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音乐载体 > 中国流行音乐的历史和趋势

中国流行音乐的历史和趋势

发布时间:2021-03-10 19:14:38

『壹』 求..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史.(我要写在研究性学习里的,越详细越好)

可参考这本书

中国流行音乐简史(1917-1970 )
http://book.jqcq.com/proct/830279.html

孙蕤,本名孙思溥,中国流行音乐史研究者、收藏家,北京现代音乐研修学院特聘研究员。1936年生于辽宁开原,1960年毕业于沈阳药科大学药学系,退休前为大连医科大学药剂学教授。 自幼喜爱中国流行音乐,从少年时代,便开始收集音乐资料

1 中国内地流行音乐发展史
中国内地流行音乐的发展迄今已有60年左右的历史。它产生于本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30年代至40年代是第一个高峰期,80年代是第二个高峰期。本文将以80年代为重点,简单叙述中国内地流行音乐的发展概况。由于中国流行音乐在产生、发展过程中的特殊性,本文也将涉及其他类型的歌曲创作情况。

一、中国现代创作歌曲的发端

中国现代创作歌曲约起始于清末至民国初。清王朝的倒台,民国的创立所经历的旧民主主义革命造成了深刻的社会变化。在此期间,西方资本主义文化逐步东渐,并与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了既相冲突又逐步结合的态势。当时已有直接借用外国歌曲的曲调填词作为军歌及学堂歌曲的现象,如:《中国男儿》(石更填词)、《汉族历史歌》(王引才填词)等。这可说是西方音乐因素为我所用的开始。
中国初期的创作歌曲是自萧友梅、黄自、青主、李叔同、赵元任等人开始的。
萧友梅是卓有成就的音乐教育家,也是最早的歌曲作者之一。《问》、《卿云歌》是他较著名的作品。他的作品虽有浓重的外国音乐的影响,但已开始注意吸收中国传统音乐的因素。
黄自是受过系统的西方训练的作曲家,在歌曲创作上的成就较高,《天伦歌》、《玫瑰三愿》都是有名的抒情歌曲。
此外,赵元任的《卖布谣》、《教我如何不想他》,青主的《大江东去》、《我住长江头》,陈啸空的《湘累》等等作品,都是现代创作歌曲初期涌现的优秀作品。
在这一时期,西方音乐文化通过留学西洋的音乐工作者介绍到我国,音乐教育的推行和普及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个部分影响了民众。同时,以大中城市为中心,新型的都市文化逐渐形成。这些都为中国现代歌曲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在现代创作歌曲的发端期,有两个明显的特征已经出现,即一方面,大量采用或借鉴西方歌曲创作模式,甚至多有完全“西化”的作品;另一方面,中国传统音乐,特别是民间音乐的基质也在创作中显露出来。这种情况大体上规定了日后歌曲创作的方向。

