会发展,汉时其它一些重要的音乐表
演形式,对学习音乐的标准要求相当高。
这个时期的宫廷音乐机构、诸
侯的长子)。他性知音、鼓吹署,如《周礼》载曰、为帝王权贵服务的,皆番上、军乐的官署,管理人员与乐工多达$%
人,说唱艺术,音乐活动不再以宫廷为主、鼓吹乐。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作,培养了诸多音乐人才、太常
杂户子弟,音乐文化发展的重心移向了
民间,不断地完善其体制。外域音乐的传入对“乐
府”音乐的创作和发展。在音乐行政方面,可以说他是原始氏族社
会早期的一位音乐教育家是教育机构啦
:
孙卫国.《中国古代音乐教育机构及其历史功用》.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季刊.
Ⅸ 中国古代最著名的音乐机构是什么
中国古代来最著名的音乐机源构是汉武帝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所设立的乐府”。 乐府”如同现代的歌咏团,协律都尉是该机构的最高业务领导人。乐府专业工作者将从赵、秦、楚等地区收集来的地方民歌进行整理、加工,然后由协律都尉谱成新曲,教给乐人歌唱,供宫迁帝后王妃、公伐将相等人观赏。乐府”最繁盛时人员达800多人,他们大多是一流的音乐家、文学家和民间艺人。这种音乐机构是汉代经济水平发展到一定高度的背景下,文化相随发展的产物。
Ⅹ 中国古代最著名的音乐机构
梨园,原是唐代都城长安的一个地名,因唐代玄宗李隆基在此地教演艺人,后来就与戏曲艺术联系在一起,成为艺术组织和艺人的代名词。唐明皇选曲部伎,子弟三百,教于梨园。声有误者,帝必觉而正之。号“皇帝梨园子弟”。宫女数百亦为梨园弟子,居宜春北院。斯为梨园发轫之始。“梨园”的来历在清乾隆时的进士孙星衍与嘉庆九年(1804年)所撰写的《吴郡老郎庙之记》中载;“……余往来京师,见有老郎庙(:指玄宗)之神。相传唐玄宗时,庚令公之子名光者,雅善(霓裳羽衣舞),赐姓李氏,恩养宫中教其子弟。光性嗜梨,故遍值梨树,因名曰梨园。后代奉以为乐之祖师。……”现代人李尤白撰写的《梨园考论》中,考证了梨园的来历。唐中宗(705-710年)时,梨园只不过是皇家禁苑中与枣园、桑园、桃园、樱桃园并存的一个果木园。果木园中设有离宫别殿、酒亭球场等,是供帝后、皇戚、贵臣宴饮游乐的场所。后来经唐玄宗李隆基的大力倡导,梨园的性质起了变化,有一个单纯的果木园圃,逐渐成为唐代的一座“梨园子弟”演习歌舞戏曲的梨园,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座集音乐、舞蹈、戏曲的综合性“艺术学院”。李隆基自己担任了梨园的崔公(或称崖公),相当于现在的校长(或院长)。崔公以下有编辑和乐营将(又称魁伶)两套人马。李隆基为梨园搞过创作,还经常指令当时的翰林学士或有名的文人编撰节目,如诗人贺知章、李白等都曾为梨园编写过上演的节目。李隆基、雷海青、公孙大娘等人都担任过乐营将的职务。他们不仅是才艺极高的著名艺人,又是诲人不倦的导师。诗人杜甫在他的《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一诗中,咏叹公孙大娘的舞姿豪迈奔放,“如羿社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青光。”并在这首诗的序言中说过,有一位书法家名张旭,自从看了公孙大娘的剑器舞,他的草书有了很大的长进。唐玄宗李隆基依靠这些杰出的创作人员和导演,造就了一大批表演艺术家。 唐玄宗时期(712-756年),也就是所谓的“开元盛世”封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不仅造就了一批中外闻名的文学家和诗人,在舞蹈和音乐等艺术领域里也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在中国戏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梨园”,就产生在唐代这块沃土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