二、中国流行音乐奠基人-黎锦晖

黎锦晖(1891-1967)是中国流行音乐的奠基人。
黎锦晖生于湖南湘潭,自幼学习古琴和弹拨乐器。家乡民间音乐和当地流行的湘剧、花鼓戏、汉剧等戏剧音乐对他影响至深。1927年,他创办了“中华歌舞学校”,后又组建“中华歌舞团”。1929年组织“明月歌舞团”,并到全国各地巡回演出。1931年,“明月歌舞团”并入联华影业公司。1949年后,他在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担任作曲,1967年逝世于上海。
黎锦晖青年时代醉心于新音乐运动,主张新音乐与新文学运动携手共进。基于这种认识,他创作了大量儿童歌剧、歌舞及歌曲。这些作品,不仅在大陆风靡一时,而且波及香港及南洋各地。《麻雀与小孩》、《葡萄仙子》、《神仙妹妹》、《可怜的秋香》、《月明之夜》等歌曲流传极广。这个时期的作品大多以保护儿童创造才能、反对封建教育为主题,文字通俗易懂,音乐语言简练、生动、明快,继承和发展了沈心工及李叔同所倡导的学堂乐歌的传统。同时,他又是运用民间音乐素材的能手。在这些儿童歌曲里,民歌、小调、曲牌等均成为创作的素材。在歌曲创作民族化方面,黎锦晖无疑是一个先行者。
继儿童歌舞之后,黎锦晖转入了流行音乐的创作。《毛毛雨》、《妹妹我爱你》是他早期的流行音乐作品,标志着中国流行歌曲的诞生。
黎锦晖转入流行音乐创作并获得了成功有其相应的社会背景。当时的上海已具备资本主义商业化都市的特征,西方特别是美国流行音乐通过舞厅、电影、广播等媒介流入中国。市民阶层的文化生活中已出现对流行音乐的需求。黎氏的流行音乐便是在此情况下应运而生的。
1928年,黎锦晖率“中华歌舞团”去香港、泰国、印尼、马来亚、新加坡等地巡回演出,《毛毛雨》等流行歌曲即已与他的儿童歌舞一起成为主要节目。1929年,由于经费困难滞留于新加坡无法回国,他遂接受一家书局的订货,短期内编写了一百首流行歌曲寄回上海,由上海文明书局出版了16本歌集。《桃花江》、《特别快车》等歌曲即成于此时,大获成功。
“明月歌舞团”是中国流行乐发展中一个重要团体。中国第一代歌星如周璇、白虹、严华,流行音乐作家如黎锦光、姚敏都在这个团里。聂耳也是从这里走上音乐创作之路的。
1931-1936年间,黎锦晖还为《人间仙子》等十几部电影配乐,其中的大部分插曲是流行歌曲。同时,他也搞舞厅音乐,把民间旋律爵士化。当时的“百代”、“胜利”等唱片公司大量录制出版他的流行歌曲。
黎锦晖的流行音乐创作奠定了中国流行音乐的基本风格,即民间旋律与西洋舞曲节奏相结合。在当时,主要有探戈、狐步等。配器也模仿美国爵士乐的风格。上举《毛毛雨》、《桃花红》、《特别快车》等作品格调不高,有的相当庸俗,迎合了小市民的低级趣味,当时即受到广泛批评。聂耳就曾撰文斥责这些作品。可以说,中国流行音乐起步之初并没有走一条健康之路。除内容平庸外,音乐上的粗制滥造,演唱上的卖弄风情、嗲声嗲气都为其后的发展带来了不好的影响。但他在处理流行音乐中外来形式与民族传统关系上的成功经验是值得后人借鉴的。

三、救亡群众歌曲创作及进步音乐工作者的流行歌曲创作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军国主义侵华事实造成民族危机感的空前高涨。伴随着抗日救亡运动,出现了群众性的救亡歌咏活动。广大进步音乐工作者创作了大批救亡歌曲。从而奠了我国歌曲创作的另一走向。
聂耳是救亡歌曲作家中的佼佼者。在短短两年左右的时间里,他所写的30余首歌曲绝大部分是广为流传的成功之作。《毕业歌》、《新女性》、《开路先锋》、《义勇军进行曲》是他在进行曲方面具有开拓性贡献的作品。《飞花歌》、《塞外村女》等则是民歌风抒情歌曲中很有特点的作品。
在救亡歌咏活动中,还可以举出像《大刀进行曲》(麦新词曲)、《到敌人后方去》(冼星海曲)、《游击队歌》(贺绿汀词曲)等进行曲风格的歌曲。这一时期奠定的进行曲风格的群众歌曲(日后称为队列歌曲)已表现出成熟的中国民族特点,如较少采用和弦分解化的旋律,而是以五声音阶为主;旋律多级进,富于抒情性等等。
与此同时,进步音乐工作者也介入了以电影为主要媒介的流行音乐创作活动。如聂耳的《告别南洋》、《梅娘曲》、《铁蹄下的歌女》,任光和安娥的《渔光曲》、《王老五》,贺绿汀的《四季歌》、《天涯歌女》(田汉光词)、《春天里》(关露、贺绿汀词)、《秋水伊人》及刘雪庵的《何日君再来》(贝林词)等都是为进步电影所作的插曲。
总之,到抗日战争爆发前,中国的歌曲创作除少数艺术歌曲外,大致可分为两支。一支是以黎锦晖为代表的流行音乐,另一支是以聂耳、冼星海等人为代表的群众性歌曲。流行音乐以西方流行音乐形式为蓝本,写作上则有民歌化与西产大小调式化的两种趋向,群众性歌曲以西方进行曲及民歌为蓝本,写作上则有民歌化和进行曲化的两种趋向。至此完成的类型分化奠定了日后群众性歌曲创作的基本态势。

四、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的流行音乐和群众歌曲创作

抗日战争期间,沦陷区的敌伪统治者十分重视流行歌曲的宣传作用。伪满时期,著名歌星李香兰曾成为流行音乐的风云人物。
李香兰本为日本人,生于中国,本名山口淑子。战后回到日本,入政界为日本参议员。她在抗战期间受人利用,演唱了大量流行歌曲,如《满州姑娘》、《戒烟歌》、《支那之夜》、《苏州夜曲》等,均以美化日本军国主义,宣扬“东亚共存”为主旨,在当时产生过恶劣影响,激起了有良知的中国民众的强烈反对。
当时活跃的中国流行音乐作曲家有黎锦光、陈歌辛、姚敏、梁乐音、严工上等人。其中影响最大的为黎锦光和陈歌辛。黎锦光的代表作有《夜来香》、《五月的风》、《疯狂世界》、《采槟榔》等;陈歌辛的代表作有《蔷薇处处开》、《渔家女》、《恋之火》、《高岗上》等等。
在这一时期,中国流行音乐没有太重要的成就和发展。除技术上的某些进步外,整体风格没有超过早期的格局。
总的来看,中国流行音乐从产生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的发展,是在半封建半殖民地条件下进行的。由于特定历史环境的限制,它的发展是不完善的。一方面,它带有浓重的殖民地气息,存在先天不足的软弱;另一方面,由于不发达的社会经济文化,流行歌曲只面向人数不多的小资产阶级及市民阶层。作品题材狭窄,制作技术粗糙。这决定了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必将经历一条曲折的道路。
自抗日战争以来,以延安为中心的进步音乐工作者继续沿着救亡歌咏活动的方向发展创作。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光未然词)、郑律成的《延安颂》(莫耶词)、李劫夫的《歌唱二小放牛郎》,还有《军民大生产》、《南泥湾》以及歌剧《白毛女》、《刘胡兰》等作品的诞生都显示出生气勃勃的发展趋势。进入解放战争时期,又出现了《解放区的天》、《山那边好地方》、《咱们工人有力量》和《胜利进行曲》等优秀歌曲。

五、新中国建国后17年间的创作歌曲

随着全国解放,群众歌曲领域形成了一支阵容强盛的创作队伍。自《歌唱祖国》到《我们走在大路上》,王莘、李劫夫、瞿希贤、傅庚辰等作曲家在进行曲创作中大获成就,李劫夫尤为其中的佼佼者;晨耕、唐诃、生茂、傅林、遇秋、吕远等部队作家在新民歌创作上显示了很强的实力;雷振邦、石夫则在少数民族音乐素材的运用上有独到之功。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长征》组歌、歌剧《洪湖赤卫队》、《江姐》、《红霞》等大型声乐作品中的选曲也在群众中产生了较大影响。总的说来,这一时期的歌曲创作,特别是群众歌曲的创作,呈现着良好的态势。合唱、齐唱、独唱、重唱、表演唱等体裁形式均有佳作。当属我国歌曲创作的又一个繁荣时期。
这一时期仍以进行曲与新民歌创作为主,其中进行曲逐渐偏重于抒情性(如《一代一代往下传》)。新民歌创作则有以民间素材变化发展(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和在民间音乐基础上再创作(如《克拉玛依之歌》)两种趋向。此外,圆舞曲(如《我爱祖国的蓝天》)、说唱歌曲(如《八月十五月儿明》)等方面也有不少佳作。以《毛主席,我们心中的太阳》(乔羽词、沈亚威曲)为代表的颂歌类大型抒情歌曲发展成为独具一格的体裁。各种风格的歌曲在民族化上都有明显的成就。旋律或以中原地区的民间音乐为基础,或以少数民族音乐为素材。配器或用民族乐队,或用管弦乐队,手法比较传统。广播电台是最主要的传播媒介,群众性集体歌咏是最普遍的音乐生活方式。
这一时期的歌曲演唱以民族与美声相结合的唱法为轴心,产生了像贾世骏、马玉涛、王昆、郭兰英、郭颂、胡松华、吕文科等一批深受群众喜爱的歌唱演员。这一时期的优秀歌曲作品多收集在两集《革命歌曲大家唱》中。

完毕~!

『贰』 谈谈对当代流行音乐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的看法

崔健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中国正在孕育着另一个类似,并更具革命性的新音乐浪潮,是时代所趋,也是必需的.
说实在的,每次回国不管是在电视上,广播上,或是在酒吧俱乐部等各种渠道听到的音乐绝大多数是不堪入耳的,连国内的到国外的都算上。
1.
民乐缺乏想法和深度的通俗化:
十二女子乐坊2006
年在曲目上会有什么突破?!会不会还存在?
2.
交响乐缺乏多元开拓性的单一化:
听来听去老是那么几个作曲家的东西,都能倒背如流了;
3.
流行乐缺乏质量和个性的时代落后化:
一群急功近利的经济人,一批滥竽充数的所谓的“歌星”,再加上一帮目光短浅的投资商(不如叫他们投机商)...倒霉的是谁?
--中国音乐;
掏腰包的是谁?--中国老百姓。
这也是愚民的一种方式,文化愚民。
4.
摇滚乐缺乏革命气息的无力化:
一提起中国的摇滚,基本上除了崔健,还是崔健。都三十多个年头儿了,当初的锐气好像早已磨没了。摇滚乐的精神就是要有革命性。
5.
朋克乐缺乏对其他音乐形式和技巧的理解并盲目的追从日本音响化:
说白了,还处在小儿科的状态。
6.
电子音乐缺乏有好耳朵的音乐人:
软件有的是,编程没问题,但最终效果却很难自圆其说。不过电子音乐却是我在国内各类型中最看好的,原因很简单:历史短,语言全球化,制作手段相似化,统一化,和简约化。
7.
先锋乐avant
garde:
还基本上是零的阶段,也是最具刺激,
挑战,
和最具可塑性的一种类型。这一类型可俱上述所有的音乐类型于一身,在无界限的形式下自由发展和探索。难点在于如何理解,怎样审视,艺术质量的把关,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基础:观众群的培养。这条路会是较坎坷的,但又是在时代进程中产生的一种自然和必然的艺术现象。在西方至少也有六,七十年的历史了。
是时候儿了。
完全个人看法,请自由抒发见解。目的是为了中国音乐的现在和未来。
最后补充一句,我所说的是普遍现象,并不代表
国内没有人才,恰恰相反。只不过真正有天赋有思想的人缺的是“用武之地”。

『叁』 流行音乐的内涵及发展历史和趋势

表达创作人的个人性格,自由 简约 对比性 无固定旋律行

『肆』 目前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什么趋势

前言

音乐能让人放松心情,缓解压力,而人在生活中又存在着太多的压力,所以人们都喜欢听音乐,这是人调节生活的一种方式,也是乐趣的所在。

流行音乐也不是一开始就叫“流行音乐”的,就是因为有太多的人喜欢听这类音乐,所以这类音乐就成了“流行音乐”

真正懂音乐的人不是占大部分的,大概真正懂音乐的人是不会去热爱“流行音乐”的吧,他们应该热衷于音乐创作或是热衷于比较专业或含金量较高的音乐。

一、什么是“流行音乐”

一般的流行音乐含金量不太高,而且曲调好听,歌词易懂,创作背景贴近实际生活。所以任何不懂音乐的人听了都喜欢(因为不必“不懂装懂”)只要喜欢怎么听都可以,也不用在意其中所表达的意境以及创作人作曲的意图和心绪。听这类音乐的人喜欢的就是这种感觉。

现在所谓的流行音乐,是指那些结构短小,内容通俗,形式活泼,情感真挚,并被广大群众所喜爱,广泛传唱或欣赏,流行一时甚至流行后世的器乐曲和歌曲。这些乐曲或歌曲植根于大众生活的丰厚土壤之中,因此又有“大众音乐”之称。

流行音乐起源于美国的爵士音乐,20世纪初,美国出现了由多民族文化汇集而成的爵士音乐,这种新兴音乐,以它独特的演奏(演唱)方式刷新了听众的耳目,轰动了全美国。又很快传遍了西欧各国。

在今天流行音乐器乐作品的特点:节奏鲜明,轻松活泼或抒情优美,演奏方式多种多样。音响多变、色彩丰富、织体层次简明,乐队规模不大,现代作品多使用电声乐器。

声乐作品的特点:生活气息浓郁,抒情风趣,音域不宽,手法通俗,曲词顺口,易于传唱,歌词多用生活语言,浅易显,易为听者接受和传唱。歌手多是自成一格的流行歌手,发声方法各有千秋,不受声乐学派的约束,演唱时感情重于声乐技巧,动和自由不羁,自然亲切,易引起听众的共鸣;小乐队的强声伴奏与歌声融为一体,由于流行音乐具备以上特点所以就能和群众融为一体,无论文化水平的高低,都易于接受,更不受束与乐理知识的高低。

流行音乐也就是通俗音乐,流行音乐作为一种以消遣娱乐为主题的大众音乐文化现象,流行音乐的发展和社会发展脉络息息相关,俨然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尤其是90年代以后,随着国家的政策开放,使得流行音乐变化较广,并且与我们的生长背景较为接近,然而流行音乐不仅是艺术,也是娱乐,精神寄托,更是反应百姓生活的写实记录,甚至是大众思想意识形态的指标。

流行音乐与其大众媒介的差异主要是流行音乐有三种特征:

1、 流行音乐乃是一种重复形式:流行音乐的主题内涵不断的重复,而且具有穿透阅听之人意识的能力。

2、 流行音乐多属非叙述性的形式:其强调对接受者,身体,生理与感官能力之刺激。

3、 流行音乐是一种经验上的形式:音乐是属于艺术而非科学的领域,是对某一经验之体验。

二、流行音乐对音乐史的危害

流行音乐是音乐类型中元素杂而乱但含金量较低的一种类型,许多作曲人单纯的把创作过程看似写出美妙旋律那么简单,往往省略了其创作意图和所构建的意境。80%的流行音乐主题围绕“爱情”我们不否认这是一种浪漫主义式音乐,但一切都应该有个度,过多的宣扬爱情,不再是“将浪漫主义进行到底”而是“丑化浪漫艺术”

音乐本事一种社会问题,创作人所想表达内心世界的一种艺术手法,现今大多乐手以“爱情”为音乐主题,这一表现,让人难以不把思想低级和创作人的品行操守联想到一起;也不怎么现在有越来越多的词曲人开始使用一些脏字词来为圣洁的音乐填词,我们只能大声的呼吁“点评娱乐圈,扶正经典艺术”

再谈网络音乐,绝大多数是一些没有音乐素养和乐理知识的人所创作的“好”音乐,对于我们业内人事来说,那可是一点也不靠谱的卖弄自己来亵渎音乐,这样一点没有含金量的音乐炒作只能是短暂效应,一旦传唱的结果,确实危及下一代音乐人。这样的形式会造成懂音乐的人越来越少,音乐赏析能力越来越差。

最后的局面将会是一个僵局,音乐史的最终乐章。

『伍』 中国流行音乐的起始和发展

可参考这本书

中国流行音乐简史(1917-1970 )
http://book.jqcq.com/proct/830279.html

孙蕤,本名孙思溥,中国流行音乐史研究者、收藏家,北京现代音乐研修学院特聘研究员。1936年生于辽宁开原,1960年毕业于沈阳药科大学药学系,退休前为大连医科大学药剂学教授。 自幼喜爱中国流行音乐,从少年时代,便开始收集音乐资料

1 中国内地流行音乐发展史
中国内地流行音乐的发展迄今已有60年左右的历史。它产生于本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30年代至40年代是第一个高峰期,80年代是第二个高峰期。本文将以80年代为重点,简单叙述中国内地流行音乐的发展概况。由于中国流行音乐在产生、发展过程中的特殊性,本文也将涉及其他类型的歌曲创作情况。

一、中国现代创作歌曲的发端

中国现代创作歌曲约起始于清末至民国初。清王朝的倒台,民国的创立所经历的旧民主主义革命造成了深刻的社会变化。在此期间,西方资本主义文化逐步东渐,并与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了既相冲突又逐步结合的态势。当时已有直接借用外国歌曲的曲调填词作为军歌及学堂歌曲的现象,如:《中国男儿》(石更填词)、《汉族历史歌》(王引才填词)等。这可说是西方音乐因素为我所用的开始。
中国初期的创作歌曲是自萧友梅、黄自、青主、李叔同、赵元任等人开始的。
萧友梅是卓有成就的音乐教育家,也是最早的歌曲作者之一。《问》、《卿云歌》是他较著名的作品。他的作品虽有浓重的外国音乐的影响,但已开始注意吸收中国传统音乐的因素。
黄自是受过系统的西方训练的作曲家,在歌曲创作上的成就较高,《天伦歌》、《玫瑰三愿》都是有名的抒情歌曲。
此外,赵元任的《卖布谣》、《教我如何不想他》,青主的《大江东去》、《我住长江头》,陈啸空的《湘累》等等作品,都是现代创作歌曲初期涌现的优秀作品。
在这一时期,西方音乐文化通过留学西洋的音乐工作者介绍到我国,音乐教育的推行和普及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个部分影响了民众。同时,以大中城市为中心,新型的都市文化逐渐形成。这些都为中国现代歌曲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在现代创作歌曲的发端期,有两个明显的特征已经出现,即一方面,大量采用或借鉴西方歌曲创作模式,甚至多有完全“西化”的作品;另一方面,中国传统音乐,特别是民间音乐的基质也在创作中显露出来。这种情况大体上规定了日后歌曲创作的方向。

二、中国流行音乐奠基人-黎锦晖

黎锦晖(1891-1967)是中国流行音乐的奠基人。
黎锦晖生于湖南湘潭,自幼学习古琴和弹拨乐器。家乡民间音乐和当地流行的湘剧、花鼓戏、汉剧等戏剧音乐对他影响至深。1927年,他创办了“中华歌舞学校”,后又组建“中华歌舞团”。1929年组织“明月歌舞团”,并到全国各地巡回演出。1931年,“明月歌舞团”并入联华影业公司。1949年后,他在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担任作曲,1967年逝世于上海。
黎锦晖青年时代醉心于新音乐运动,主张新音乐与新文学运动携手共进。基于这种认识,他创作了大量儿童歌剧、歌舞及歌曲。这些作品,不仅在大陆风靡一时,而且波及香港及南洋各地。《麻雀与小孩》、《葡萄仙子》、《神仙妹妹》、《可怜的秋香》、《月明之夜》等歌曲流传极广。这个时期的作品大多以保护儿童创造才能、反对封建教育为主题,文字通俗易懂,音乐语言简练、生动、明快,继承和发展了沈心工及李叔同所倡导的学堂乐歌的传统。同时,他又是运用民间音乐素材的能手。在这些儿童歌曲里,民歌、小调、曲牌等均成为创作的素材。在歌曲创作民族化方面,黎锦晖无疑是一个先行者。
继儿童歌舞之后,黎锦晖转入了流行音乐的创作。《毛毛雨》、《妹妹我爱你》是他早期的流行音乐作品,标志着中国流行歌曲的诞生。
黎锦晖转入流行音乐创作并获得了成功有其相应的社会背景。当时的上海已具备资本主义商业化都市的特征,西方特别是美国流行音乐通过舞厅、电影、广播等媒介流入中国。市民阶层的文化生活中已出现对流行音乐的需求。黎氏的流行音乐便是在此情况下应运而生的。
1928年,黎锦晖率“中华歌舞团”去香港、泰国、印尼、马来亚、新加坡等地巡回演出,《毛毛雨》等流行歌曲即已与他的儿童歌舞一起成为主要节目。1929年,由于经费困难滞留于新加坡无法回国,他遂接受一家书局的订货,短期内编写了一百首流行歌曲寄回上海,由上海文明书局出版了16本歌集。《桃花江》、《特别快车》等歌曲即成于此时,大获成功。
“明月歌舞团”是中国流行乐发展中一个重要团体。中国第一代歌星如周璇、白虹、严华,流行音乐作家如黎锦光、姚敏都在这个团里。聂耳也是从这里走上音乐创作之路的。
1931-1936年间,黎锦晖还为《人间仙子》等十几部电影配乐,其中的大部分插曲是流行歌曲。同时,他也搞舞厅音乐,把民间旋律爵士化。当时的“百代”、“胜利”等唱片公司大量录制出版他的流行歌曲。
黎锦晖的流行音乐创作奠定了中国流行音乐的基本风格,即民间旋律与西洋舞曲节奏相结合。在当时,主要有探戈、狐步等。配器也模仿美国爵士乐的风格。上举《毛毛雨》、《桃花红》、《特别快车》等作品格调不高,有的相当庸俗,迎合了小市民的低级趣味,当时即受到广泛批评。聂耳就曾撰文斥责这些作品。可以说,中国流行音乐起步之初并没有走一条健康之路。除内容平庸外,音乐上的粗制滥造,演唱上的卖弄风情、嗲声嗲气都为其后的发展带来了不好的影响。但他在处理流行音乐中外来形式与民族传统关系上的成功经验是值得后人借鉴的。

三、救亡群众歌曲创作及进步音乐工作者的流行歌曲创作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军国主义侵华事实造成民族危机感的空前高涨。伴随着抗日救亡运动,出现了群众性的救亡歌咏活动。广大进步音乐工作者创作了大批救亡歌曲。从而奠了我国歌曲创作的另一走向。
聂耳是救亡歌曲作家中的佼佼者。在短短两年左右的时间里,他所写的30余首歌曲绝大部分是广为流传的成功之作。《毕业歌》、《新女性》、《开路先锋》、《义勇军进行曲》是他在进行曲方面具有开拓性贡献的作品。《飞花歌》、《塞外村女》等则是民歌风抒情歌曲中很有特点的作品。
在救亡歌咏活动中,还可以举出像《大刀进行曲》(麦新词曲)、《到敌人后方去》(冼星海曲)、《游击队歌》(贺绿汀词曲)等进行曲风格的歌曲。这一时期奠定的进行曲风格的群众歌曲(日后称为队列歌曲)已表现出成熟的中国民族特点,如较少采用和弦分解化的旋律,而是以五声音阶为主;旋律多级进,富于抒情性等等。
与此同时,进步音乐工作者也介入了以电影为主要媒介的流行音乐创作活动。如聂耳的《告别南洋》、《梅娘曲》、《铁蹄下的歌女》,任光和安娥的《渔光曲》、《王老五》,贺绿汀的《四季歌》、《天涯歌女》(田汉光词)、《春天里》(关露、贺绿汀词)、《秋水伊人》及刘雪庵的《何日君再来》(贝林词)等都是为进步电影所作的插曲。
总之,到抗日战争爆发前,中国的歌曲创作除少数艺术歌曲外,大致可分为两支。一支是以黎锦晖为代表的流行音乐,另一支是以聂耳、冼星海等人为代表的群众性歌曲。流行音乐以西方流行音乐形式为蓝本,写作上则有民歌化与西产大小调式化的两种趋向,群众性歌曲以西方进行曲及民歌为蓝本,写作上则有民歌化和进行曲化的两种趋向。至此完成的类型分化奠定了日后群众性歌曲创作的基本态势。

四、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的流行音乐和群众歌曲创作

抗日战争期间,沦陷区的敌伪统治者十分重视流行歌曲的宣传作用。伪满时期,著名歌星李香兰曾成为流行音乐的风云人物。
李香兰本为日本人,生于中国,本名山口淑子。战后回到日本,入政界为日本参议员。她在抗战期间受人利用,演唱了大量流行歌曲,如《满州姑娘》、《戒烟歌》、《支那之夜》、《苏州夜曲》等,均以美化日本军国主义,宣扬“东亚共存”为主旨,在当时产生过恶劣影响,激起了有良知的中国民众的强烈反对。
当时活跃的中国流行音乐作曲家有黎锦光、陈歌辛、姚敏、梁乐音、严工上等人。其中影响最大的为黎锦光和陈歌辛。黎锦光的代表作有《夜来香》、《五月的风》、《疯狂世界》、《采槟榔》等;陈歌辛的代表作有《蔷薇处处开》、《渔家女》、《恋之火》、《高岗上》等等。
在这一时期,中国流行音乐没有太重要的成就和发展。除技术上的某些进步外,整体风格没有超过早期的格局。
总的来看,中国流行音乐从产生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的发展,是在半封建半殖民地条件下进行的。由于特定历史环境的限制,它的发展是不完善的。一方面,它带有浓重的殖民地气息,存在先天不足的软弱;另一方面,由于不发达的社会经济文化,流行歌曲只面向人数不多的小资产阶级及市民阶层。作品题材狭窄,制作技术粗糙。这决定了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必将经历一条曲折的道路。
自抗日战争以来,以延安为中心的进步音乐工作者继续沿着救亡歌咏活动的方向发展创作。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光未然词)、郑律成的《延安颂》(莫耶词)、李劫夫的《歌唱二小放牛郎》,还有《军民大生产》、《南泥湾》以及歌剧《白毛女》、《刘胡兰》等作品的诞生都显示出生气勃勃的发展趋势。进入解放战争时期,又出现了《解放区的天》、《山那边好地方》、《咱们工人有力量》和《胜利进行曲》等优秀歌曲。

五、新中国建国后17年间的创作歌曲

随着全国解放,群众歌曲领域形成了一支阵容强盛的创作队伍。自《歌唱祖国》到《我们走在大路上》,王莘、李劫夫、瞿希贤、傅庚辰等作曲家在进行曲创作中大获成就,李劫夫尤为其中的佼佼者;晨耕、唐诃、生茂、傅林、遇秋、吕远等部队作家在新民歌创作上显示了很强的实力;雷振邦、石夫则在少数民族音乐素材的运用上有独到之功。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长征》组歌、歌剧《洪湖赤卫队》、《江姐》、《红霞》等大型声乐作品中的选曲也在群众中产生了较大影响。总的说来,这一时期的歌曲创作,特别是群众歌曲的创作,呈现着良好的态势。合唱、齐唱、独唱、重唱、表演唱等体裁形式均有佳作。当属我国歌曲创作的又一个繁荣时期。
这一时期仍以进行曲与新民歌创作为主,其中进行曲逐渐偏重于抒情性(如《一代一代往下传》)。新民歌创作则有以民间素材变化发展(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和在民间音乐基础上再创作(如《克拉玛依之歌》)两种趋向。此外,圆舞曲(如《我爱祖国的蓝天》)、说唱歌曲(如《八月十五月儿明》)等方面也有不少佳作。以《毛主席,我们心中的太阳》(乔羽词、沈亚威曲)为代表的颂歌类大型抒情歌曲发展成为独具一格的体裁。各种风格的歌曲在民族化上都有明显的成就。旋律或以中原地区的民间音乐为基础,或以少数民族音乐为素材。配器或用民族乐队,或用管弦乐队,手法比较传统。广播电台是最主要的传播媒介,群众性集体歌咏是最普遍的音乐生活方式。
这一时期的歌曲演唱以民族与美声相结合的唱法为轴心,产生了像贾世骏、马玉涛、王昆、郭兰英、郭颂、胡松华、吕文科等一批深受群众喜爱的歌唱演员。这一时期的优秀歌曲作品多收集在两集《革命歌曲大家唱》中。

完毕~!

『陆』 现代流行音乐的发展趋势

当今社会流行复音乐的发展展制现出百花争鸣的繁荣局面,与上世纪末相比,本世纪以来的流行音乐发展

眷顾传统文化是当今流行音乐表现出的发展趋势之一,即关注民族传统文化或被国人广泛接受的西方传统文化,并将其注入流行音乐的创作中。
新世纪以来,港台地区的流行音乐发展开始变得不景气,有影响的歌手减少。与此同时,长期与大陆的隔绝致使港台地区的流行音乐呈现出一种挖掘传统文化的“寻根”意识。而大陆的流行音乐文化水平在与港台流行音乐交流中得到提高的同时,也必然会关注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注入新兴的流行音乐文化产业,以提高具有中国特色流行音乐的文化内涵。因此,“传统化”就成为了中国流行音乐发展的必然趋势。

『柒』 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1.缺乏完善的音乐产业链。
2.由于社会的发展,使CD事业急剧萎缩,歌曲更加商业化,质量更差版。权
3.缺乏原创。几乎我们中国好听的歌曲,很多哈韩哈日的朋友都知道。
很多都是仿造的。即使再好听也是别人的东西,永远不会是中国自己的音乐。
4.由于选秀节目的泛滥,导致中国好歌手太多,但是好音乐却太少。
几乎随便一个人就能唱歌,但是找不到随便就可以找到创作歌曲的人!
音乐也不是一时两刻就能造出来的。
5.偶像派的盲目崇拜。这点个人认为韩国和日本,许多国家都有,但是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这么瞎的。代表人物:李宇春和曾轶可,试问这2人出国,前景如何?也就能让中国一些“脑残人士”崇拜了,而且这些人还说我们哈日哈韩!

告诉你们!人家外国有东方神起,有SJ,有少女时代。
中国大陆有什么?没有一个像样的组合!

告诉你们!人家外国有滨崎步,有幸田来未,有宝儿
中国大陆有什么?李宇春?曾轶可?周笔畅?

告诉你们,哈日和哈韩比你们这些哈中的脑残强多了!

『捌』 中国流行音乐发展史

这个几句话真心难说完啊,而且还有字数限专制,戳这里属http://wenku..com/view/e1ead283bceb19e8b8f6ba47.html

『玖』 中国流行音乐发展历史

一、流行音乐的起源与发展(一)流行音乐的定义。流行音乐(Popularmusic)是泛指一种通俗易懂、轻松活泼、易于流传、拥有广大听众的音乐;它有别于严肃音乐、古典音乐和传统的民间音乐,亦称“通俗音乐”。流行音乐,在这里我们或者说流行歌曲应该更加贴切,在内容上直面人生,贴近生活,注重感情的宣泄和交流,在形式上较短小精炼通俗上口,音域偏窄,易于流传,已成为各国普遍存在的音乐体裁之一。(二)流行音乐发展的状况。“流行音乐”的发源地是美国,它的基础是黑人民间音乐,包括黑人的劳动歌曲、宗教歌曲“灵歌”(Spitiyusl)和舞蹈音乐。从流行音乐的渊源看,已有一个世纪的历史了,如果从它成长到广泛流行于欧美两大洲算起,至少也有七八十年的历史了。19世纪下半叶南北战争以后,黑奴得到了解放,但是他们没有土地,仍然过着极端贫苦的生活。有一些有艺术才能的黑人,或单个或几个组成小组进入中小城市的咖啡店和酒馆,以唱歌献舞糊口,他们在歌唱中倾诉痛苦的生活遭遇,抒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或赞美爱情的坚贞或哀叹失恋的忧伤,也有一些描写日常生活带有风趣的歌曲和舞蹈。久而久之,黑人音乐就广泛......

阅读全文

与中国流行音乐的历史和趋势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爱情围墙歌词 浏览:230
道奇酷威广告背景音乐 浏览:106
比喻轻音乐之美的文字 浏览:542
小号音乐下载 浏览:578
歌曲专辑图下载地址 浏览:867
财神驾到歌曲mp3下载 浏览:734
琴歌指弹海阔天空吉他谱 浏览:355
下载mp4格式的音乐 浏览:352
电脑听音乐用什么 浏览:512
最好酷狗音乐播放器 浏览:502
信乐团队的假如简谱 浏览:243
平安酷狗音乐 浏览:760
佳人轻抚桃花mp3下载 浏览:453
infinite网易云音乐 浏览:844
岁月赵忠祥背景音乐 浏览:980
如何将电脑的歌体添加到苹果音乐 浏览:672
fade钢琴mp3 浏览:86
奔跑吧兄弟宋仲基背景音乐 浏览:806
成都彩虹小学音乐老师 浏览:496
凤凰传奇星光歌曲点评 浏览:930